上元县是距离应天城最近的县城之一,马车不到两个时辰的功夫,就到了紫金山书院。
换了身便装的朱元璋跳下马车,三步并做两步的就朝里面去。
由于见孙心切,沿途的景物,他根本无心欣赏。
不多时,朱元璋便在朱标和毛骧的陪同下,来到了教室外的过道长廊。
而透过破洞的窗户纸朝教室内窥去,堂下坐着的学生,似曾相识。
那稚嫩的脸蛋上,多了些许少年所不该有的风霜,未完全脱去的稚气,也预示着少年的成长。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失散多年的嫡长孙朱雄英!
“是雄英!”
朱标异常激动,眼眶红润。
虽然多年未见自己的儿子,可还是第一眼就认出了。
正当他准备夺门进入教室时,朱元璋却是一把拉住了他,并朝他做了一个嘘的手势,示意他安静。
“父皇,这是为何?”朱标颇为不解。
明明雄英就在里面,为何要阻拦他们父子相见?
朱元璋也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就见他故作一副天下事尽在掌控中的模样,老神在在的说道:“慌个啥,大孙都已经找到了,难道这次还能再看丢不成?”
“咱是想听听这姓韩的讲的课,配不配的上咱大孙。”
“如果只是一个招摇撞骗的货,咱决不轻饶他!”
见自家父皇都这么说了,朱标也不好多说什么。
他知道,对于雄英缺失的童年教育那块,父皇心头很是芥蒂。
于是,大明朝最有权势的两个人,负手站在过道上,倾听里面的上课内容。
为的是测验这个韩辰,是否有做朱雄英老师的资格。
如果只是一个徒有虚名之人,那朱元璋会毫不犹豫的命毛骧拆了这座书院!
教室内,韩辰和朱雄英的说话声相继传了出来。
“上一堂课,我们讲到哪儿了,你还记得吗?”
“学生没忘。”朱雄英顿了顿,十分恭敬的说道:“韩师提到了当下户籍管理制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一点总结。”
“什么总结,说说。”
韩辰言语间的云淡风轻,换来的却是朱雄英的眉头紧皱,就好似有什么难言之隐般,久久难以启齿。
最终,架不住韩辰的眼神威慑,他这才缓缓开口道:
“始君愚昧,贻害万年!”
唰!!
霎时间,过道上的父子两人脸色骤变!
朱元璋杀意顿起,而朱标更是大惊失色!
始君愚昧?
这在影射谁?总不可能是小明王韩林儿吧?
“毛骧,你不是说这韩辰是有学问的人吗?”朱元璋回过头,一双牛眼直瞪着身后的毛骧。
后者被这道凛冽的目光一注视,顿时身上打了一哆嗦。
“这,这……”
毛骧欲哭无泪。
他以为朱雄英是仰慕韩辰学识,才每天坚持打卡上课的。
结果,真相竟是皇孙喜欢听这些大逆不道之言?
“说话啊,哑巴了?!”
毛骧早就被这一幕吓傻了,哪里还敢说话。
好在一旁的朱标回过神来,再一次解围道:“父皇无须动怒,若真听不下去了,儿臣这就带人进去,拿下这个韩辰。”
朱元璋闻言,白了眼自己这个儿子,没好气道:“谁说咱听不下去了?咱是那种耳朵里容不了砂子的人?”
“咱就是要听听,这个姓韩的还能讲出个啥弯弯绕绕来!”
话落,教室内的韩辰,还真就没有让他失望。
“嗯,不错,那就说说吧,你对‘始君愚昧,贻害万年’的看法。”
“今上虽不愚昧,可也算不得多英明,你可畅所欲言。”
接二连三的忤逆,让毛骧不得不上前试探性的问道:“皇爷,要出手吗?只要您一声令下,属下这就把这蛊惑皇孙的妖人给拿下!”
说话间,毛骧右手已然按住斜挎在腰间的绣春刀刀柄,作势就要冲进去,表现一番自己。
结果……
“滚后面去,咱说了用你?”
朱元璋仅是一眼,就把毛骧给瞪了回去。
虽说,他心头已经十分的不悦了。
可朱雄英毕竟是他的长孙,是大明未来的期待。
他也想借此机会,好好听听自家大孙是如何评价,自己的户籍管理制度的。
这相当于是一次最真实的测试!
很快,教室内的朱雄英在思索片刻后,便迎着韩辰审视的目光,有条不紊的说道:
“所谓‘始君愚昧,贻害万年’的说法,是围绕户籍管理制度展开的。”
“所以学生在查阅了很多的古书之后发现,大明的户籍管理制度,确实存在着许多荒诞不经的问题!”
咯噔!!
教室外的朱标,心头一紧。
眼睛不由自主的挪向身旁的朱元璋。
就见朱元璋,此刻正脸色阴沉的盯着窗户里面,牙关要的咔咔作响。
完了。
他最信赖的好大孙,竟然说大明的户籍制度存在问题。
这不是妥妥的打他脸吗?!
可惜,此刻的朱雄英正在聚精会神的回答问题。
根本不知道,教室外的长廊过道上,有人旁听。
而旁听之人,正是户籍管理制度的提出者!
朱雄英的声音,还在源源不断的从教室内传来。
“军、民、匠、灶、盐等户籍,在大明承担着不同的分工,可得到的恩惠却大不相同。”
“就以军户和民户为例,军户世代充军,享受了减免赋税的同时,却要承担军役。”
“民户无需承担军役,却要缴纳更多税赋,甚至还要承担官府所派遣的徭役。”
“如此不平等的条件下,势必恶化双方之间的关系。”
“而我朝军户归地方卫所管辖,与当地民户又少不了瓜葛,长此以往下去,双方必定出现矛盾,引发纷争,从而使得天下动荡。”
“这便是耳熟能详的军民纠纷!!”
声音虽为稚嫩,却中气十足,久久回荡在教室内。
教室外的朱元璋父子二人,当场楞在原地,脸上露出难以掩饰的错愕之情。
这,这真是曾经那个,成天嚷着要抱抱的稚嫩小雄英?
如此宽广博大的学识与见解,竟从一个十来岁的少年口中说出?
这怎么能让人相信啊!!
就在二人震惊之余,教室内的声音,还在继续。
只听见朱雄英话锋一转:
“只是……军民纠纷并非不能调和。”
“大明虽为初立,但经制完善,各地方道、州、府、县皆有地方衙署管辖,上可达天听,下能达民情。”
“各地稍有风吹草动,朝廷立时就能制定方略,以应万变,军民纠纷也很难掀起大风大浪。”
“故学生看来,所谓的‘始君愚昧,贻害万年’,有夸大其词之嫌,学生实难认同!”
唰!!
朱元璋震惊的目光中,当即大放异彩!
激动的情绪,一时间涌上心头,使其喉结剧烈滚动着,仿佛有千般万般的好字卡在了喉咙里。
只是碍于旁听,他最后不得不低声叫好道:“说得好!不愧是咱大孙!”
“这姓韩的没安好心,还想用歪门邪说荼毒咱大孙。”
“好在咱大孙聪明,没他想的那么好骗!”
朱标也是欣慰的点了点头。
毕竟,大明创办的户籍制度是为了更好的管理这个国家。
又怎会贻害万年。
毫无疑问,朱雄英的看法得到了朱元璋父子二人的认可。
而二人的神色变化,也被谙通人情世故的毛骧尽收眼底。
他连忙挤出笑容,拱手恭维道:“恭喜皇爷,太子爷,皇孙殿下小小年纪,就有这般见地,真乃大明之福,万民之……”
啪!!
不等毛骧的马屁拍完,教室内传来一道清脆的戒尺拍打声。
毛骧瞳孔一缩,眼中尽是难以置信!
就见朱雄英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一样,伸出手掌心,被韩辰用戒尺狠狠的敲打了三下,以示惩戒。
一瞬间,毛骧只感觉自己的天都快塌了。
这韩辰失心疯了吧?
他究竟要干什么?!
第二章 朱元璋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