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暮春时节。一支由省城长沙来的水电勘察设计队,来到了穿石渡人民公社,他们是穿石河堰家湾水电站建设的先遣队伍,负责勘察设计的先期工作。领队的秦沂队长,是湖南水利电力学院水力发电研究所的所长。秦队长,身材魁梧高大,宽肩阔背,长胳膊长腿。国字脸,剑眉星目,笑声爽朗,声如洪钟,他是山东临沂人,妥妥的来自革命老区的典型山东大汉。站在你面前,他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仿佛让你看到的是站在那一望无际的高粱地里,一株随风摇曳的红高粱,迎着红日尽展英姿。当他的大手握住同样高大,但身形略为单瘦的刘有喜的双手时,他爽朗而豪气地说道:“刘队长,你好!我叫秦沂。是这次带队来先期勘察穿石河建设水电站的,公社马书记,推荐了你作为我们勘察队的向导和高参,今后我们的勘察工作就有赖于你大力协助和支持了。我代表勘察队,欢迎并谢谢你啦!”
刘有喜一双骨胳分明的大手,被秦队长一双宽厚温热、强劲有力的手握住,他也笑着对秦队长说:“欢迎,欢迎,应该谢谢秦队长你们,你们来给我们穿石渡人民公社三万多社员们送光明来了,辛苦了。我代表穿石渡的乡邻们,诚挚地谢谢你们!”他们寒暄一番后,马书记领着刘有喜和秦队长,及秦队长带领的勘察队五人,一同走进公社会议室,会议室已坐满了公社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下面各个大队的负责人。在一阵热烈的鼓掌声中,马书记不无动情地介绍了穿石渡山区的大致情况,以及这次省县决定在穿石渡修水电站的计划和水电站修好后将给穿石渡三万多父老乡亲带来巨大生活变化的光明前景。并再次表示了对省水利电力厅,及湖南水利电力学院,这次对穿石河建设水力发电站前期勘察工作的感谢。秦沂队长把建设水电站的规模设计、勘察选址、建设施工等几个方面和实施步骤向在坐的各位队友和干部们作了详细的介绍。刘有喜也登台讲话表示,感谢各级领导对穿石渡建设水电站的英明决定,感谢秦沂队长及全体队友的到来,他今后在协助勘察队的一系列工作中,一定不负穿石渡人民的重托,认真负责完成任务,争取穿石渡早日建成水电站,给穿石渡的三万多父老乡亲带来光明。
散会后马书记又和秦沂队长、刘有喜三人继续商谈了一些关于勘察队的住宿、生活等后勤方面的问题。考虑到工作的便利,秦沂队长建议刘有喜为他们参谋参谋住处和生活安排等。马书记表示,公社将为勘察队提供一切便利条件,直至穿石渡水电站建成。秦沂队长表示,野外勘察本身就是较艰苦的工作,队员们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请马书记和刘队长放心。刘有喜思忖良久,提议勘察队大本营最好扎在他们生产队一户余姓人家,一是这户人家离勘察队重点勘察的堰家湾不远,只需从她们家的后山翻过去便是。二是这家女主人余姜氏五十来岁,身体健康,善良勤劳,而且烧得一手好饭菜,他完全可以为驻地的勘察队做饭搞清洁。她女儿余春桃正读初三,马上要初中毕业,每天早起晚归去学校上学。白天就只有余母一人在家,她家院落大,房屋多,勘察队根本不用搭帐篷。刘有喜还对马书记说,公社可以考虑付给她一定的工资补助,也为她们母女解决些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马书记听罢,立刻表示赞同,拍板决定,每天补助余姜氏一元钱工资,五毛钱房屋征用费,直到勘察任务结束。
马书记还十分高兴地表扬了刘有喜,说公社这次选他协助勘察队工作,是太正确的决定。刘有喜有文化,脑瓜灵活,思考问题周到,这次水电站勘察选址等工作,公社完全可以放心了。刘有喜关于大本营安排的建议,秦沂队长原则同意,只是怕打扰她们母女生活。刘有喜又具体介绍了她们母女的情况,秦沂队长点头首肯,十分高兴。马书记留下刘有喜陪秦队长和勘察队共进午餐,刘有喜推辞了,他说他要提前去余家通气和作安排。马书记心中对刘有喜的良好印象更加深刻了,他感到欣慰和轻松,和刘有喜道别后,便带着秦队长和他的队员们去食堂午餐。
刘有喜回到家,饭没顾上吃,就去了后山余春桃家。他向余姜氏详细说明情况后,余姜氏十分感动,这一来,她家就热闹了。她家宅院大,房子多,当初余腊梅的父亲在这选址建房时,不曾想,有朝一日,他的宅院房子会为穿石渡乡邻们的光明派上大用场。余姜氏含着热泪对刘有喜表示感谢,说刘有喜始终心底惦挂着她们孤儿寡母的,并说,公社补不补助的没啥关系,主要是她也可以为穿石渡建设水电站出一份力量,她十分高兴。她边说边和刘有喜规置办公、住宿、仪器放置的房间,勘察队洗刷的地方。好在宅院大,别说算上刘有喜和秦沂队长他们六个人,就是再多上六个人,住起来也宽宽敞敞,绰绰有余。刘有喜交代了余母一些事情后,就返回公社去接秦沂队长一行人了。秦队长五人来到余家,一个矮个子青年在院子里大声说:“哦,这里太好了,太美了,我还以为要搭帐篷住呢,没想到这次穿石渡的勘察工作条件居然这么好。”
“是的,张得胜,我刚坐船过渡时,就感叹,这儿的风景实在是美。青山绿水,田园如画呀!”一个黑瘦高大的中年人,对刚才那个矮个青年说。
“是呵,是呵,真是没想到,黄队长,这山里人家住的地方这么宽敞,这么大院子,就是支上我们宿营的帐篷,也够支上四个呢。”一个中等个子的青年人在院子里蹦哒着,对那个被他唤着黄队长的黑瘦高大的中年人说。
“斯建国你看,这群山环抱着层林,溪水轻叩着山崖,小桥依傍着人家,斜阳晚映着古道,真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画,一首漫妙的田园诗呀”一个中等偏高点身材,白净斯文,充满书卷气的中年人,也在院中。他一手插在裤口袋里,一人指着余家周围的风景很有风度地踱着碎步,摇头晃脑地对在院中蹦哒被喚着斯建国的青年慢条斯理的说。
“老季,你这大秀才,大诗人,被这美好的景致煥发出灵感来了吧,没准在这儿工作一结束,你的诗集《穿石渡放歌》就可以出版啦,哈哈哈!”秦沂队长爽朗的笑声在空旷的山林里传响。
“人人那个哟都说哎哎哎,沂蒙山好呦呦呦,沂蒙那个山上哟呵呵,好呀,好风光……姆妈!”清脆嘹亮甜美的歌声从院子外面那条通向家门的小路,飘荡而来。余春桃蹦跳着,唱着沂蒙小调,喊着姆妈,从那条小路跑来。院子里所有人都停止了活动,顺着歌声飘来的方向张望,只见一个约摸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梳着两条短辫子,辫梢扎着鲜红的蝴蝶结,背着书包轻捷地朝院子这边跑来。她秀气苗条的身段,上身穿着家织的粗毛蓝布夹衣,下身穿着一条黑毛蓝粗布裤,裤子显然短了,露出一截雪白的脚脖子来。走近了看去,她和余腊梅长得有点像,学生气十足,虽然还没完全长开,但她的漂亮已在脸堂上开始有了布局。弯弯的柳叶眉下,是大而闪亮的眼睛,那深黑色的眼窝,蓄了一池春水,晶莹透亮,上下两排悠长的睫毛,密集地将深眼窝包裹住。微微一笑那睫毛上翘,露出两颗溜溜转动的眼珠,神彩飞扬,顾盼传情。小巧而挺拔的鼻子,配上稍微有点宽大的嘴巴,把瘦窄瘦窄的尖脸衬得刀削一样。众人都被眼前这个小姑娘惊呆了。“天啦,深山藏美女,绝非虚言。这真个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呀”老季望着余春桃,心底里默念着。
秦沂队长却是另一种感慨,在余春桃飘来的《沂蒙山小调》的歌声中,他似乎又回到了家乡沂蒙山的沂水县夏蔚镇。1941年春天,刚刚18岁的他,由组织护送去延安的的前一天晚上,他和那个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同村姑娘山妞,相约在村头。两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山妞依在一株合抱的柳树躯干上,颤抖着声音,唱起的不正是家乡民歌,这首《沂蒙山小调》吗?这个南方的姑娘为何也会唱,而且唱得和山妮一样,清脆悠扬,悦耳动听。不幸的是就在他走后的第三年,他的山妮为游击队送信途中,遇到了日寇的袭击,壮烈牺牲。1951年,组织送他去天津大学深造,那一年他回沂水县家乡看望父母亲人,得知山妞牺牲的消息,他悲痛万分。1954年他从天津大学毕业后,就再也没回过家乡。今天听到余家小妹唱起这首家乡民歌,秦沂激动得不能自已。
晚饭很快摆上了桌,余春桃忙碌的身影在勘察队员五人中,闪来闪去。余春桃很兴奋,傍晚回到家,见来了五个既陌生又亲切的面孔,她放下书包就去厨房找姆妈。姆妈把有喜哥哥对勘察队的安排,详细告诉了春桃,并嘱咐她今后每天放学,写完作业就要来厨房帮忙。秦沂队长他们是给我们穿石渡父老乡亲,送光明来了,一定要热情地招抚好他们,让他们吃好,住好,休息好。油盐酱醋茶,肉食荤腥米面,都由你有喜哥哥每天早上,去东村早集买来,咱娘俩就负责做好三餐饭,洒扫干净他们的宿舍。余春桃极为高兴的答应了姆妈。她家从未这样热闹过,这一下子热闹起来,小姑娘能不兴奋吗?她一边做事,一边啍歌,快毕业了,学校文艺队要出一台节目,她余春桃被安排独唱三首歌。《沂蒙山小调》就是其中之一,因此,余春桃便边干活,边唱歌,曲不离口。
晚餐很丰富,这也是马书记特意关照刘有喜的。公社这次对省里来的勘察队勘察穿石渡水电站建设的工作,是特别重视的,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和援助。所以公社已知会粮油副食,肉类水产,对勘察队的供应,是不设上限的,由刘有喜持公社的特许采购证,负责采购。晚饭时,春桃母女不愿与勘察队同桌用餐,她们两人坚持在厨房简单吃点分拨的饭食。秦沂队长坚决不同意,说这样大家反而生分了,让刘有喜反复做她们母女的工作,她们才勉强同桌吃饭。席间,勘察队员对余母的饭菜赞不绝口,大家最爱吃的一道菜,便是酸辣椒蒸鸡。他们边吃边问余母,这道菜是如何做的。余姜氏告诉他们,做好这道菜,一是要有好的酸辣椒,这酸辣椒必须是选新鲜的鸡肠子辣椒,又称线椒,用蒸新鲜红薯的甑下水和白酒泡制。这鸡必须是,选两三斤左右,至少已生长八个月以上的土鸡,杀、褪毛、掏干净全部内臟,鸡内臟另外还可制作酸辣鸡杂汤。然后把整只鸡淖水煮至五成熟,待鸡凉后,切成长条,皮面朝下摆入碗中。然后,把切好的适量酸椒,置碗中,放入一小酒杯白酒(约两匙勺),一小酒杯白醋,适量盐和白糖,拌匀后,铺在排好的鸡肉上,中小火,隔水蒸约半小时关火,待蒸鸡半温时,反扣入碗即成。此时,那碗酸辣椒蒸鸡肉,己浸透汤汁,表面金黄油亮,肉质洁白细嫩,吃时用筷子夹住,深入酸椒中沾满汤汁,带椒夹起,放入口中,鲜辣酸香,又微含酒香和甜香,吃起来那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老季竖起大拇指称赞余母的菜简直不要太好吃了,他说尤其是这道酸辣椒蒸鸡,吃起来真是舌尖享受,心底惬意,通体舒畅,难得的人间美味。他还说,山里人美,山里人善,山里人还有一双巧夺天工的手,连做出的菜都是天下奇绝,这些土生土长的原材料,这些原滋原味的菜肴是城里人根本不可能吃到的。
晚饭后,秦沂队长诚恳而亲切地询问了余春桃的学习情况,他说:“春桃,你的歌怎么唱这么好?”
活没问完,余母便带着满脸笑容答道:“她呀,整天做黄牛子叫,从不歇嘴,吃饭穿衣,走路做事,一刻也不停,不晓得哪根肠子这么快活!”
“姆妈,你又来哒,一天到晚,尽讲我,‘不晓得哪根肠子快活’我们学校文艺队,要毕业演出,我总要练下子吧?”余春桃对她姆妈嗔怪的说。
“大婶,你还别说,春桃的歌,唱得真好听。她的声音不但清脆、嘹亮、悦耳,还饱含深情。就像你家门前山涧泉水流淌的叮咚声,一串串,像珠玉落在瓷盘里一样。尤其是她刚放学回家唱的这首《沂蒙山小调》听得我都想家乡了,秦沂队长说。
余母笑着对秦队长说:“秦队长,你就抬举她吧。”
“真的!春桃,你再唱一遍吧!”秦沂队长笑着对春桃说。
“是的,大婶,春桃的声音有种特别的韵味,正像刚才秦队长讲的‘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样,有种金属碰撞的质感。这种声音即使专业的歌唱演员都不一定能够具备,我看春桃去考省歌舞团好了,肯定会被录取的。”老季对余春桃母女十分诚恳的说。
“是呀,是呀!春桃再为我们唱一首吧!”其他几个勘察队员都咐和老季的观点。
“唱吧,桃桃,先为秦队再唱一遍《沂蒙山小调》,然后再唱一首你拿手的《浏阳河》,就当毕业晚会的初排啦”刘有喜笑着对余春桃说。
余春桃有点羞涩的站起来,她扯扯上衣摆,把双手放在胸前,清了清嗓子,一曲《沂蒙山小调》便从她那美妙的歌喉中流出。所有在坐的人都听得如痴如醉,尤其是秦沂队长,竟然听得笑中含泪,泪洒笑脸。接着余春桃笑靥如花,她把短辫甩到肩后,落落大方唱起《浏阳河》来。未尾那句,她简直用上了花腔女高音的唱法,“我们永远跟着毛主席,幸福的日子万年长,咿呀咿子哟”的歌声响彻在穿石渡的夜空里,回荡在穿石渡的山林间,缥缈在穿石渡奔流不息的长河中,久久不散。
余春桃和余腊梅一母所生两女儿,但天赋秉性完全就不同。余腊梅勤奋贤淑性格沉稳内敛,她比妹妹春桃大了许多,所以家里地里的事几乎都是她在忙碌。她痛爱自己带大的春桃小妹,不仅不让她干粗重的活,而且在吃穿用度上都尽量先让给妹妹。她不希望也不愿看到家里人被人欺负,她缺少父爱,却想用自己深沉内敛的爱保护家人。吃公社食堂饭时让她遇到了刘癞子和彭痞子那俩混混坏种,出于本能的保护弱者的天性,她勇敢地出击了。及至被刘癞子和张盘民陷害之后,她感到绝望才想一死了之。
春桃虽生在这贫困的家中,出生不多久又失去了生父,但有姆妈和姐姐的双重爱护,她几乎是一点苦都没吃过。别说家里地里的粗重活,就连洗碗涮锅抹桌扫地的事都很少让她去干。姐姐只要她努力学习,希望她勤奋读书,今后能靠读书走出这山窝窝。姆妈虽还是要铺排她干点力所能及的杂事,但并不苛求她。当然春桃很懂事,她目睹姆妈和姐姐的辛劳,她总想帮上些忙,于是放学之余她也尽可能地去打猪草,去浇菜扯草施肥捉虫。她又体恤家里的困难,读书发狠又刻苦,而且节简又朴素。她天生乐观,凡事从不往心里去,她特别爱唱歌,一天到晚除睡着了就不唱了外,田头地里,山边水涧,家里山院,每天都能听到她百灵鸟般的歌喉。她仿佛是为唱歌而生,所以从小就无师自通唱得一手好歌。同时老天也特别眷顾她,给了她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她的歌清脆甜美,悠扬婉转。所以学校教艺体的张老师特别喜欢她,看重她并积极培养她,选她做了学校文娱宣传队的副队长。每学期学校期末组织的文娱节目她都是少不了的主角,尤其是唱歌,学校总会安排她唱两三首。当然她也总能不负重望,她的歌喉一启,声如金玉敲击,音如清泉潺潺,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她的歌声总让全校师生心弦被拨动,如闻仙乐耳暂明。
秦沂和刘有喜带领着四个勘察队员,来到距离穿石渡大约两三里路的堰家湾勘察。堰家湾,位于穿石河的中上游一处的半山腰,人们老远就听到河水在山涧,飞越而下的轰鸣声。快到堰家湾时,仿佛一条天河,从半空滾落下来。飞流的瀑布腾起惊天的巨浪,扬起的水花溅向几十米开外,水雾飞腾旋转向上,把太阳折射出迷漓的五彩光环。巨雷般的吼啸,在山谷间,轰鸣传响,惊天动地,不绝于耳。秦队长布置张德胜,斯建国两个较年青的勘察队员背上仪器去瀑布底部的河床边勘察水流量,水落差等。又令黄副队长和老季测量记录堰家湾的宽度、深度、长度和穿石河中上游一段的蓄水长度及蓄水量。并详细询问刘有喜,堰家湾丰水季节与枯水季节,以及极端洪水来临的具体情况和种种细节。一行六人测量采集数据后,都被堰家湾的水雾淋罩得全身湿淋淋的,无一处干纱。尤其是张德胜、斯建国两人,像是从水中捞出来的落汤鸡一样,浑身透湿,向下滴着水。刘有喜感叹着他们野外工作的辛苦,对他们不畏困难,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肃然起敬。
回到余母家,众人换下湿衣服后,接过余母递来的红糖姜茶,立马又聚集开会,比对分析数据,讨论在堰家湾建设水电站的各种方案和意见。秦沂队长认为,根据堰家湾通常情况的蓄水量、流量和落差,这里可以建成一个装机容量,至少在十万千瓦以上的常规水电站。年发电量规模可达300万度以上,完全可以为穿石渡人民公社近三万山区人民,提供生产生活用电。黄副队长也也作了充分补充,他说:“数据显示一般年景,堰家湾的水流量在每秒0.4立方米,落差差不多接近八至十米。即使枯水季节,从上游筑一处或两处栏河坝,定时放水至堰家湾,堰家湾保持正常蓄水发电也不成问题。”
老季接着慢条斯理地说:“目前,我们很难勘察到,堰家湾的历史流量的平均数据,极端洪水期与极端枯水期的流量数据,秦队长和黄队长的分析是科学的。刘队长,说说你的意见。”
刘有喜说:“具体的,我也说不好。一般来说,每年四月的桃花水,堰家湾的水流量峰值,应比今天数据高出至少百分之五十。但如果发生1950年及历来传说中特大洪水的极端情况,就说不准了。我想,黄队长,应对枯水期,在堰家湾上游河段设栏河坝的设想是科学实际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设想,在堰家湾附近开设一处人工导流渠,在极端情况下为堰家湾分洪。这样,枯水期可补水,极端丰水期可泄洪,堰家湾的蓄水始终保持在正常发电需要的蓄水流量。”
“太好了,刘队长这一提议!我们明天再去堰家湾勘察,看从哪儿设计导流渠。”秦队长欣喜地说。
第二天,秦队长又带领勘察队及刘有喜等人,在堰家湾勘察如何开掘导流渠的工作。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在堰家湾靠山腰处往西修导流渠,因为离堰家湾西面约三百米左右,有一处水面宽阔,巨大如同湖泊的山塘,水平面低于堰家湾最高水位约五米。若从堰家湾往西,修三百米左右长的导流渠,极端洪水季就可以把堰家湾大坝的水,通过导流渠,泄洪一部分到那口大山塘。如极端枯水季,上游拦河坝的水还不足以带动堰家湾发电站的涡轮,那还可以从那口巨大的山塘,抽水入导流渠,为堰家湾水电站补水发电。这一方案省水电厅最终审核通过,决定在今年党的生日,这个具有特别纪念的日子,开工建设穿石渡堰家湾水电站。这消息一经在穿石渡的山山岭岭,河塘水坝传出,穿石渡的老百姓遂欢欣鼓舞,奔走相告。的确对穿石渡人民公社三万多父老乡亲来说这个决定是极具激励人心的大好消息,水电站决定开建,预示着将为穿石渡这处深山僻壤驱除黑暗,带来天长地久的光明!为庆贺省水电厅这一决定,同时祝贺勘察队出色完成水电站前期的勘察设计任务,穿石渡人民公社,请来了江华瑶族自治区歌舞团,对省水利电力厅一行领导、专家和技术员,湖南水利电力学院派出的勘察队,进行慰问演出。
演出设在穿石渡学校大操场。学校也选拔了校文艺队三个节目,参加演出,这其中就有余春桃的女声独唱。演出当晚盛况空前,整个操场,人山人海,操场边的山坡上,树杈上都爬满了人。正值初夏季节,气候不冷不热,山风伴着河风,轻轻吹来凉悠悠的风。江华瑶族歌舞团的演出,精彩绝伦,令观众拍掌叫绝,欢呼震天。江华瑶族民族歌舞团在业务上,是直属湖南省民间歌舞团的领导,湖南省民族类歌舞团,除省直民间歌舞团外,就是江华瑶族民族歌舞团了。学校文艺队的演出安排较靠后,余春桃的独唱节目,几乎是压轴戏。余春桃和参演的学校文艺队队员们,从来都没见过这样大的场合,一群少男少女们都极度紧张。学校文艺队负责的张老师又是安抚,又是鼓励。队员中有人说,吃生黄瓜,喝凉水可以平复紧张情绪。那个文艺队负责的张老师立即从食堂搞来一些顶花带刺,刚上市的新鲜黄瓜,让参演的队员们吃下去。
学校上场的第一个节目是女声表演唱《南泥湾》,领唱的是余春桃。六个高矮一样,身段苗条秀丽的初中女孩,上身穿着红色斜襟的中式高领衣服,胸前系着有湘绣牡丹花图案的黑色绒兜兜。下身穿着绿绸缎的裤子,黑布鞋,一根独辫子,扎着长段的红头绳,斜搭在胸前。这套服装是向江华瑶族歌舞团借来的,穿在这些女学生身上,把她们每人都打扮得身姿俏丽,容颜漂亮。尤其是余春桃,更是清纯甜美,风姿绰约。音乐伴奏也是歌舞团提供的,光是跟音乐伴奏配合,他们几乎练了整整一下午。上场前六个女孩互相打气鼓励,一扫先前的紧张情绪,他们每人讲话时,都飘出一囗生黄瓜的清香。文艺队的这个节目几乎是把整场演出推向了高潮,掌声震天,欢呼嘹亮。女孩子们下场后,兴奋激动,嘁嘁喳喳。
余春桃这会更有信心了,等到她出场,仍是《南泥湾》领唱时的打扮。报幕的是歌舞团专业的男演员,当他浑厚高亢的声音介绍了《红日》电影后,他报出余春桃今晚的演唱曲目是《谁不说俺家乡好》,操场上立刻响起一片欢呼声。悠扬的笛声响起,各种伴奏奏响序曲后,余春桃落落大方,手握扎着红头绳的长辫,站立在舞台中央。她轻启歌喉,款款深情,那清脆甜美带着金属质地的歌声,就回荡婉啭在立刻变得十分安静的操场上空,像穿石河静下来轻吟细唱的潺潺流水声一样,叮咚悦耳,拨动着人们的心弦。“哎,谁不说俺家乡好哎,得儿哟咿儿哟,幸福的生活千年万年长。哎……”当最后一句唱罢,余春桃向观众敬上一个鞠躬礼之后,全场掌声雷动,欢呼声,口哨声,和“再来一个,再来一个!”的叫喊声经久不息。余春桃只得出场敬礼谢幕,在观众又一次的强烈要求下,带队老师让她再唱一首《浏阳河》。谁知《浏阳河》唱罢,观众仍不肯离去。没办法,余春桃面对热情高涨的观众,又唱了一首冼星海在延安时期创作的名曲《二月里来》,并三鞠躬谢幕。欢众才在依依不舍的情绪中,热烈议论着今晚这个叫余春桃的中学生,唱得多么多么好的评价声中离场散去。
第二十三章 水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