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辞目光扫过人群中那些渴求的眼神,心里清楚,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隔壁村的田归属赵尚书,再隔壁的是张丞相,再再隔壁……
总之,田地都不是百姓的,但是却和百姓们息息相关,如今他的田增产,承包田地的百姓们已经解决了温饱,但其他人并没有。
怀璧有罪的道理,他还是明白的,不能只让一部分吃饱,这样吃不饱的那一部分人,就会做出可怕的事情。
人性就是如此。
“各位父老乡亲。”
百姓们安静下来,一双双渴望的眼睛看着宋辞。
宋辞沉声道:“赵尚书名下的田产,权属清晰,我无权擅自处置,且我突然提出要购买,实属得罪人,但是大家的诉求,我记下了,也会尽最大的能力改变现状。”
他话音刚落,人群中便响起一阵失望的叹息。
“不过!”
宋辞话锋一转:“我会立刻去找赵尚书,尽量说服尚书大人将田地按土地流转法让诸位承包,届时,我定当全力相助,让大家也能用上新的耕种法子,多收粮食。”
不多时,宋辞来到赵尚书府门前。
通报之后,等了足足半个时辰,才被请进书房。
赵尚书斜倚在太师椅上,端着茶盏慢悠悠地说:“宋大人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不知所为何事?”
宋辞开门见山:“赵大人,在下听闻隔壁村的田地归大人所有。如今新政推行,百姓都盼着能用上新的耕种技术,提高收成。在下斗胆,想与大人商议田地流转之事。”
赵尚书冷笑一声:“宋大人倒是会管闲事。那些田产,我自有安排,不劳宋大人费心。”
宋辞不慌不忙:“尚书大人,我那万亩良田是试验田,效果如何你可好好看看,你若愿接受我的新政,让田地流转,让百姓受益,陛下必定会赞赏大人的深明大义。而且,按新政之法,田地收成增加,大人所得租金也会水涨船高,这可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赵尚书眼神微动,手中的茶盏顿了顿,但仍冷声道:“此事事关重大,我需从长计议。宋大人请回吧。”
宋辞知道,此事急不得。临走前,他诚恳道:“望大人三思。若有需要,在下随时恭候。”
几日后。
宋辞还没有收到赵尚书的答复,正琢磨如何进一步说服赵尚书时,街头巷尾已传遍一则诏令:“着赵尚书统筹推行农耕新政,凡有功者,皆有重赏。”
宋辞瞬间明白,这赵尚书,居然抢功,不过对宋辞来说,只要可以将新政法推广出去,让全国百姓们受益,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至于是谁推广,不重要。
于是他没有要去找谁的意思,而是准备带老夫子到田里去,看看是否可以进行冬种。
烈日炙烤着大地,宋辞策马疾驰在田埂上,远远望见自家良田处旌旗招展。赵尚书身着锦袍,正站在田头指手画脚,身后跟着一群衙役和记录的文吏。
“赵大人好兴致!”宋辞翻身下马,靴底重重碾过碎石。
他望见田边新立的石碑,“农耕新政示范田”。
忍不住嘲笑了一句:“我的田什么时候成为示范田了,我怎么不知道。”
赵尚书慢悠悠转过身,折扇轻点宋辞胸口:“宋大人这是何意?陛下钦命我督办新政,来此处取取经,你这是对陛下的安排不满了?”
他话音未落,身后文吏突然展开一卷文书:“根据赵大人所呈奏疏,此田耕种之法已收归朝廷所有,宋大人若无陛下旨意,恐无权过问。”
宋辞盯着文书上的玉玺印鉴,没想到这家伙动作那么快,且找不到一丝纰漏。
田埂间突然传来骚动,几个老农捧着新割的稻穗冲过来:“宋大人!赵大人要把咱们的账本收走!”
赵尚书挑眉,折扇挑起老农的衣襟:“账本不愿意给,莫不是藏着什么见不得人的账目?本官奉诏彻查新政,有权……”
宋辞摆摆手;“账本拿走就拿走有什么问题,就怕你们看不懂。”
赵尚书冷笑:“无知小儿,本官寒窗苦读十数载,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你居然怀疑本官看不懂账本?简直可笑。”
宋辞不耐烦的摆手:“好了好了,知道你厉害,账本你拿去。”
赵尚书带着衙役趾高气扬地离开,临走前还不忘嘲讽:“宋大人若是不服,大可去御前参奏。”
当晚,赵尚书在书房展开账本,眯着眼仔细端详。
账本上密密麻麻的阿拉伯数字如天书般难懂,还有那些起伏不定的波动图,更是让他摸不着头脑。
“这写的是什么鬼画符!”他气得将账本摔在桌上,叫来师爷一同研究,可两人琢磨了整整一夜,仍是一头雾水。
次日早朝,赵尚书硬着头皮将账本呈给李世民:“陛下,臣在彻查新政账目时,发现宋辞的账本极为古怪,莫不是有什么不利朝廷的内幕。”
李世民接过账本,同样皱起了眉头,那些奇怪的符号和图形,确实与寻常账本大不相同。
“宣宋辞上殿!”李世民沉声道。
片刻后,宋辞从容步入大殿,扫了眼案上的账本,心中暗笑。
李世民将账本推到他面前:“宋卿,这账本究竟是何意?”
宋辞躬身道:“陛下容禀,此乃臣为方便统计、直观展现收成变化所创的记账之法。阿拉伯数字书写简便,而波动图可清晰呈现各月收成增减,一目了然。臣愿为陛下详细讲解。”
说罢,他拿起毛笔,在殿上的白板上写写画画,将数字与图表的用法演示得清清楚楚。
朝堂群臣看得目瞪口呆,有人小声嘀咕:“这法子倒是新奇,若真能如此清晰统计,确实大有用处。”
赵尚书急得额头冒汗,强辩道:“陛下,宋辞此举分明是标新立异,妄图扰乱朝纲!”
宋辞回睨他一眼:“尚书大人,这记账新法不过是新政细枝末节,大人都看不懂,岂不是连新政从何而来都一概不知,是不是该向陛下好好交代一番?”
第一百一十二章 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