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翮来到学校文学社后,他不羁的灵魂,放达的个性终在这处理智与情感的港湾中遇到了他生命中的另一伴叶小婷,一个同样有着文学才情的写文章高手。相比齐翮擅长逻辑思维,更具批判个性的文笔,叶小婷却还在抒情散文方面更具优势,更胜一筹。她的散文笔触充满真情实感,文字隽永流畅,结构纷纭放达,形式丰富多彩。她尤其是喜欢写一些表现家乡美丽旑旎山水的抒情散文,把传说中桃花源那处秀山画水的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描绘得令人心驰神往。她还喜欢用女性独特细腻的情感去张扬一种阴柔之美,把女性善良温婉的一面用文字表达得淋漓尽致。她文笔的柔美绚烂与齐翮文字的阳刚豪爽恰是文学社刋物张开的双飞翼,每一期社刊,只要有他俩的文章,同学的都争相阅读,且读后还会兴致勃勃对齐翮和叶小婷俩人的文章纵横评比,热议一番。而此时的他俩也沉浸在欣赏和赞扬对方的美好中。
齐翮和叶小婷对中国文学的酷爱和追崇以及审美评判也极尽相似,他俩尤其是对十八世纪末期和十九世纪初期的欧洲文学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不论在文学观点上高度的统一,而且对社会的热点新闻和世俗的认知竟然也观念一致,当然也有不同的地方。比方齐翮喜欢唐代诗歌的浪漫情怀与沉郁顿挫的厚重思想,如李白的放浪不羁,杜甫哀现实的深刻与苍凉;叶小婷则喜欢宋词爱国思想的深刻底蕴,如陆游、辛弃疾、范成大等爱国诗人的沉郁顿挫又阔大豪迈的爱国主义情操在他们一系列诗歌中的体现。这样,俩人因文学观念的趋同,便收获了“哪个男子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的初恋。于是这对翩翩少年,他们很快就坠入了爱河。但他们又不是那种心血冲动的爱恋,而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爱恋和追求。
及至在高三那年紧张的备考复习中,突然汹涌而至的文化大革命彻底粉碎了他们俩人的大学美梦。把齐翮和叶小婷这对最有希望,双双迈进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院系的天之骄子,抛到了另类革命的浪潮里。一开始他们和所有的年青学子一样,心潮澎湃,热情高涨。组织红卫兵,加入造反派,揪斗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后来俩人又双双加入大串联的队伍,上北京参加毛主席他老人家在天安门城楼第二次接见红卫兵造反派小将的大检阅、大游行。他俩结伴上井岗山,赴韶山,登延安宝塔山,学习所谓革命先辈推翻旧中国的造反精神,参与到彻底砸烂所谓封资修盘踞的上层建筑的造反运动中去经风雨见世面。
然而串联回学校后,他们才发现,这种形式上的另类革命,带来的是对中华悠久文明的冲击和破坏;这种歇斯底里疯狂,是对中国革命前辈所开创的幸福安定局面的肆意妄为和无情毁灭;这样肆无忌惮地打砸抢,最终只能把新中国重新沦入黑暗。于是俩人便退出一切所谓的革命组织,逍遥在红卫兵造反派在破四旧而抄来的、抢来的、搜集来的故纸废籍堆中一发而不可收。像高尔基和鲁迅先生所说的,像饥饿啃食面包一样,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读书。以至常常被下班了的图书馆老管理员,忘记了他俩的存在,把他俩关在图书馆。等到家里人找到管理员,来打开门,俩人才感觉饥肠辘辘,口渴难当,于是又一个白天过去了。后来那个图书管理员,一个老北大早年毕业的书呆子,看到这对不同于当时打砸抢抄的年青人,他们一心扑在图书上,并且阅读涉猎的大多是文史哲的经典著作,他被这对年青而又有思想的读书狂所感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俩偷偷摸摸地在查抄的书堆里顺走了一些当时的禁书和史册。当然,这一对年青人的文学修养在这段时间,也得到了飞速进步,他们的文学底蕴也因此积累了不少,他们的文学气质也得到了十分的涵养。
齐翮本来是可以留城的,他是家中的长子,他的二弟齐翔也作好了哥哥留城,自己上山下乡的充分准备。但齐翮把留城的指标让给了二弟,自己情愿上山下乡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来一场思想灵魂彻底深刻的改造。当然这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他深爱着的恋人叶小婷必须下乡,没有留城的丝毫可能。叶小婷两兄妹,哥哥叶伟早在文革前就被省体工大队招为拳击运动员,作为国家一级运动员,他经常代表省体工大队参加省和全国性的拳击大赛,并屡获大奖和荣誉。如果叶小婷出生在一般工人阶级家庭,或一般城市贫民家中,她是完全可以留城的。但偏偏她没见过面的父亲是土匪,刚刚解放时就被镇压了,母亲也因是土匪的姨太太且因海外关系复杂而在文革期间被批判斗争。她盘起的发罩,甚至被怀疑藏了无线电发报机,是国民党潜伏的特务而被批斗升级。后来她实在忍受不了无穷尽的批斗而把她早年偷听到的大太太与土匪老公关于在老家藏匿金银珠宝的事告诉了造反派。因这事她有立功赎罪的表现,才勉除了发配郴州锡矿山下矿井的强迫性劳动改造。
叶小婷的母亲曾经偷听过土匪老公与大太太的私密谈话,说老家常德的老宅下埋有一批金银珠宝,价值不菲。造反派获得这一重要消息后,欣喜若狂便立即押解她到常德老宅。造反派发动当地老乡推屋拆梁,掘地三尺终于挖到了藏在地底的一批金银珠宝。于是造反派将这一批金银珠宝准备带回长沙交给政府,但这一批价值不菲的金银珠宝却在押运途中被抢劫一空。后来查明抢劫这批金银珠宝的人,就是押运金银珠宝的负责人勾结他的狐朋狗友所为。那个押运金银珠宝的负责人因此被判了十年有期徒刑,参与抢刼的其他人也分别被判了五至八年不等的徒刑。后来,叶小婷的哥哥叶伟找街道申诉,要求叶小婷留城。他的这一申诉不但没被采纳批准,相反他本人还受到牵连,被停止代表省体工大队赴北京参加全国拳击锦标赛的资格。街道告状投诉给省体工大队的理由是,叶伟破坏党的上山下乡政策,阻拦上山下乡运动,为自己的胞妹开脱上山下乡的责任和义务,这样叶小婷下乡便成了定局。齐翮和叶小婷皆因多次为街道写标语,组织和参加宣传等义务活动,在与街道游说和争取后,同意了他们俩一同赴穿石渡上山下乡插队的要求。这样,齐翮和叶小婷便上山下乡到穿石渡,插队落户。
想到这齐翮不禁哑然失笑,他感觉命运居然和他开了个历史性的玩笑。原以为“扎根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不过是一句时髦的政治口号,不过是一时热血冲动的虚华,哪曾想,他在穿石渡插队落户,居然一晃度过了整整七年的岁月,人生有多少个七年呢,这七年我齐翮用自己的青春祭起的这段难忘的岁月,我齐翮到底收获了什么呢,我失去了什么呢?应该说我最大的收获便是穿石渡这方山水蕴育出的善良而朴实的老乡们,给予我成长的关切和爱护。这里无论是垂垂老迈的山民,还是天真可爱的孩童,他们对人的善良和淳朴都是我齐翮在我不长的人生走过的地方所不曾遇到的,是他们宽广的胸襟和厚道的为人,给我创造了甚至是长沙都不可能有的生活学习的环境,在这里我收获到了我这辈子都难遇到的那样一种真挚和朴实。
齐翮忆起他多次随学生去家访的那些光景,往往走在山道上有一种情形令他不解。为什么每次走在山边小路上时,学生都会自己走在靠山的一边,而让他走在不靠山的那一边。后来他从学生的解释中才明白,因靠山的一边时有山石泥块滚落下来,这样会容易砸伤人,轻则伤及皮肤腿脚,重则有生命危险。这是山里人最朴素待人的传统道德品质所形成的一个传统,把安全让给同行,把危险留给自己。还有就是老乡为了积攒家肥,往往喜欢将尿桶置于床边一则,这样既方便夜晚起来小解和临时尿急,又积攒了最好的家肥。但每次当他因家访太晚,距学校又太远,只能寄宿在学生家时,家长会抬走床侧的尿桶,他们怕尿骚味熏了借宿的老师。同时,他们还会把最好的向阳的房子腾给老师借宿,铺上新的或拆洗干净的散发着肥皂清香的铺盖。还有就是吃饭的安排,他们总把家里最好的饭菜精心烹制做给你吃,即便家中没有了可供待客的饮食,他们或去邻居家借,或翻山越岭去买,也要尽可能整出点象样的菜肴。实在没有办法想,借不到,天色太晚也无法出去买到,他们也会粗菜细做。比方把橡树籽磨成粉做的豆腐,用平时舍不得吃的油煎一煎,放上大蒜叶或葱花,诚恳地端上桌,千抱歉,万愧疚地让你吃饭。实在啥也沒有,就在你的热饭里戳上一筷子平时他们也舍不得吃的猪油,放一点盐拌一拌。然后用米汤汆几粒豆豉,再放一勺剁椒,诚惶诚恐地端到你面前。往往此时,齐翮真正感觉到,如果这世上只剩下“朴实”和“诚恳”这两个词的话,把它们用在这里,用在他学生和学生们的家长身上,才真正恰到好处、真实又贴切。当然更多的饭食是煎两个金灿灿的荷苞蛋,上面放一勺鲜红透亮的剁辣椒,让你就着腾腾热气的白米饭,吃得汗光闪烁,不亦乐乎。
齐翮最深切的感觉是,他在穿石渡所收获的这些人世间最崇高最宝贵的善良淳朴,将会直接影响和成就自己一生高尚的人品和宽广的人生格局,让他终生受益。
那么齐翮我又失去了什么呢?我失去了我的恋人叶小婷,我失去了这辈子能和我齐翮风雨同舟的人,我失去了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我心爱的好姑娘叶小婷。来时双飞双栖,要走时却只能身单影只,这种失落应是人生最深切的悲怨。齐翮突然想起金代著名的词人元好问来,他轻轻吟起元好问16岁写的一首吟颂爱情的诗词《摸鱼儿.雁丘词》。上阙写道:“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下阙写道:“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齐翮在想连大雁之间有了真情也会生死相许,那人世间相爱的男女有了真情也会生死相许吗?他想到元好问这首词的灵感是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16岁那年,元好问去并州赶考,途中遇到一个捕雁的人。那人说:“我今早捕到一只雁,另一只已逃出捕网的大雁竟悲鸣不已,后来撞地而亡。”元好问听完,深深感动,他买下两只亡雁,亲手将它们葬在汾水岸边,立碑刻下“雁丘”二字。随后有感而发,就写下这阙凄美哀恸的《摸鱼儿.雁丘词》。那时他年纪不大,也许还不懂爱情,所以问世人,“情为何物?”竟会令这两只大雁都‘生死相许’。大雁双飞双栖,比翼风雨,历经寒暑,相依为命,一旦离别,竟撞地殉情。那他和心爱的婷呢?十多年来,不也如同大雁般艰难苦恨,相伴人间吗?大雁尚且想到此去万里,历经千山暮雪形单影只,而我齐翮今后前路漫漫,难不成也苟活人间?
齐翮在房间走动着,灯光把他投射在墙上的影子,一会拉得长长的,一会缩成短短的,他想人生的际遇不也是长长短短吗。他又想起元好问写于27岁时的另一阙词来。当时元好问听到一对痴情男女双双殉情荷花池的故事,有感于人世间为爱情而生死相许的悲壮,于是便有感而发写下了《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齐翮又轻轻吟诵起上半阙来:“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齐翮在想27岁的元好问已深谙爱情的真谛,莲花有多少根须,爱情就有多么缠绵,莲芯为爱情而苦恨,并蒂花儿就会含情脉脉对望。然而上天竟如此不公,相爱的人却不能白头,只能饮恨这荷花深处,就连同样殉情的舜帝二妃,都没到这断肠之处。那么自己与心爱的婷,在人世间因种种情由不也只能是,在爱情的征程中,含情脉脉,相望十年而不能缔结姻缘吗?他们十年的心相连,情相许,缠绵悱恻似乎比莲的根须更多情呢。
齐翮又想起高中时,文化大革命初期,他和叶小婷从初恋到相知。那时无忧无虑,天马行空,俩人共同拥用最浪漫的情怀,把世事想得灿烂辉煌,把人生想得一帆风顺,未来在于他们只有燃情的理想,似乎只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飞越关山,征服世界,收获爱情,实现理想。及至后来,现实是那样的残酷,他们从红卫兵造反派疯狂的破坏一个所谓旧世界的斑斑劣迹中觉醒过来,沉醉在几千年文明凝聚的文字中,他们才真正明白了何谓人生,何谓现实,何谓理想,何谓爱情。等到上山下乡插队落户,穿石渡乡亲们的现实命运和与命运的抗争,乡亲们的善良和纯朴,他和小婷的家庭出生和家庭背景带来的种种冲不破的羁绊,这一切都在冥冥之中告诉他,所谓生死相许的爱情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是多么脆弱和不堪一击啊。他再一次依稀记起元好问《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词里的最后几句词来:“连环玉,回文锦,两缠绵。芳尘未远,幽恨谁传。千古恨,再生缘。闲衾香易冷,孤枕梦难圆。西窗雨,南楼月,夜如年。”是的,这位从16岁就向世人发出:“问世间、情是何物,直叫生死相许”的翩翩大才子,至此应憣然彻悟,那种所谓的“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生死相许,至死不渝都只是世人对爱情的美好寄望,“连环玉,回文锦,两缠绵”也只是美丽过往的追忆,“千古恨,再生缘”更加是“孤枕梦难圆”的虚妄怀想。纵是“西窗雨,南楼月”換来的还不是长夜漫漫的“夜如年。”吗?
齐翮推开窗户,风声夹着雨点飘落进来,漆黑的夜色茫茫无边,远远穿石渡涛声依旧,不绝于耳。齐翮收回起伏跌宕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他对着窗外无边的夜色和漫天飘撒的风雨,坚定地说,婷,既然注定我们不可能再牵着手走进这迟到的考场,我不如把对你的这种刻骨铭心的爱恋,化着对我人生新起点的期许,我要以最好的高考成绩告慰你飘逝远去的魂灵,为我们已然逝去的那些美丽和艰难的过往,划上一个漂亮的句号。齐翮想,如果证实了恢复高考这一消息的真实性,我将在第一时间告知陈爱莲校长,我要邀请王小毛、刘拥军、文憨、肖梅生组织一个高考复习小组,我将领着这几个优秀青年,在粉碎“四人邦,结束十年文化大革命后恢复的第一个高考的战场上,打一场漂亮的攻坚战。从此,我要戴着命运的镣铐,在我人生道路上,舞出一个光辉灿烂的新高度。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刋发消息《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宣布恢复高考,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国务院批复教育部决定恢复中断了十年高考的《意见》,终于也在全国各地纷纷传播开来,齐翮收到恢复高考的种种传闻,终于得到了实锤。那晚他通过收音机的一英文频道,收听到关于恢复高考的有关消息和国务院批复的《意见》后,首先他还不太相信,他根本就没有心理准备接受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十年来他早已淡忘了还有高考的人生决择,曾在他年轻的生命历程中激励过、鼓舞过自己。他清晰地记得十年前,1966年6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举行的月份,数以万计的学子却在高考前夕收到了“高考推迟半年”的通知,那时他们种种的疑惑和不解被迅急而来的,狂飚似的文化大革命涤荡得无影无踪。在以后的岁月里,他们有时也曾经幻想过,高考这一决定他们命运的雄关,何时会震惊天公重抖擞,突然降临到他们的跟前。但随着文化大革命的无序推进,随着“四人邦”读书无用论的喧嚣,随着“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和“扎根乡村大有希望”的思想鼓噪,齐翮他们这代具有悲情色彩的所谓知识青年头脑中那些不切实际的美丽幻想也化着一个个肥皂泡泡消逝得无影无踪。他和他们千千万万用青春和热血手握锄头,修复地球,简单机械艰苦劳作的知识青年们,早已在心中泯灭了曾经有过的“高考”改变命运的信念。
十年间,齐翮往往在回望当年自己曾有过的上大学深造,掌握更多科学知识的虚妄理想时,也只剩下云淡风轻。那些所谓希望自己基础文化的积累能有个质的飞跃和提升,进一步夯实自己的专业本领,更好的去建设伟大祖国各项事业的雄心壮志,也早已被残酷的现实撞得灰飞烟灭。但不知为何那些曾经岁月所消失的断片一经浮现,仍能让人心潮澎湃,不能平静。1970年开始的从工农兵中推荐上大学的政策,虽然已有六七年的历程了,但在齐翮的心目中,总感觉那种形式的大学算不上真正意义的大学。因为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及毕业标准,都与文化大革命前的大学有太大的区别。他也曾经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过一些工农兵大学生,齐翮感觉他们的基础文化和实际水平,很难与以往正规大学毕业生的水平相当,甚至与他自己这个66年的高中毕业生的文化水平相比似乎都相去甚远。他们中的学业水平虽然参差不齐,也有文化功底扎实,专业水平还说得过去的,但数量太少太少。尽管如此,要拥有“工农兵学员”的这一身份,也并非一般有志青年可以做到的,在唯成分论摆在首要位置的血统论盛行的年代,类似齐翮这样家庭背景的知识青年,要获得以工农兵身份推荐读大学是难于上青天的。
《人民曰报》恢复高考的消息一经传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整个神州大地都被搅动了,尤其是无数渴望知识滋润心灵的广大知识青年,他们为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所激动所鼓舞,他们奔走相告,他们欢呼雀跃,他们看到了希望之光在他们眼前冉冉升起。于是白山黑水的高梁地,海南岛上的橡胶林,彩雲之南的稻田和陕北高原的黄土高坡等整个神州大地都沸腾起来了。高考制度的恢复对无数青年形成了一种巨大的驱动力,让广大青年,尤其是这十年来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重新看到了希望。他们像茫茫大海上找不到航标的航船,看到了指引航向的灯塔;他们像漫漫长夜里期盼见到黎明的飘泊者,终于见到了东方升起的曙光。恢复高考的《意见》是粉碎“四人邦”后,全国思想解放的先导,是结束十年文化大革命动乱后,改革开放的第一声春雷。从恢复高考的消息公布之日,距离考试的日期不到两个月。伧促的时间安排并没有动摇广大青年的决心和信心。力争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认真复习,努力备考,考出好成绩;“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这些就是当时想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广大热血青年们的思想现状。于是从田间、从山林、从地头、从车间,从一切艰难繁复的事务里,重新捡起搁置多年的书本课程,以及从各个渠道搞到的复习资料,准备参加今年高考的广大青年们,便立刻投入到紧张而又充满希望的复习中。既然恢复高考的消息已被坐实,那下一步便是如何统筹安排复习时间了。齐翮自从那夜收听到英文广播后,他就在思忖有关复习的种种事宜,如何最大限度的争取些有效时间投入复习呢?
《人民日报》关于恢复高考消息登出的第二天,齐翮先去学校找到陈爱莲校长,把他准备成立复习小组的意思告诉给她,征询她的意见。陈校长听完他复习计划的设想,表示很赞成。但同时她也担忧时间如何安排,全天候抽时间复习肯定不现实。刘拥军的电灌站,王小毛的生产队长,谁来接手?还有齐翮你的课程由谁来代上?教务方面,我可以暂时接过来,先安排着,反正距离寒假也没多久了。复习资料这方面问题也不是太大,一方面肖梅生刚从学校毕业不到半年,他的课本可以参考复习,二是让齐翮和文憨的长沙家中寄点来。齐翮思忖了一会说:“陈校长,您看这样行吗?充分利用晚上的时间,再就是每周抽三个下午,让拥军、小毛和文憨把手头的事统筹安排一下。晚上最好能保证三个小时,从八点半到十一点半,估计有一个多月,百多个小时的复习时间,应该问题不太大。除小毛外,我们四个都是高中毕业,文化革命后的功课相对简单,估计这次的考试也会考虑这一因素的。反正不管如何也要把握这次机会,谁知今后政策还会不会有变化呢?”
陈爱莲听了齐翮这番话,能够深切地体会齐翮迫切的心情。她想起齐翮、王小毛,就连下乡差不多三年的文憨,每次都因所谓的家庭背景原因,被招工和推荐上大学的机会排除在门外。文化大革命中,唯成分论的“政审”也被极左路线发挥到了极致,而这次《意见》中对政审的表述是:“政治历史清楚,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革命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不像以前的政审条件,这次只强调了个人表现而没有涉及到家庭出生和家庭政治背景。这次政审条件,应该说对像齐翮和王小毛、文憨这样的家庭出身的青年来说,才是公平的。本来吗,谁能选择出身呢,关键是看个人的政治表现嘛。陈爱莲深切地同情齐翮和王小毛、文憨,在她看来他们都是很优秀的青年人,文化功底深厚,人品非常不错,又都很勤奋努力。齐翮、王小毛下放穿石渡转眼就是第八个年头了,他们的表现一直很优秀,穿石渡的社员群众都很满意,甚至是很喜爱他们。每次招工、推荐上大学,刘有喜也曾与招工单位或负责这方面的人,替齐翮他们据力相争。但招工单位和上面的负责人,把政审条件一摆,你就是再争辩也是无济于事的。陈爱莲缓过神来,十分关切地对齐翮说:“齐翮,你就负责准备复习资料吧,时间安排方面你就别管了,我来调节。你统管好你们五人的复习,争取以扎实的、过得硬的知识参加这次冬季高考。我予祝你们五人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你们心仪的学校,努力吧!”
“好的,谢谢陈校长,谢谢啦!”齐翮显然十分激动,他跨出陈爱莲的办公室兼学校的校医室,急匆匆地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他要做一番统筹安排,他要拟一份详细的复习计划。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认真复习,要以优异成绩参加这次高考,决不辜负了爱护和关切自己的所有好人!
第四十八章 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