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周德山也和崔德宝一样,三点钟就起来了,崔德宝要他再睡个把钟头,他不肯,说头一天一定要跟德宝哥哥去熟悉下采购工作,这样他这个仓库保管员也好跟采购员打好配合,协调工作。崔德宝就带上周德山,披着晨雾,踏着路灯的光影去了教工食堂。
学院的教工食堂很大,分南院教工第一食堂,和北院教工第二食堂,两所食堂分开经营,各自独立核算。夏师傅管理的是南院第一食堂。因夏师傅人聪明,人缘好,路子宽,管理既严格又富有人性化,第一食堂深受教职员工的好评。有些教职员工宁愿多跑半里路,也要到夏师傅管理的食堂来打饭菜。尤其是碰上哪天,夏师傅亲自掌勺,那更是来者如云,络绎不绝。好在夏师傅培养了几个聪明得道的徒弟,一般情况下,他是不轻易掌勺的。但凡是学院的接待餐,那掌勺的就非夏师傅不可了,有时夏师傅还要到学院上层领导家,去做接待餐。他的绝活是做一桌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欲大开的私房菜,每每饭间宴后,来宾全都竖起大拇指可劲赞扬夏师傅好手艺。这也正是夏师傅被学院领导器重的原因,他做的饭菜既赢得了来宾的赞扬,也让很多单位之间的繁难事和复杂的问题在宾主觥筹交错之间,便办得妥妥贴贴的,省去了许多的中间环节。
当然,夏师傅圆滑又不失真诚的个性,交际广泛,门道宽,也是被院领导器重的原因。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能时不时的搞到一些紧俏物质,夏师傅又一碗水端平,让学院领导都广为受益,不失偏颇,这应是他受器重最关键的原因。食堂管理得好,人缘又好,自身技术又过得傲,你说像夏师傅这样的人,能不吃得开吗?像这次招周德山进食堂,即便六十年代初,进城的政策,还不甚严格,但进湘雅教工食堂当保管员,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他夏师傅,就有这把揽瓷器活的金钢钻呢!当然夏师傅为周德山进食堂当保管员,付出了多少心血,费了多少劲,那就不是我们所知道的了。夏师傅曾对周忆花说,文湘河的爷爷文崇德,文大善人曾为夏家“潇湘春晓”东山再起而慷慨解囊,这才使得“潇湘春晓”的“永州血鸭”名噪天下。他夏丘山现在对文湘河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替先辈们报恩的,别无其它。是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积了德,后人沐雨露,这才是千真万确的!
周德山的到来,南院教工食堂的厨房员工都惊艳到了,年龄正值青春年少,面容清秀姣好,整个人玉树临风,笑容甜蜜可掬,话语礼貌含蓄,做事勤谨肯干,行为落落大方,这些个优点都集中在一个新来的员工身上,这谁又不夸,谁又不赞呢。何况在这后厨,是一班子大腹便便,肥肠满脑,油嘴滑舌,嘻笑怒骂的大师傅,周德山的到来,好像是天上突然掉下个林妹妹似的,那还不妙杀一干众人呀。再说周德山天生有些耳背,又初到一处陌生场所,别人夸赞也好,讥笑也罢,十分话语他听进了八九分。当然他就只是微笑以对,或者是点头首肯了。这种礼貌的回敬,又有谁不心悦诚服呢。
周德山来自穿石渡,那方好山好水好人家的淳朴少年,又是五十年代末的高中生,他的气质和淳朴,自然天成。再加上他是在盲人父母的贫困家中长大的孩子,自然懂事比一般人家的孩子要早些,加之他又深得聪慧贤淑姐姐的教益,他的内敛含蓄和对人礼貌热忱的个性便在这这独特的环境下形成夯实。周德山觉得,乍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要想得到別人的认可,就只有勤奋好学,踏实肯干了。加之有夏师傅悉心指教,有德宝哥哥的引导帮助,他的进步也很快得到了大伙的一致称赞。都说夏师傅慧眼识真珠,门路从搞到紧俏物质拓展到人才领域了,好生了得。
北院二食堂还专门让他们自己的保管员,上南院一食堂来取经。北院保管员,回去向领导汇报说,一食堂保管室像个艺术市场,生熟食物分门别类,晕素材料,堆放归位,进出食材,条清缕晰,油盐酱醋,标帜醒目,米面杂粮,码放合理。那收发进出的账目表册,娟娟秀丽,堪称书法。这夏丘山真是手眼通天,哪挖来个天资聪颖,面相俊秀的年青保管员啰,除了佩服学习,我别无多话。
姆妈的到来一定程度上给周忆花减轻了一些负担,周忆花可以放心去阅览室工作。在阅览室,周忆花是最年轻、最有文化,又最漂亮的女管理员。在一群随迁的干部家眷,被照顾的工作场所,她的到来,真可说是让阅览室,增光添彩,“蓬荜生辉”。凭着她聪慧勤奋,天资秀丽,贤淑和睦,尊重长者的天赋异禀,她初来乍到时,就极受同事们的喜爱。她有穿石渡人勤劳坚忍的意志,有在艰难生存的环境里,自身养成的立事早,耐贫寒,吃得苦,霸得蛮的性格特点,加上初中文化的底子,她很快上手了阅览室各项管理工作,份内份外的事处理得头头是道,详尽周全。尤其是对阅览室的现状改观,制度建设,和发展未来,她都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具体实施方案。这让原来的阅览室主任梁大姐,真是大喜过望,梁主任对周忆花赞扬有加,格外依重。梁主任大姐,背景深厚,来历不凡,她为人厚道,只是稍欠文化。这周忆花的到来,无疑让她生了双翼,她的工作也变得顺风顺水。因此,她就属意培养周忆花,眼下成为自己的助手,长期成为自己的副手,未来某一天成为自己的接班人。周忆花,不但很快获得同事大姐们的信任和喜爱,她的管理和服务,更是得到前来阅读师生的广泛赞誉。
周忆花周到热情地服务,笑靥如花的真诚,温馨细语的引导和解答,都让大家感觉来阅览室,不仅仅是读报阅刋,看画册,寻花边来了,而且在精神层面,也得到了一种极为惬意舒适又微妙的提升。因此,阅览室来了一位比电影《柳堡的故事》里的二妹子还漂亮的管理员,这一消息不径而走。一时阅览室门庭若市,来者如云,去阅览室,看二妹子去,看陶玉玲去。看人也,阅报也,或二者兼具吧。这阅览室在周忆花来工作的当年,就获得学院先进科室称号的表彰,这让阅览室全体阿姨大姐们,人人个个脸上有光,个个人人喜气洋洋。
周忆花的姆妈,毕竟生活在穿石渡那偏僻的山区水乡,又是盲人,长期和老伴杵棍打卦测算八字家里操持得不多。尤其是周忆花五岁后,几乎是接过了她操持家务的接力棒。所以她在家务事上就常常捉襟见足,力不从心。在穿石渡,反正是自己的儿女、老倌和熟悉的环境,村落乡邻,好吃歹做,粗茶淡饭,家人不嫌,外人不议。到这里后,她感觉既陌生又恐慌,手足无措,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越是慌乱,记忆就越差,不是忘记和煤关火,就是忘记,烧水泡茶。瑶瑶刚换下的屎尿片,她又跟瑶瑶重新換上,瑶瑶吃过的奶糕瓶,没有洗涮,她又拿来重新用上。一门心思想帮衬花花减轻点负担,负担没有减轻反倒添了不少乱。桌子没擦干,房间未扫尽,菜叶被扔掉,草屑却入盆。“唉,我这是前世作了什么孽,这一世老天爷把我变成瞎子成了崽女的负担呀。我在这里没有办法生活,还是回穿石渡去,跟瞎老倌一起去苦度光阴好些。”周德山的姆妈很是气恼,感觉有些愧对女儿花花,尤其是她心痛她没能照顾好,小外孙女瑶瑶。于是她打定主意,决计回穿石渡。她跟周忆花两姐弟商量,两姐弟好话、歹话细心耐烦,开导劝说。但无济于事,老太太去意已决,再难挽留。来了不到半年,就要送她回穿石渡家乡,姐弟俩也都感到有些无奈。
这送娘归故里,当然又只能是周德山莫属了。好在元旦刚过,春节还有段时日,食堂工作还不太繁忙。尤其是周德山这食堂保管员的工作,半年不到他干得得心应手,事事周全。他既受同事们的关爱赞扬,又得崔德宝的引导哈护,更得夏秋山的欣赏和依重。每每同事夸,旁人赞,夏丘山是心花怒放,自豪感满满,他为他的慧眼识人而深感骄傲和欣慰。
周德山携扶姆妈,又回到了仅仅离开半年不到的穿石渡,穿石河鼓风逐浪,扬波喧笑,欢迎这对母子又回到山乡的宽广怀怉。到渡口时,刘一爹老远就喊:“德山,这么快就把老娘送回来哒?走的时候,我就运神,晓得这是瓮眼里撑船,快去快回,这怎么行得通哩。在我们穿石渡生活哒大半辈子,跑到长沙恁大的城市去,那还不是出去两眼一抹黑,回屋里一个人,如同坐班房。哪有在穿石渡这样自由,走错哒路,转三圈就摸回来哒。”
“是的呢,一爹,我去的时候,就想我在屋里摸摸索索,把花花和德德两个人,都盘大哒。想着帮衬花花,做点家务,也好唦,哪里晓得忙没有帮上什么,倒忙是帮哒不少。住在那里,就是不自在哦,真是来去肚子糟,还要花钱费米,倒贴路费。这回算是买哒教训,再世也不出去哒,还是我屋里老倌子,有先见之明!”周德山的姆妈对刘一爹说。刘一爹笑笑,对周德山说:“德山,扶好你娘上船,回家吧!”说着刘一爹撑竿点水,渡船便像一支利箭一样,朝对岸划去。
穿石渡今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刚过元旦就下过了一场小雪。田里地里的莊稼早已收割尽净,勤快的山里人,除种上了越冬的油菜之类,还在田地里种上了一片片,一垄垄,萝卜白菜,大蒜香葱,芥蓝头,包菜等。这些蔬菜搭配着粮食,节俭的山里人就能度过漫长的冬天啦。经霜的菜叶、莱根分外香甜。萝卜菜叶子,用滚水一淖,配上芋头一煮,放一把葱蒜,拌半碗米饭,唆吃起来那一个香呀,实在是爽。尤其是冬天,半碗下去,全身发热,头顶冒汗,浑身舒畅。还有聪明的穿石渡人,把从地里拔出的经霜萝卜,洗净切片,放置饭甑下面,上面蒸饭,下面煮萝卜。饭熟了,把萝卜捞出沥水后,锅热下油,把萝卜片翻炒一下,放几粒豆豉,然后将煮饭沥出的米汤悉数倒入锅中,烧开后,撒一把翠綠的蒜叶,放一勺鲜红的剁椒,出锅入盆。于是一大盘热腾腾,香喷喷的米汤煮萝卜片就上桌了。盆中白玉般的萝卜,在粘稠的米汤中飘浮,热气蒸腾。黑油发亮的豆豉,鲜红透亮的红剁椒点缀其间,翠绿的蒜叶飘浮在上面,实在诱人食欲。舀上半碗米汤和萝卜片,入口即化,微辣鲜香,半碗吃下去,酣畅淋漓,浑身温暖。简直胜过鸡鸭鱼肉,海鲜大餐。尤其是物质匮乏的年代,加上天寒地冻,穿石渡智慧的山民们烹饪的饮食,天上人间,堪称一绝。
食堂散伙后,山民们的生产自救,效果出奇的好。生产队在陈福中书记、肖汉明、刘有喜等一干智慧勤劳,而又时时为社员着想的领导们率领下,几乎是明里暗里,责任到人,分工到户。收获则按多劳多得,利益分成的办法实施。除去交公粮,留种子,储备粮,机动粮之外,剩下的全分到个人,这就激发了社员们空前的干劲和潜在的能量。所以穿石渡今年实实在在是,勤劳在田地,储粮在家里,笑声在人群,满足在胸中。这方山水的人,淳朴善良,勤奋吃苦,互助互爱,和睦相安。只要不瞎折腾,日子就过得顺心畅意。
周德山和姆妈一到家,他姆妈就遭到了周德山的老爹好一顿数落,姆妈也不生气,也不回嘴,立刻摸索着洒扫清理,生火做饭。那忙碌的身影,只有回到穿石渡,才找到了安身立命的处所。周德山也放下心来,他想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在人们骨子里“安土重迁”的传统,是根深蒂固的。尤其是老人们,像姆妈在姐姐家闹的那些个笑话,回到穿石渡来,是再也不会出现的。把姆妈送回来,让她和老爹在一起,相互有个照料,也不失明智之举。有时后辈孝敬老人,又没有从老人的实际情况考虑,也是强加在老人们身上爱的负担呀。
饭后,周德山洗涮完碗筷,收拾干净灶台。他对爹娘说:“爹爹,姆妈,我去喜哥哥家了,你们讲下话,就睏吧。给我留门就是哒,我可能要好晚才回来。”
“去吧,去吧,你们兄弟小半年没有在一起了,有的是话要讲,快点去吧!对你干娘讲,今日天黑哒,我明日再去看他们啊。”姆妈对周德山说。
“德德,外面黑,你慢点走,莫摔了呵。”老爹也嘱咐周德山。
“好哩,我会看路的,我去哒!”周德山随手掩上大门,他把姐姐,给干娘一家准备的礼物带上,摸黑朝刘有喜家走去。
外面四处都是黑漆漆的一片,天上没有半点星光,像一口黑锅罩在头顶。山风劲厉地刮来,寒气直往衣服里钻。好在周德山家离刘有喜家不远,一出门他就看见,刘有喜家堂屋里,闪烁着的昏黄光亮。周德山轻车熟路,沿着水塘圹基上的小路,一会儿就到了刘有喜家。
“干爹,干娘,喜哥哥,爱莲嫂子,你们吃饭了吗?”周德山推开堂屋的大门,对屋里人大声问。
“德德,什么时候回来的,这回怎么这样突然,上次的信都没有提起要回来?”刘有喜问。
周德山没有直接回答他有喜哥哥的问话,他放下东西,对干妈说:“干妈,这是姐姐要我带把你们的东西,您收下罢!”
“唉,只有忆花,总是挂捞我们。上回你回来,就带一些东西。这才好久啰,又带这么多东西。你下回回来,一定嘱咐她,莫挂捞我们了。今年比往年要好好多哩。”干娘接过周德山手里的东西,放在桌子上。
刘有喜连忙递给周德山一杯热气腾腾的茶“快暖暖手,德徳。”还是那样关爱,还是那样贴心,周德山很感动。他捧着茶进里屋,去看小拥军。
陈爱莲抱着刚吃过奶,已有半岁多的小拥军对周德山说:“德山,你长胖哒点,但长得更好看哒,肉色白里透红,是不是谈恋爱哒?恋爱中的男女,都好看。因为精神愉悦吗,你说是吧!”陈爱莲笑着对周德山说,同时把吃饱了的小拥军放到周德山的怀里:“来,周德山,先实习下,到时候自己养了,就晓得怎么抱小孩子了。”
周德山接过小拥军,亲亲他的小脸蛋,说:“噫呀,小美男子,怎么生得这么漂亮啰,我看像哒哪个。你看你哦,小军军,柳叶眉,大眼睛,双眼皮,有红似白。这点像你妈妈那个大美人!高鼻梁,薄嘴唇,头发黑亮,天庭饱满,这点像你爸爸那个大美男。小军军哦,你这个小美男胚子,硬是把你爸爸妈妈,这对美貌夫妻的优点占尽了呀,是啵,哦……”那小拥军经他一逗,回他一个甜蜜灿烂的笑容,这可把周德山高兴坏了。
“我要做小军军的干爸爸啊,先说好!”说着从上衣口袋掏出两元钱,塞进小拥军的襁褓里,他对着襁褓里的笑嘻嘻的拥军逗着说道:“这是干爸给你的见面礼,小军军,莫嫌弃少哦。哈哈哈。”
“要得,要得,拜哒你这样漂亮俊秀的美男子做干爸爸,但不收礼钱哦。”陈爱莲喜孜孜地对周德山说。
“那不行,嫌弃少哒?我又不把你,把我的干崽崽哦,是吧小军军!”说着把小拥军交把爱莲。
“那好,小军军,就收下你干爸爸的见面礼啰。周德山,你跟刘有喜打讲吧,我失陪了,带军军睏觉去。”陈爱莲笑着,从周德山手中接过小拥军。
周德山便从里屋跨出门槛,来到堂屋,和刘有喜两兄弟,说说笑笑打起讲来。他们相互寒暄了一阵,周德山告知刘有喜,这次回来突然的原因。并把他去长沙半年的情况,详细地告诉了刘有喜。刘有喜也把这半年来,穿石渡的一些情形,详细地告诉了周德山。周德山很欣慰,称赞陈书记、肖汉明和喜哥哥一帮子人,明白、能干、是会为社员着想的好干部。刘有喜对周德山说,唉,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出了一小步,任务还艰巨得很呢。这几年的折腾,让穿石渡大伤了元气。社员家里都被掏空了,树砍了,山荒了,水土流失得很厉害,穿石河泥沙淤积严重,真正是百废待举呀。好在是我们这儿天高皇帝远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要不违背大的方向,底下怎么搞,上面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今年,我们几个队干部摽在一起,就是这样干的。
德德,你记得前年春节前,爱莲组织的老少复收组的方法吗?责任到人,家庭为单位,多劳多得,利益分成。当然,首先是保证公粮、储备粮什么的,留足,留够。但这些办法还远远不够哦,社员手头上没有两个钱呀。有些社员家,吃盐点灯的钱都愁不到。我明年打算先试试,看怎么组织队上抓点经济,至少要有两个钱在抓手里呀。
说到这,刘有喜停了下来。刘有喜突然脸上现出一片凄凉寒惨的神色,这可把周德山吓坏了。他和喜哥哥,这般亲密,却很少见喜哥哥有这这般神色。他连忙问:“怎么啦,喜哥哥,出什么事哒?你莫嚇哒我。你这样子,我很少看到。”周德山急切地问刘有喜。
“余腊梅死了,难产大出血。太惨了!”接着他语带悲伤又有几分凄凉地向周德山描述了余腊梅的一些事情来。
余腊梅自被刘癞子和张盘民阴谋糟蹋后,就没有从痛苦的阴影里走出来过。尤其是晓得自己有身孕后,更是痛苦不堪。除了在她姆妈和春桃妹子,以及和她走得较近的几个人面前,偶有笑脸。她几乎是整日里以泪洗面,她对刘癞子和张盘民,两个糟蹋她的猪狗畜牲恨之入骨。但她万万没有想到,她竟然怀上了不知是他们哪个畜牲的孽种。她想尽一切办法,要把肚子里的孩子打掉,但除了严重地摧残了自己,那孩子却顽强地盘踞在她的肚子里,就是不想夭折。于是她投水汆山塘,想带着那不肯夭折的孩子,永沉塘底,不再脱生。谁知她被善良细心,从小和她一起长大的肖桂秋救了,并万分真诚的和她喜结良缘。婚后,肖桂秋一家人的关怀爱护,肖桂秋的悉心照料,让她的心绪平静不少。
肖桂秋一家人,对余腊梅那是竭尽全力地关怀爱护。物质虽匮乏,但一家人千方百计,奔走四方,尽可能搞些营养,来补充她们母子,让余腊梅恢复体质,静养身孕。余腊梅姆妈,虽家徒四壁,贫寒清苦,但也是倾尽全力,关切自己的女儿。尤其是余腊梅养孕期间,她姆妈带着春桃,上山寻蘑菇,检鸟蛋,捉斑鸠,抓野兔,到河汊山塘,捞鱼虾,抓黄鳝,检田螺,抓麻拐。她们母女经常是滚落山坡,掉进水塘,搞得一身五痨七伤。但为给女儿、姐姐补充点营养,她们母女心甘情愿,无怨无悔。那段时日,余腊梅渐渐恢复了体质,人也精神许多。慢慢地,她脸上又有了红晕,肚子也日益见大。她开始和肖桂秋有了甜言蜜语,和家中亲人有了笑声。
那段时日,肖汉明更是春风满面,笑口常开。肖汉明既有一身劳作的绝技,又特别善良厚道。余腊梅的父亲,在一场洪水中殒命后,肖汉明可怜她们母女,几乎是包揽了余腊梅一家的全部活计。他把余腊梅当女儿看待,对余腊梅的感情如同父女情深。余腊梅出事后,他也悲苦万分,他像腊梅的亲父亲一样开导劝慰,体贴关心余腊梅。乡邻们都说,这两家人,前世就是一家,这一世又变成了邻居,互助相帮,缘分不尽。
余腊梅是十月十号生产的,那天一大早,余腊梅下身就见红了,她姆妈侍候她洗过澡,换过衣就让她回屋躺床待产。肖桂秋的姆妈又去东村,接来了公社卫生院的产科何医生,何医生是方圆十里有名的产科医生,经她接生的婴儿不计其数。水烧好,红糖鸡蛋准备好。万事俱备,只待余腊梅生产。午饭时刚开二指,羊水就破了。而且羊水混浊不清,到晚上八点时,终于开了四指,何医生怕羊水流干,便采取了扩宫手术。但何医生刚准备扩宫,她发现余腊梅是难产,婴儿脚朝前,头朝后。何医生富有这方面的经验,她通过手法复位即外倒转的高难度操作,让婴儿复位了,全家人终于松了口气,皆大欢喜。接下来何医生引导腊梅用力生产,终于生下个白白胖的男孩,哭声嘹亮,体格正常。一家人欢呼喜庆,但当胎盘排出后,惨剧就发生了。由于余腊梅产后子宫收缩不良,产道裂伤大股大股的鲜血,喷出阴道。何医生虽奋力抢救,但当时没有血浆补救,子宫和产道又没有条件及及时缝合,余腊梅最终还是丧命九泉之下,阴魂索仇刘癞子、张盘民之流去了。
听完刘有喜的悲情描述,周德山唏嘘不已,一条鲜活的生命,一朵璀璨的鲜花就此终结,就此枯萎,实在叫人悲伤。周德山又想起和余腊梅生活的不长光景,那是个贤惠善良又疾恶如仇的姑娘。由于公社食堂,他们同吃一锅饭,同共一屋檐,腊梅对于自己的盲爹娘的照料,是那样的精心尽力,细心周到。对刘癞子和彭痞子的肆意欺凌,是那样勇毅的对决回击。一个大姑娘家的,不惧恶棍流氓无赖的抵毁漫骂,甚至是大打出手,挺身而出,为的却是别人家的父母。为的却是被长期霸凌而懦弱的我周德山,我这个胆小怕事的男人。及至最后,为了我的父母和我,能吃上一顿晚饭而遭致不测,这一切的一切,我都亲身经历,可是我始终就沒能够保护她。想到这,周德山潸然泪下,痛苦万状。他为余腊梅的离去而锥心悲切,他为自己一直以来的懦弱而羞愧。就像上次离开穿石渡一样,他再次痛下决心,今后的岁月里,我定要做个坚强、无畏、勇毅、果敢的人!
“德德,告诉你,桂秋当兵去了,元旦前走的。余腊梅死后,肖桂秋十分痛苦,但难产大出血的死亡,是突至的噩耗,谁都无力回天。好在余腊梅生下一个像极了她自己的小崽子,而且那小崽子似乎天性使然,没吃过一滴娘奶,却靠米汤顽强地生长。如今两个多月长得白胖健壮,不吵不闹,乖顺听话,肖桂秋一家人十分高兴。尤其是肖汉明,现在含饴弄孙,高兴忙碌,乐此不疲。他坚决卸掉了生产队长的职务,在家和肖桂秋的姆妈一起带孙子,务农活,忙家务。陈书记多次做我的工作,让我接任了生产队长,今后责任重大呀!”刘有喜这样一说,周德山才略略感到有些许欣慰。
离开刘有喜家,都快大半夜了。周德山却睡意全无,但又不能像上次那样,披衣出门,外面太冷。他在床上辗转反侧,一夜无眠。一声鸡鸣,山村水乡,家家户户都响起此起彼伏的鸡叫声,穿石渡又一个崭新的黎明降临了。
周德山起床洗涮,交代爹娘,他要赶回长沙。他不想再惊动乡邻好友,他们有他们奋斗的主场,他们的主场是他们的祖祖辈辈及他们的子孙们,赖以生存的穿石渡这方山水,这里山川毓秀,人杰地灵。而周德山自己呢,他的主场现在已移师长沙,在湘雅南院第一职工食堂。那里有他业已开始的新生活,有他尊重和学习的榜样并决心追随的夏丘山师傅,有相处半年不到,就彼此友好的崔德宝哥哥,还有食堂后厨那些辛勤朴实的油腻大佬们。他将和他们为湘雅医学院现在和未来的妙手大医,奉献可口的美食大餐。他踏着满是霜花和冰凌的弯弯山路,走向奔流不息的穿石渡口。
第二十章 余腊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