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第二十二章 最殷实的春节
  穿石渡今年的春节,恐怕是自人民公社大食堂解散以来最热闹、最喜庆、最殷实的一个春节了。尤其是刘有喜和周德山两大家人,更热闹更喜庆。文湘河回到湘雅,办完手续,院领导出于人文关怀,安排他春节后,再来接受教学和科研工作。于是周忆花就与文湘河、周德山商量决定,带着憨憨和瑶瑶一起回穿石渡陪自己的爹娘过一个春节。她说:“我来长沙将近八年了,竟然一次都沒有回穿石渡陪父母过个一个年,几次想回去,都因为种种事情而搁浅了。湘河也没在穿石渡过个一个年,更别说憨憨和瑶瑶了,连外公的面都没见过哩。去年已作好了回穿石渡过年的一切准备,结果临走时,又不得不变卦。阅览室老梁主任父亲过世,她要回山东老家奔丧,阅览室春节要安排加班、值班,走不开。所以也就没有回去成。今年终于一家人聚在一起了,值得好好喜庆喜庆,走,回穿石渡过年去!”她的提议获得文湘河和周德山的赞同,更得到了憨憨和瑶瑶的欢呼拥护。他们在屋里一蹦老高,欢呼着:“哦,回穿石渡啰,哦,去看外公外婆啰!”
  大约一个月前,周德山接到刘有喜一封信,信中喜哥哥分外高兴地告诉他的德德弟弟,今年穿石渡发生的一些令人欢欣鼓舞的事情。这两年,在陈福中书记、刘有喜一干有头脑有智慧的队干部的带领下,生产队全体社员,齐心协力,埋头苦干,打政策的擦边球,实现了一年一个台阶,三年大变化的理想目标。样榜是现成的,即陈书记当年从水利局带领全家,回穿石渡的那些家庭建设和做法。实施方案也是现成的,那年春节陈爱莲,带领老少复收组的责任承包的做法。只是这种做法,如今安排得更合理,更精细,也更激励社员们的巨大潜力和冲天干劲。组织形式也边摸索,边改进。力求更适应符合生产队全体社员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男女、个体技能、劳动强度等。他们的具体做法分三步,第一步,主业耕作。这又分为三种形式,一是,生产队原所有的大田亩,仍按集体劳作,收获全部归集体的原则进行。这便于上缴公粮,留储备粮、种子粮、和机动粮,也便于上面的检查验收。二是,原生产队集体开垦的山坡水洼地,按就近原则,承包到家庭个人。精耕细作,收获按四六分成的原则进行。三是,原个人开垦的山坡水洼地、边边角角小块分散地,即所谓自留地,仍就按家庭个人耕种收获的原则,生产队不干涉,集体不提成。其实,关于“包产到户”,在农村早已不新鲜,只是鉴于当时政策形势变化而断断续续,搞搞停停。勤劳智慧的穿石渡人,正是利用了这一政策的优势,趁势而为,才使得他们在人民公社大食堂散伙后的几年里,艰苦奋斗,胼手胝足,获得了属于他们的丰年!
  第二步就是规化和组织副业生产。读者朋友,应该还记得上次周德山送姆妈回穿石渡时,刘有喜说过,要让大伙手中抓两个钱的事。当时,贫苦的山民,有些家庭连九分钱一斤的盐和一毛二分钱一斤的煤油都买不起,“鸡蛋换盐,两不见钱”一家人全靠喂养的三两只下蛋鸡,生下的蛋,积攒起来,去换回油盐酱醋,点灯照明用的煤油等家庭必需的日常用品。那么现在先让我们把镜头对准当时农村家庭,时常会上演的,一幕令人心酸而又动容的画面吧。
  长镜头缓缓摇出一幅画面:一位老人,一个小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守在鸡埘跟前,当他们抽开堵在鸡埘里的砖头时,就会捉住一只母鸡。老人便用手指探探这只鸡的屁股,看这只鸡是不是今天会有蛋下。小孩则兴奋他盯着老人,他期盼今天被捉住的这只鸡,一定会为家里生一枚鸡蛋。当听到“咯哒哒”的母鸡叫声,那个天真可爱的孩子,便兴奋地高声喊道:“奶奶,奶奶,我去看看,叫花鸡生哒蛋沒有!”说着,狂蹦喜跳,跑到鸡窝跟前,去捡鸡蛋。孩子手握着那枚母鸡刚生下的热呼呼的鸡蛋,笑着、跳着、喊着:“奶奶,奶奶,叫花鸡生了一个大蛋!”跑向老人。“磕碰”一声,孩子摔倒在地,哇哇大哭,鸡蛋磕得粉碎,蛋液流了出来。
  镜头切换画面:老人在不停的叫骂声中,从厨房颤巍巍地拿来一只碗,小心翼翼地把地上打碎的,流了一地蛋液的破鸡蛋,连泥带液用手刮起,刮进碗中。她瘪瘪嘴对打碎了鸡蛋,一脸沮丧的孙子说:“起来吧,小崽子,看你爹娘下工回来,不打死你。蛋是要积哒兑盐的。唉,算哒它吧,搞中饭时,我把刮地下的这点蛋液,放点韮菜煎哒,把你送饭吧。唉,我眼神不好,刚刮狠了点,就怕这蛋液里会有泥巴沙子呀。”
  镜头定格:那孩子从地下爬起,破啼为笑,老人端着那只碗,瘪瘪嘴也笑了。
  还是切回到刘有喜的副业组织上来说事吧。刘有喜按老少、男女及不同人的劳动技能,分为四个组。榨油一组,红薯粉制作二组,磨豆腐制豆干三组,编箩织筐四组。四个小组的人员配备,生产调度,经营核算归属四个组的正副组长,生产队统筹管理,利润抽成。
  第三步,便是把老弱病残,但又能坚持做点事的人员,组织起来负责照料看管,因其父母劳作而没办法顾及的小孩子。这样一来,全队上下,没有一个闲散人员,就连周德山的盲父母都进了托儿所。社员有了生产目标,生活有了盼头,他们最大限度的积极性被空前激发调动。因此,穿石渡这两三年就红红火火,蒸蒸日上了。社员们吃饱了肚子,兜里开始有了两个票子,日子也就变得芝麻开花节节高了。
  刘有喜还跟周德山讲了这两三年来,穿石渡的人事变化。生产队会计刘定邦两口子,1962年春天,去新疆投奔他唯一的儿子去了。他儿子在新疆建设兵团工作,娶了媳妇,生了崽,需要老人照料家庭。何况刘定帮一手好账目,一手好书法,他到兵团后,立刻被安排仍干会计工作。生产队的会计,刘有喜兼了一段时间,现已御任给了石长子。
  肖桂秋也与周德山有信件来往,他信中告诉周德山。去年十月,他们部队组织地方基干民兵训练,一个民兵把拉了引线的手榴弹,扔到了十多米远的地方,但他又未快速跑离现场。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冲上去,检起快要爆炸的手榴弹,扔到了几十米远的水塘里。虽炸翻了一些鱼,人却没有受伤。事后,部队给地方赔了鱼钱,他肖桂秋也荣立了三等功,升任了班长。桂秋说,事后,他又害怕,又高兴,这要感谢有喜哥哥,小时候教我们扔瓦片打水漂,锻炼了臂力和命中率。嘻嘻嘻!周德山还从信中知晓,余腊梅生的儿子三岁多了,长得越来越像余腊梅,白嫩漂亮的脸膛居然像肖桂秋一样长了两个大酒窝,他生得眉长眼俏,嘴巴稍嫌阔厚,这点像极了余腊梅,只是鼻梁高挺,就不知像了谁。他很会来事,乖巧聪明,常逗得肖桂秋的爹娘和他的外婆、小姨哈哈大笑,他现在是爷爷奶奶和外婆的开心果,他给家中的大人们带来了无限快乐。读罢信,周德山十分欣慰,他觉得,余腊梅走了,却留下这个可爱的孩子在世,这孩子的到来为这两个家庭,因失去亲人而从万分悲伤中走向快乐,这或许就是天意使然吧!
  今年,穿石渡的冬天似乎比晚年都要来得晚些。已是腊月底了,再过两天就是除夕。太阳却暖洋洋的挂在一碧如洗的蓝天上,并不刺眼的光辉把穿石渡的山山岭岭,镀上了一层层、一片片暖暖的阳光。这几年山区人民覆被植树,绿化荒山已初见成效,穿石渡的崇山峻岭就像待嫁的新娘一样,披上了一层虽薄如蝉翼,却鲜嫩翠绿的新妆。山风轻吟着细语,溪流涓涓着长歌,鸟雀啾鸣着欢爱,阳光柔和着五彩。静谧祥和的村落屋舍,飘散出袅袅飞散的炊烟,迎面扑鼻的饭菜甜香,沁人心脾,令人垂涎。午后的阳光斜斜地投射在刘有喜家宽大的院子里,大人们坐在阳光下,一人一杯茶捧在手中,茶水的清香随着腾腾的热气飘散。憨憨、瑶瑶、拥军,在院中飞来跑去,嘻笑玩闹。爱莲挺了个大肚子,满面笑容为坐着的客人和家人倒茶续水。
  “爱莲,看样子,你正月初就要临盆生产了哦。这么大肚子了,圆圆的,我看是军军的妹妹呀!”周忆花放下茶杯,把陈莲拉近自己的怀抱,对陈爱莲笑着说。
  “预产期应该是初十前后,我真希望是咂妹子,这样,一男一女,太好不过。忆花姐,不知为何,怀军军那时候,日子那样苦,我都没有觉得怀孕有多辛苦。现在的生活比那时好了许多,我倒是觉得特别的辛苦。从学校放学回家,我总觉得连抬脚的气力都沒有了哩。我也不晓得我到底怎么啦?”陈爱莲对周忆花说。
  “爱莲,你的气色是不怎么好,脸有点黄,是不是学校的事太操心了?或者气血不足,引起腰腿疼痛?”周忆花搬来一张椅子让陈爱莲坐下。接着周忆花对陈爱莲又说:“德德的师傅上次给了我两片顶好的驴胶,我这次带来了。湘河你去拿下,在衣包那个纸袋里,还有几根当归头,也一起拿来哦。爱莲,你让有喜,拍几斤糯米甜酒,你用甜酒泡发驴胶,用来冲蛋吃。驴胶是补血的,调养气血好。”文湘河答应周忆花后,便顺着两家水塘小路回家拿去了。
  “忆花姐,你莫咯客气,留着你自己吃吧。”陈爱莲向周忆花致谢说。
  “爱莲,我没有客气哩,我也不打算再生细伢子了,吃它干什么,我是特意带给你的。还有些当归头,也是补血的,等下湘河拿来,你收着吃吧。”
  说着周忆花又让爱莲坐在她身边,她握着爱莲的手悄悄对爱莲说:“好妹子,姐问你一句悄悄话,你生小军军时,是不是没满月就行房啦?那可是女人的大忌呀,搞不好会得月子痨病的。你刚说的情况,我在湘雅图书室就听那些个大姐说过。不过也不用怕啦,那些大姐曾告诉我,用黄芪、桂枝,当归,鸡血藤、杜仲、狗脊六味中草药服用或熬水泡脚,长期坚持必有好处。这些草药有几味咱这田梗山上都有得采摘,没有的去中药铺检两副来,慢慢调理吧。爱莲,你还年轻,沒什么事,会恢复的啊,别着急啊。”爱莲听了忆花姐的话,脸绯红一阵后,她十分感激地她对忆花姐点点头,就又回屋去拿茶叶了。
  “有喜,今年你拍哒糯米甜酒没有,没拍现在泡几升糯米还来得及,今年暖和,用被窝包哒,放在太阳下晒,两天就出酒了。”周忆花又朝向刘有喜说。
  “拍哒,拍哒五升糯米,是你们昨天回来的时候拍的。我去把它用被窝包哒,拿到这太阳下晒吧。”说着便起身进屋。
  刘有喜把已拌好甜酒麯,正待发酵的糯米甜酒盆子用被窝包好,放在刚才摆放茶盅水瓶的桌子上晒着。穿石渡以往就有传统,家家户户过年都要酿制一大盆糯米甜酒。这叫着“糯米拍甜酒,越吃就越有。”为来年五谷丰登的好年景,图个吉利,讨一个好彩头。过年时,早晨下一锅糯米粉搓制的汤圆,抓几粒买来的红枣,放两勺酿制的糯米甜酒,待汤圆煮熟,飘浮锅中,再泼上半碗搅碎的鸡蛋,关火盛酒,立刻满屋子里,都弥漫着浓郁的甜酒芳香。你看那甜酒汤圆冲雪花蛋吧,糯米搓成的汤圆,白如玉,糯如琼,静卧碗底如处子,飘浮碗面如龙珠,那糯米洒糟似散落的碎玉,又如飘落的片片瑞雪,红枣、雪花蛋,就像云霞翻卷。一碗糯米甜酒煮汤圆,你飘我浮,追云戏珠,云蒸霞蔚,酒未入口,人巳微醉。家里大人小孩,人手一碗,吃得口齿生香,满头大汗,一碗甜酒入肚,通体舒畅,就连打的跑嗝也回味着散不尽的酒香。刘有喜放好晾晒的酒盆后,周忆花将文湖河手中拿来的几片驴胶和几根当归头,交给陈爱莲说:“爱莲,要记得冲甜酒。哦,还有以后用当归一定要有讲究,当归头补血,当归尾败血。”陈爱莲点点头,眼眶含着泪答应了。
  周忆花又对周德山说:“德德,跟你喜哥哥讲下话,就早点回去吧,你要把明天三十晚上的菜准备好呀。年夜饭就看你的了,出师沒出师,明天我们两家人,都是考官呀!嘿嘿。”
  “晓得哒,姐姐,我再跟喜哥哥打打讲,就回去准备明天的大菜,你放一万个心啰,保证明天的年夜饭,不会匡瓢!”说着,周忆花搀扶姆妈,文湘河牵着孩子们一起回家去了。
  刘有喜起身送走周忆花等人,又跟周德山续好茶水,然后他对周德山说:“德德,我们穿石渡后年,有可能会用上电。上次公社开会已透露了,省水利电力学院四月份,就会派一支勘察队下到穿石渡来,勘察在穿石河堰家湾修水电站的事宜。”
  周德山击掌站起:“太好哒,太好哒,穿石渡有了电,就方便太多哒。抽水灌溉,碾米榨油,打浆制粉,磨豆腐照明,有了电,我们穿石渡将一片光明。”周德山兴奋得脸膛绯红。
  刘有喜也感染得喜笑颜开,他接着说:“公社马书记还跟我透露,有可能会抽我带队参加水电站的建设。”
  “有喜哥哥这还不好呀,你有知识有文化,又对穿石渡一带水文地质有所了解。不派你去,还能派哪个去,哪个又能胜任呢?你是活地图,最佳人选呢!”周德山对刘有喜说。
  “德德,你在省城高等学府就是不同哦,你看你比在咱穿石渡时要活泼开朗好多了。也蛮会讲话了嘛!”刘有喜对周德山夸奖道。
  “哪里呀,有喜哥哥,在穿石渡有你罩着,啥事你都替我想到了,我什么心都不用操。在湘雅就不同了,凡事我自己都要操心。不过,也确实是锻炼人哦,我自己也感觉我比之前要胆子大了些,尤其是跟夏师傅学厨艺以来,我更加感觉有劲头了。夏师傅待我跟你待我有得一拼,都是待我好得不得了。他教我手艺简直是倾心倾肺,耐烦得不得了。还有德宝哥哥也待我太好哒,但凡我搞错的地方,他在师傅跟前都揽到自己身上。我也不知我这辈子怎么这么好的运气,四处皆遇贵人啦。”
  接着刘有喜又对周德山说:“至于抽我去帮助省电力学院勘探队勘察穿石渡水电站选址的事到时再看吧,我是有点担心自己屋里。自爱莲怀这第二胎,日子营养都比军军那时候要好,但她的身体却比怀军军时要差。看了几次医生,也都说没什么大碍,说调理调理气血就好了。但愿吧。过了年,生产队还有一堆杂事等着去做呢。哦,德德,大年初一那天,要去给陈福中书记拜下年哦,上次他还问到你,说你好久没回穿石渡了,说他蛮想你的。陈书记的身体今年也差了许多,他哮喘病又复发了,常常咳嗽,有时咳得缓不过气来。每次他一咳嗽,我就担心。唉,陈书记这人,实在是厚道。他又从不要政府的任何照顾,他在部队的大儿子和大女儿,听说已是师级、团级干部了,多次要接他们老俩口去,他就是不去,说是故土难离,乡亲们又贫困,他哪里能一拍屁股就走人哩。”
  周德山听完刘有喜的话,眼泪已在眼眶里打转了,他没有说话,只是望着后山那边的山山岭岭出神,他心底里涌上对陈福中老书记的无限敬意。是啊,那山坳里住着的是一位从战火硝烟中,回到故乡的老英雄。在浴血奋战的战场上,他冲锋陷阵,英勇无畏,在刀光剑影的搏杀中,他身先士卒,身负重伤。在烽火散去的和平年代,他不居功自傲,而是选择回到家乡,为家乡父老能早日脱贫而无私奉献了半辈子啦。就是这么一位老军人,一位党的最基层的支部书记,他居功至伟,却襟怀坦荡,他舍己为人,却甘愿默默无闻,他早把自己当作了穿石渡崇山峻岭的一棵小草,一抔泥土,与乡亲们水乳交融,患难与共!
  周德山忙活了一整天,他想他今天的这份答卷,第一个验收人就应该是陈福中书记。一大早,他和姐姐、姐夫就来到陈书记家,热情相邀两位老人。老人推辞再三,怎奈那周德山,善言巧语,说是三年学师将满,陈书记定要为他把好第一关。否则,做菜匡了瓢而丢人,丢的是穿石渡父老乡亲们的人,丢的是多年精心栽培他的陈书记的人。陈书记的老伴也极力帮腔,说不光是去吃一餐年夜饭,而是为德德捧场。这样陈书记方才答应下来。
  陈书记的到来,让众人都欣喜万分,崇敬万分。大伙亲切地把陈书记老俩口让进屋,屋里四个老人立刻拥上来,把陈书记他们迎到一盆熊熊燃烧的炭火旁。几个小可爱端糖果“爷爷,奶奶,吃糖嗑瓜子,吃花生吧。”周忆花早把糖剝去糖纸,将两颗糖塞进陈书记和他老伴口中。望着这位咳喘不止,满脸沧桑的老人,他那原是挺直的身板,如今已有些佝偻了,但仍是一脸亲切,一脸慈祥。刘有喜在想,文湖河在叹,陈爱莲和周忆花都在思索。这位曾经在战火纷飞中屡建功勋的老军人,这位放着高官不做而宁愿回农村的党的最忠诚的志士,他披肝沥胆,竭尽全力为了父老乡亲能够把日子过得好一点,这么多年一直在这穷山僻壤带领社员们修山治水与天地夺粮,老书记是多么可亲可敬啊。为了争取社员们的一点口粮,为了队上的几粒种子,为了社员们除夕能吃上一顿饱饭,这位党的最基层的老干部往公社,往上面跑断了腿,磨破了嘴,老书记与穿石渡乡民们又是多么贴心啊。为打出一个新中国,战火削去了他肚中的一截肠子;为了乡邻们能早日脱贫,他在穿石渡辛苦辗转,肝肠寸断。老书记他和瑶岗仙的肖颖河矿长一样,虽只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人,但在百姓们心中,他们是巍巍青山,他们是浩浩长河,他们是挺立高山的松柏,他们是一株疾风吹不折的小草,他们是人们永远景仰和敬佩的有情有意,有血有肉的一位普通凡人!
  周德山自出生以来,家中就没有这么热闹过,三户人家,十多口子,齐齐相聚,共叙衷肠。下午四点,刘有喜在周德山的院子里,放了挂万字头的长长鞭炮,鞭炮声在穿石渡的山山岭岭,震天动地,回声嘹亮。周德山家的堂屋,已被周忆花率领文湘河和几个小可爱们,打扫得干干净净,宽敞明亮。刘有喜和周德山两家的两张方桌并拢一起,居中摆放,长条凳围在四方。陈书记在百般推托中坐上了首席,依次是两家的老人,再是大人,小孩子。在小孩子的欢呼声中,第一道菜端上了桌。
  这第一道菜,周德山称之为“丹凤朝阳”。偌大一个白瓷盆,一只昂首向天的大阉鸡,张开翘膀,正欲起飞。它的身上盖满了朵朵油黑发亮的云耳,姜丝、红枣丝和几根党参丝,阉鸡卧在数十个虎皮鸡蛋上面,口中衔着一枚紫红色的话梅,鲜红的枸杞在金黄透亮的汤汁中飘浮。从汤汁中还可见,阉鸡的两爪分别踩着两片薄薄的当归,腾腾的热气在盆中升起,似云似雾。鸡肉的清香,当归的药香,姜丝红枣党参的微甜香,直入肺腑,叫人拍案叫绝。一声开吃,人们伸筷夹入鸡肉,那鸡肉丝丝缕缕,软绵柔和而又耐嚼,一口带汤汁的鸡肉细细咀嚼起来,回味无穷。喝一勺汤汁,咸中微甜,油滑细腻,口甘心润,那浸透了汤汁的虎皮蛋,大人小孩一人一个,皮脆蛋软,口齿留香。陈书记笑着伸出大拇指,对周德山及在座的亲人,赞不绝口,称赞这是他戎马倥偬,南北转战一辈子,头一回吃到的最好吃,最入味的炖鸡汤。
  陈书记话音刚落,第二道菜端上了桌,周德山称之为“虎归山林”。怎生讲究?大约一只四斤左右的猪前肘,煮五成熟后,抹干肘子面上的水气,并将肘子面划成凌形方块。然后在肘子面上抹糖色酱油,将肘子面过油起泡,泡越多越好。待肘子面炸成金红透亮,气泡密集后,置入冷水中浸泡半小时左右,再将肘子面朝盆底,放入盆中。在肘子的腹中放入干豆角或干淹菜,白糖、盐、少许白酒,入甑慢蒸,直把肉色蒸到软烂漓漓,等散热尽净,翻扣入盆,这虎皮肘子便“回归山林”了。这道菜,虎皮如醴,瘦肉绵柔,干豆角,干淹菜之类都在肘子覆盖的油渍酱汤里。夹一块肘子颤颤巍巍放入碗中,再配上一撮浸透了油渍酱汤的干豆角和干淹菜,细细嚼,慢慢品,不油不腻,满口香浓,透亮如醴的肥肉和绵柔糯软的瘦肉相互消融,别有一番滋味香甜留芳齿间。
  端上桌的第三道菜,周德山称之为“潜龙入海”。这其实就是我们平时吃过的一道名为“水煮活鱼”的菜。第四道菜,名曰“青白二蛇战法海”这是我们平时吃过的长沙名菜,辣椒小炒肉,只不过周德山作了些改良,青辣椒白辣椒切长条,肉片配木耳,爆炒油淋,辣爽绵软。第五道菜,“蚂蚁上树探人间”就是我们平时吃的湘粉炒包菜丝,只是经周德山精心制作后,别有一种风味而已。每上一道菜都被周德山赋予好听的名字,并介绍做法,其实无外乎,咸辣香甜酸,色香味美全。周德山上完最后一道甜菜后,桌上大人小孩兴致高涨,赞不绝口。刘有喜招呼周德山坐下,好好品尝自己今晚的杰作,周德山边吃边为自己做的菜,挑刺捡错,反思不断。
  刘有喜伸出大拇指称赞周德山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德德在省城高等学府历练这几年,简直是金凤浴火,振翅高翔了。尤其是这几年跟夏师傅学艺,这厨艺精进,几乎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这些菜式无论是制作,样式,味道等方面我看都超越了夏师傅。光听这菜名就让人感觉高雅别致,很得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又融进了独特的个性,可见德德在跟夏师傅学艺方面是下了番苦功,十分用心的。我去过忆花姐家也吃过夏师傅烹饪的菜,至少在莱式的创新上,德德是略高一筹的。不是我虚夸德德弟弟,我认为德德这样潜心学艺,又能博采众长,更能花样翻新,定会在饮食文化上有一番作为的。”
  刘有喜的话音一落,众人都拍手叫好,也纷纷夸周德山的手艺,大家再三再四地赞扬,夏丘山师傅神厨妙手,周德山徒弟妙手神厨。周德山被有喜哥哥这一顿好夸,心里甜如蜜般,他绯红着脸为陈书记和长辈们及他敬爱的有喜哥哥敬酒夹菜,殷情款款。
  饭后,大家清茶一杯,淡笑风生。谈今年的收成,谈社员们的高兴;谈老书记为穿石渡这方百姓谋幸福的躹躬尽瘁,淡刘有喜等西大队一帮干部在老书记的率领下为全体社员谋福祉的任劳任怨;谈肖颖河局长的崇高品行和人格力量,谈文湘河这次的评反;谈夏丘山师傅的义薄云天,谈周德山的好学精进。谈兴更浓的是,穿石渡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声声爆竹从穿石渡山山岭震天响起!这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伴随着鼓荡欢呼的山风,掠过穿石渡欢乐的上空飘向远方。穿石河也腾波起舞,逐浪高歌,它唱响丰年,唱响未来,唱响“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浩荡长歌。啊,看,放焰火啦,孩子们欢呼着,抬头望向夜空,空中火树银花,璀璨夺目。1964年的美好除夕,就在这万紫千红,礼花闪烁的夜空中,伴随着千家万户的欢声笑语,在穿石渡的崇山峻岭降临了!
请选择充值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