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凌……”
李开复突然想到张凌,说不准张凌会有什么解决的办法也不一定。
于是低头朝一旁的内侍指了指,“备驾,去江家!”
“是!”
内侍领命离开。
未过多久,李开复就已经到了江府前门。
江府的大门恢弘而威严。
他下了轿,整理了一下衣袍上隐不可见的褶皱——这一细节被贴身内侍收入眼中,心底更是震惊再三。
“去,通报,就说本皇……找张凌国师。”
李开复硬着头皮吩咐,他替自己安慰道,如今事关国运大事,他这个皇帝姿态放低点,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李开复迈步走进江府,心事重重。
他这个皇帝,哪怕自矜身份,硬着头皮亲自上门找张凌,也得放下架子——毕竟,镇国之宝“玄青尺”的裂纹每蔓延一分,他的帝位就多了一分风雨飘摇的险境。
终于,在一片古松环绕的庭院里,张凌出现在视线中。
青衫胜雪,腰间只挂着一枚浑圆玉佩。
这位如今的大夏国师,似乎生来便是站在凡人之上的存在,不需要额外的修饰,也足够让人望而生畏。
李开复见状,也顾不得自己乃是皇帝的身份,连忙对着张凌行礼说道:“国师!”
张凌似未注意,只漫不经心抬手:“免礼,有事说。”
这一句“有事说”。
说不上冷淡,但更像是懒得浪费半句废话。
李开复努垂着眼说道:“国师,最近玄青尺承受不住国运暴涨,已有裂痕,属下无人敢妄动修改,唯恐一事不慎,反而……”
他一边说一边小心翼翼抬眼打量张凌的神色。
可惜,张凌面色淡然,不悲不喜。
李开复一下咽了口唾沫:“张国师若有办法,在下自当感激不尽。这……毕竟国运之事,不止关乎臣一人,而是万千黎民百姓啊。”
张凌闻言,忽然抬头看向李开复。
寻思这货不会拿黎民百姓威胁自己做什么不好的事情吧?
李开复哪能不慌?
他堂堂天子,在朝堂上叱咤风云,可在张凌面前,却连试探语气都显得战战兢兢。
“国师若不肯援手,我……”
他一时口不择言说出口,却立刻改口,“我定然不会再多作叨扰!”
张凌终于出声了,语气中有些疑惑:“国运暴涨,江山稳固。此等好事,怎么倒成了你的麻烦?”
“玄青尺……”
李开复心下烦乱,却咬住话头不敢多言,生怕一着不慎失了分寸。
张凌淡然一挥手:“无需多言?”
话音未落,他骤然从袖中拨出一物。其状兀圆,其纹深沉,其势磅礴——赫然一口鼎!
但那鼎并非普通之物,而是九州鼎!
李开复看到鼎的一瞬间,连呼吸都忘了。
整个人震在原地,目光颤抖地凝固在张凌手中的物件上,嘴唇几次张合,却发不出声音:“这……这……”
张凌浑不在意地将鼎抛掷而出。
九州鼎悬于空中,竟泛起一圈金光,随着张凌袖袍一拂,金光直直落在李开复身前。
这个象征着另一个王朝。
镇压国运的至宝,此时就在他面前。
“此物你拿去用着。”张凌说道,“怎么,怕是觉得烫手?”
“这……不是大乾的……”
李开复下意识失声,旋即脸色一变,连忙住嘴,额角已然沁出冷汗。
他心底翻腾如海,脑中却只剩最后一个念头:九州鼎为何会在张凌这里?
这,总不能是张凌去抢过来的吧。
毕竟这九州鼎可是事关国运。
谁会拿出来借人。
李开复的双手轻颤,将悬浮在半空的九州鼎捧了过来。
鼎体入手微凉,可李开复的手却几乎被汗浸透。
“国师……”
李开复喉咙发紧,“此鼎……来历是否……”
他后半句话咽了下去,没有胆量将“正当”二字说出口。
毕竟是九州鼎啊!
大乾王朝镇压气运的象征,位列天级王朝之巅的图腾!
它竟然出现在了自己手中。
这如何不让人毛骨悚然?
张凌斜睨了他一眼,轻轻扣了扣旁边的石桌,“来历自然清晰。”
“前阵子我路过大乾地界,觉得这鼎挺顺眼,就顺手‘拿’来了。”
“拿?”
李开复只觉得后背发凉。
他忍不住追问,“国师如何从天级王朝拿得此等神器?”
张凌有些恼了:“少废话!给你你就用。”
话音刚落下,就看见李开复抱着这个九州鼎跑了。
开玩笑!
有好东西干什么不用!
天塌了有个高的顶着,他怕什么。
现在先把九州鼎放回皇宫再说。
回到皇宫后,他直奔御书房,连身上的尘土都顾不得拍去,便紧急宣召群臣入殿。
等到大臣们陆续到齐后,李开复将九州鼎抬上御案,不等群臣揖礼,便迫不及待地沉声说道:“诸位,此物,为九州鼎。”
他话音一落,整个御书房瞬间鸦雀无声。
所有人怔怔盯着那口华光流淌的九州鼎,既惊且惧。
他们不傻,直到九州鼎出现在大夏代表着什么。
“陛下。”
一名须发斑白的老臣颤声道,“这……真的是大乾的九州鼎?”
李开复冷冷扫了他一眼,正要开口,又听另一名年轻的大臣冷笑道:“若当真是九州鼎,那大乾必定不会轻易作罢,陛下可曾想过我大夏如何应对敌国的兵戈之威?”
老臣立刻反驳:“九州鼎现于大夏,未必不是祥瑞之兆,大乾云有气数,又不是靠一口鼎就能定河山!”
茶杯砰然落地的声音响起,李开复握紧拳头,斥道:“够了!不管是祥瑞,还是灾祸,此物绝不可等闲处置。传我旨意,将九州鼎暂时供奉于太庙,择良辰祭祀,再议后续!”
语毕,他目光转冷,扫视群臣,仿佛刀锋逼出鞘。
群臣惶惶不敢再争,只得称是。
然而,等到九州鼎被抬出御书房后,李开复沉默片刻,又问身边的内侍:“国师真能挡得住大乾百万铁骑吗?”
内侍听闻,只觉头皮发麻,却不敢回答。
九州鼎被供奉至太庙的第三天。
整个皇宫内外却笼罩着一层若有若无的阴云。
李开复亲自下令。
封锁一切有关九州鼎的消息,严令太庙内外的守卫不得向任何人泄露半字。
朝堂之中,议论此事更是被明文禁止。
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稍有透露者便视同叛国,严惩不贷。
第二十三章 懵逼的李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