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漫过宋府窗台时,方伯将十几封拜帖放在了宋辞的跟前。
“世子,城南柳家的管事这是这几日来第三次求见,还有户部侍郎尤大人的管家也是第二次递上拜帖了。”
宋辞目光扫过眼前的拜帖,唇角微扬。
这就是他将赵尚书拉过来所要呈现的效果。
“这样吧,你让送了拜帖的人都叫来,我一起见得了。”
方伯有些其他的看法:“世子爷,若是一起见,那有些利益让人瞧去,招了红眼病对咱们侯府不好。”
他所想也很简单,只想宋辞安全。
“无妨,去吧。”
方伯只能按照宋辞的吩咐去做事,将所有送了拜帖的一共三十二人一起约在明日于侯府和宋辞会面。
这个消息让更多人知道,于是各方势力都在暗中商议,是否要做点什么。
次日,宋府正厅茶香袅袅,三十二双眼睛紧紧盯着上座的宋辞。
柳家管事率先起身,恭敬道:“宋世子,我家老爷愿将城西五百亩良田交由您按新政流转,只求能与赵尚书同等待遇。”
宋辞轻笑一声,打断对方的话:“诸位莫急,且听我一言。”
他抬手示意方伯,方伯立刻捧上一本崭新的账册。
“这是我名下一年的良田的收支明细,诸位可随意查看。”
宋辞说着,目光扫过众人:“不过,田产流转并非易事,其中门道繁多,若无人打理,怕是要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我不打算接受任何人的良田管理的委托。”
户部侍郎尤大人的管家眉头皱了起来,他们家侍郎大人的夫人陪嫁的田庄是相当大的面积。却没能力管理田庄,又舍不得卖掉。
连年亏损,宋辞的出现就像是一道曙光,但现在宋辞却说不打算接受委托。
既然不打算接受委托,为何要聚集起来商议?难不成要一起拒绝?
他着急了:“宋世子,你要三思啊,我家大人的意思是,其实可以多让一成给你。”
这种场合这么着急说出自己的底线,其实是大忌。但凡有一点脑子的都知道,这样说会让自己吃大亏。
显然他着急了。
宋辞看得出来,他本就没有打算占这些人太多的便宜,他的改革是全国性的,是为后续在李世民手中得到实权所做的铺垫。
“这位是钟管家吧,我与你家侍郎大人的私交甚好,自然不会让你们吃太多亏,只不过……”
钟管家的心随着宋辞的话那是起伏不定。
又不能发作,只能乖乖听着。
“只不过你们还没有看账本,是否认可新政。”
众人纷纷点头。
见状,宋辞才说。
“我的意思是。”
宋辞慢条斯理地品了口茶:“我虽有心帮诸位,可一人精力有限。不如这样,凡有意将田产交由我管理的家族,可派人来我这里学习,我会趁着休沐时间开班教学,传授管理之法。待学有所成,再自行管理田产,我亦可从旁协助。”
此言一出,厅内顿时议论纷纷。
有人面露欣喜,有人却心存疑虑。
宋辞并不多做解释,只是微笑着看着众人。
不怪有人疑虑。
宋辞这么做,完全就是分文不取,还将那么宝贵的经营之法直接无偿传递,要知道,这课程传授出去之后,学习的人就不知是这么几个而已。
他们家族完全可以再教出去,培养出一大批相关人才,宋辞便毫无价值了。
那么他图什么啊?
会不会有什么阴谋?
片刻后,宋辞才开口:“诸位,你们不需要现在就作出决定,三日后我休沐一日,那天便开始开班,有意学习之人便将代表送到我府上来即可。”
三日后。
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宋府学堂,二十三张长案整齐排列,案头摆着竹简、狼毫与墨砚。
宋辞手持一卷泛黄农书立于讲台上,目光扫过参差不齐的学员——除了那日参会的二十一位代表,还多了两个陌生面孔。
“诸位可知,我的万亩良田为何能增收三成?”
宋辞忽然开口,将农书重重拍在案上,惊得前排打瞌睡的柳家小辈猛然抬头:“并非单靠新政流转,而是将轮作之法、渠网规划与人力调配三者合一。”
他踱步至墙前,揭开覆盖舆图的素绢:“就说这轮作,去年种麦的地块,今年须改种豆科作物固氮。可若哪家田庄擅自改种,就会破坏整个渠系的灌溉节奏。”
指尖划过舆图上交错的红线:“这便是为何要统筹管理的缘由。”
户部侍郎府的尤小少爷年方十四,稚嫩的小脸蛋,此刻皱着眉头举手:“宋世子,我家田庄地势低洼,常年积水,即便学了轮作之法……”
“问得好!”
宋辞抬手示意方伯,两名仆役抬进一个精巧的木制模型。
模型里,错落的田垄间立着竹制水车,细沙模拟水流缓缓注入凹槽:
“这是新式龙骨水车,可将低处积水引至高处。改日我便带诸位去我田庄实地观摩。”
人群中响起窃窃私语。
角落里那两名陌生青年交头接耳,其中一人袖中露出半截绣着金线的袖口。
正是陈太傅府上的家仆装扮。
宋辞佯装未觉,忽然提高声调:“今日只是开篇,后续还会讲到选种育种、虫害防治。但丑话说在前头。”
他目光如电扫过全场:“若不能听完所有课程便中途放弃的人,我宋府绝不与该家族有任何合作。”
话音刚落,便有三人起身告退。
宋辞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端起茶盏轻抿。
今日课毕。
待众人散场,他将柳家小辈和尤小少爷留下,从袖中掏出一卷图纸:“你们两家田庄的改造方案,我已着人画好了。”
两人千恩万谢。
宋辞抬手打断他们的感谢,道:“你们的谢意,我不接受,我只接受你们家主的谢意,明日申时,我有空待在家。”
两人都不是傻子,自然知道回去应该怎么说。
宋辞也知道,这两家想将良田交给他管理,这是一点,另外一点,还是看中宋辞这个人,想要长久合作。
第一百一十四章 开课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