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第十章 翩翩官二代:蒋纬国
  蒋纬国,幼名建镐,号念堂,浙江奉化人,生于日本,蒋介石次子,蒋经国之弟,乳名建镐。历任国民党装甲兵部队处长、战车团团长、装甲兵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司令,陆军指挥参谋大学副校长,"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1997年9月23日,在台湾逝世。
  蒋纬国是蒋中正次子。早年曾否认为蒋中正之养子;惟晚年时,蒋纬国于自传-《千山独行--蒋纬国的人生之旅》(台湾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出版)表示:生父乃戴季陶,生母为日本护士-重松金子。蒋在东吴大学就读经济系。
  1936年,中德合作期间赴德担任蒋百里访问德国时的少尉侍从官;次年在德国入伍,进入德国陆军慕尼黑军官学校。
  蒋毕业后,于德国军中服务;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曾参与对波兰发动的闪电战。
  1939年,因德日意轴心国之联盟而离德返回中华民国参加抗日战争和之後的国共战争。往后,蒋长期于中华民国国军中任职,于1946年开始进入装甲部队(战车第一团)。退休前官阶至上将。
  1948年为安定装甲兵部队官兵生活,在南京市香林寺设立中学一所,收容装甲兵子弟,以解决其教育问题,登记为「南京市私立宜宁中学」(现台中市私立宜宁高级中学),并兼任董事长。
  在台湾,自从1964年的湖口兵变后,蒋纬国便从未被授与军权;1964年,蒋纬国奉命开始筹划三军将校战略教育,并且於1969年创设战争学院。1975年,蒋进阶陆军二级上将,并担任三军大学校长;1980年,蒋担任联勤总司令。1986年,自军中退役,担任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1988年,声明自己实为戴季陶之子。
  1990年,国民大会选举中华民国总统时,曾经有国大代表滕杰等人提议林洋港候选总统、蒋纬国候选副总统方式参选,但最后林洋港与蒋纬国都未参选总统与副总统,而由李登辉与李元簇参选并当选中华民国正副总统。
  1993年,蒋受聘为中华民国总统府资政。
  蒋纬国在民间社团中亦颇为活跃,是中华战略学会的创办人,并曾经担任美生会中国总会会长、中德文化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华民国足球协会理事长、静心小学第一任董事长等职;着有《国家战略概说》。他也是一名共济会会员。
  1997年9月22日,蒋纬国因糖尿病并发症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
  蒋纬国相貌堂堂,一表人才,赢得很多异性青睐,他的一生也是桃花不断。
  1940年代初,蒋纬国与西北绵纱大王石凤翔的女儿石静宜结婚;1953年石静宜因难产去世,未留下子女。1957年蒋纬国与丘爱伦在日本成婚。1962年蒋纬国与邱爱伦生一子,名孝刚。蒋邱夫妻长期分居;邱爱伦住在美国,并经常见宋美龄,蒋纬国则在台湾。晚年与台湾华视女演员陈丽丽颇有交往。
  一、不凡的翩翩少年
  作为蒋介石次子、蒋经国弟弟的蒋纬国,经历颇为传奇,他少年立志从军,在德国留学期间曾以军官候补生的身份进入德军山地部队服役,然后又在慕尼黑军官学校接受基层指挥员训练,亲身参与了德奥合并以及占领捷克苏台德区等重大事件,曾前后见过希特勒三次。他的婚姻生活也一波三折,终生仰慕钱学森夫人蒋英……
  作为蒋介石次子、蒋经国弟弟的蒋纬国,虽然在政治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不及父兄深远,但由于他生长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他自身的经历也颇为传奇。
  蒋纬国原名建镐,其兄蒋经国原名建丰,本是为了纪念蒋介石这一房的“丰镐房”所取的名字。
  后来,兄弟俩都更了名,在台北举行的孙中山诞辰124周年纪念会上,蒋纬国披露了一件鲜为人知的往事。
  蒋纬国说,他与蒋经国、戴安国、金定国的名字都是孙中山起的。他还感慨道,如今,蒋经国、戴安国都已去世,金定国杳无音讯。
  从童年起就结下的伙伴,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现在只剩下他一人。言语之中,流露出了深深的怀旧之情。
  戴安国是戴季陶的儿子,金定国是金诵盘的儿子。
  蒋介石、戴季陶、金诵盘都曾是孙中山看重的部下,有一次,戴季陶见孙中山情绪很好,就提议请孙中山为他们的孩子重新起名,孙中山高兴地答应了。
  几天之后,孙中山告诉他们,孩子的名字想好了,他说:“我们这一辈人,举义打天下,是为了建立共和国,那么,孩子们应该是国字辈啦。四个孩子的名,就叫‘经纬安定’好了。”
  于是,蒋、戴、金三人的四个孩子,按年龄排列,分别叫蒋经国、蒋纬国、戴安国、金定国。
  人们对蒋、戴二人很熟悉,对金诵盘了解不多。金诵盘出身名医世家,他本人也是一代名医,常给孙中山看病。
  黄埔军校创办时,孙中山邀请他出任军校军医处处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任卫生勤务部部长。他还曾代表重庆国民政府赴延安慰问八路军,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热情接待。
  金定国是金诵盘的独生子。新中国成立时,金诵盘父子均未去台湾,留在了大陆。
  当蒋纬国在孙中山诞辰纪念会上怀旧的讲话经上海《新民晚报》报道后,金定国的儿媳给报社来信,称金定国还健在,已改名叫金勉之,住在安徽合肥。那年金定国已经74岁,但身体还很好。
  消息传到台湾蒋纬国那里时,蒋纬国非常高兴,立即写信给他,并随信寄去他彩色近照一张,还在彩照上用小楷亲笔题了赠言:“定国如握,初次得获通讯,纪念万里寻亲。”
  金定国接信后,非常激动,他说:“虽一别43年,兄弟的心是相通的,海峡两岸的接触日益增多,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愿望,诚望纬国兄为此努力,我也愿尽一份微薄之力!”
  当年陈炯明在广州叛变,炮轰总统府,孙中山逃上永丰舰后,即给蒋介石拍了如下电文:“宁波、江北岸、引仙桥十号:蒋纬国先生。事紧急,盼速来。孙文。”
  此时,蒋纬国才7岁,孙中山是为了避人耳目,才把收电人写成蒋纬国的名字。蒋介石正是得此电后奔赴永丰舰,誓与孙中山“共赴国难”,从而取得孙中山的信任,为政治上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蒋纬国的整个少年时代,都是随养母姚冶诚在苏州度过的。
  那时的蒋纬国,性格活泼,调皮而不出格,有时不走教室的门,而从窗口跳进跳出。他的学业属于中等,但他对课外活动兴趣相当广泛,体操游泳、西洋拳击、唱歌演戏、吹军号、骑马划船,样样参加。
  他最感兴趣的是体操,叠罗汉表演时,他总是站在顶上,后来主要练双杠和吊杠,动作都很不错。
  上个世纪30年代初,国民政府在大学和中学里又增设了军事课程,专门配备有军事教官任教。除了在校参加军训外,还要安排集中军训3个月。
  军训甚为严格,常常是白天训练体力消耗已使人筋疲力尽了,还要组织夜行军,许多学生尤其是一些家庭条件优越从未在集体环境中生活过的“公子哥儿”们,一个个叫苦不迭。
  而蒋纬国还是能够默默忍受坚持下来。在学生返校召开的军训汇报会上,蒋纬国被推选上台表演拆装枪支,看到他熟练利索的动作,师生们一个个称赞他真是不简单。
  蒋纬国从东吴大学附中毕业后,升入大学部,主修物理,第二年改读政治。他在大学只读了两年,在西安事变前两个半月,前往德国学习军事,实现了他从小就想从军的梦想。
  蒋纬国到德国后,先是以军官候补生的身份进入德军山地部队服役,然后又在慕尼黑军官学校接受基层指挥员训练。其间亲身参与了德奥合并以及占领捷克苏台德区等重大事件,直到二战爆发前夕才学成归国。
  蒋纬国选择参加山地部队,是因为它是各个兵种里面最艰苦的。一般军种的背包是25磅,山地兵的是45磅,再加上武器弹药、十字锹、防毒面具等,一个人身上大概要背70磅的东西,所以一场行军下来是非常辛苦的。不管怎样艰苦,他都咬牙坚持过来了。
  在山地师服役期间,蒋纬国参加了德军两次重大的对外侵略行动。第一次是入侵奥地利,第二次是占领捷克的苏台德区。德军军事行动的精确性,给蒋纬国留下了深刻印象。
  德军军营里有专门保管枪的地方,在宿舍的门口有一个枪架,而枪架呈45度角,当士兵出门时就可以顺利拿枪,但这些枪平时都不是实弹枪。
  当他们进军奥地利时,行军到预先规定的地点吃午餐时,发现旁边有一堆堆的弹药箱摆在路边,其间隔与各连排之间的间隔是相等的,一点误差都没有。吃过午饭后,就在旁边的弹药箱取出弹药,这时候才算真正荷枪实弹。
  在山地师服役一年后,蒋纬国被分配到慕尼黑军校,在这里接受营连战术训练。在营连战术中,除了战斗之外,其他如军队勤务、营教练计划、射击场管理、伤患照顾、后勤补给等事项,都有涉猎,甚至他还学会了发电报,终生不忘。回国后,他把这些学到的知识写成文章和书发表,用以补贴养母姚冶诚的家用。
  德国军官学校的学生还要学习骑马、跳舞、剑术,这些科目蒋纬国都学得很好。最令他得意的是,他的剑术非常精湛,在军校与教官斗剑时,几乎是所向无敌,往往只要三两下就会把对方手里的剑打掉,吸引了众多在一旁边观看的德国女孩疯狂喝彩。
  由于表现出色,希特勒召见军官学校学生时,蒋纬国也成为其中之一,他曾前后见过希特勒三次。
  蒋纬国从军官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驻扎在柏林的步兵第8师,该师后来承担了入侵波兰的任务。
  德军入侵波兰前两周,蒋纬国接到了回国的命令。途中,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如果再晚几天,他可能就难以回国了。
  此时中国的抗战正处于最艰苦的阶段,蒋介石整日忧心如焚。见到蒋纬国顺利归来,蒋介石心情大好,并问他对国事有何感想。
  蒋纬国正色道:“父亲,我知道我不应该离开。你看我一走开,你们就搞得乱七八糟。”蒋介石一听,不禁开怀一笑。此时能给他精神上些许安慰的,只有蒋纬国了。
  二、身世之谜
  蒋纬国,他作为蒋介石的次子,蒋经国的弟弟,虽然在政治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不及父兄深远,在历史上本人的功过得失与父兄相比存在的争议也少得多,但蒋纬国显赫的家世背后,他的身世之谜却历来扑朔迷离莫衷一是。
  大约在1950年前后,有人发现蒋介石与蒋经国的血型是O型,而蒋纬国则为不同血型。
  于是有人据此深究起来:蒋纬国不是蒋家的亲骨肉。尽管从医学科学角度看,光凭血型的不同并不能证明出什么。
  然而,“蒋纬国与蒋介石不同血型,而与戴季陶(蒋介石好友国民党元老)之子戴安国同血型”之说不胫而走。
  1949年,戴季陶自杀,此后蒋纬国的仕途一直不顺。蒋纬国有如此好的家世背景,但官运却很不佳。他由少将升中将,大约隔了8年,由中将升上将竟等了将近15年之久,其中缘由颇令人费解。
  故而,当时台湾国民党政界难免不有人据此臆度:除非蒋纬国非蒋家骨肉,否则,蒋纬国的境遇缘何如此尴尬?他的宦途为何这般坎坷?1975年4月5日,蒋介石撒手西去。
  在这段日子里“蒋纬国姓戴不姓蒋”之论又一夜之间成为台湾国民党党政界人士谈论的热门话题。
  蒋纬国究竟是谁的儿子?因批露蒋家王朝秘闻而被杀害的江南先生在《蒋经国传》中说“这个孩子的来历,似乎谁都知道,又谁都说不清楚,”一个认同较多的说法,即他的母亲是一个穿和服的日本女子,是在幼年时被人送到蒋家的。”
  除了齐天大圣孙悟空是吸收日月精华,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人皆是父生母养。但是蒋纬国到底是谁的孩子,一直存在着众多的疑问:其母是谁?他的父亲是蒋介石还是戴季陶?如果是蒋介石的儿子,为什么蒋纬国一直处于蒋家王朝权利的边缘?如果是戴季陶的儿子,为何戴季陶在生前一直都没有承认?蒋介石有自己的儿子为何还要收养他?
  蒋纬国是中日混血儿,这一点没有疑问。是蒋介石或戴季陶与留学日本时结识的日本女子所生。但是单这名日本女子就有好几种说法,一说她叫津渊美智子。这个女子的身份,也有不同的说法。
  当时,清政府促请日本政府当局协助逮捕孙逸仙。基于国家外交关系,日本政府表面上是答应了,但暗地里通知了孙逸仙,并指派“黑龙社”的帮徒保护他。
  蒋介石、戴季陶便常到“黑龙社”的场所与孙逸仙会晤。在“黑龙社”里,他们邂逅了年轻貌美的津渊美智子。津渊美智子受雇于“黑龙社”当佣人。“黑龙社”表面上是个民间组织,但实际上带有半官方色彩。
  日本人知道孙博士的这些朋友都是中国的革命骨干,将来革命成功后也是国家的栋梁。为了以后中日关系的发展,日本人放长线钓大鱼,想在这些革命精英年轻的时候花费力量影响栽培他们,消除他们对日本人的敌意,培养他们对日本的感情。
  一旦这群革命分子成了气候,成立一个新兴的中国,必然会报答日本对他们的恩情,到那个时候日本就能够对中国施加更大的影响,在东亚乃至全球事务上能有更大的发言权。
  津渊美智子就是这样被有意无意地安排到中国留学生的身边。津渊美智子可是“黑龙社”的日本人精挑细选出来的美少女,蒋介石与戴季陶又正是翩翩少年最难耐青春寂寞的时候,所以当戴季陶和蒋介石第一眼看见津渊美智子就被她的美貌所深深地迷住了,并且开始了热烈的追求。
  津渊美智子和两人都发生过关系。
  不久,蒋纬国就在日本出生了,出生之后被送到中国由蒋介石抚养。另外关于津渊美智子身份的说法是,她是一个艺妓,在日本与戴季陶生了戴安国之后,随戴季陶来到上海,生下蒋纬国后,因为中国时局动荡,而回日本再未露面。
  关于蒋纬国生母的另一个版本《陈洁如回忆录》说,蒋纬国是一名叫爱子的日本姑娘和戴季陶所生。
  爱子带着儿子来中国投奔戴季陶,但是戴季陶已经成婚,并有儿女,无法恢复与她的关系,所以不见他们母子。爱子因被抛弃气愤之下弃子而去。
  蒋介石看这孩子无父无母,又是朋友的骨血,所以就收为养子
  1996年,在蒋纬国迈入80大寿之际,蒋纬国接受《联合报》记者汪士淳近40次采访整理而成《千山独行--蒋纬国的人生之旅》一书,称蒋介石在日本与戴季陶共居时,戴季陶结识了当地的护士重松金子。
  交往之下,金子怀孕了,并且于民国五年10月6日产下一子,这个儿子便是蒋纬国。金子生下蒋纬国几年就过世了。
  因为生父戴季陶的原配钮有恒性情较烈,如果知道丈夫出轨的话,就要闹翻天了。所幸虽然同在日本,这段露水姻缘总算保密到家,钮有恒始终不知道有重松金子这么个女子。
  戴季陶很容易地就瞒着她,和好友蒋介石说好,由蒋认子。胖男娃一生下来,就由对中国很热心的日本人山田纯太郎带回中国,在上海交给了蒋介石。
  蒋介石把婴儿取名为纬国,与在上海结缘的夫人姚冶诚一起抚养。当然还有蒋纬国是蒋介石和金子的孩子的说法,和前边的版本差不多。
  还有一说认为,蒋介石和戴季陶与一日本下女同居,此时戴季陶因长期纵欲,已经染上恶疾,丧失了生育能力,所以翌年,下女生一男孩,就是蒋介石的二公子纬国。
  这种说法据说是戴季陶在1943年孙中山诞辰纪念日在中央政校发表演讲时所讲,发表在其新闻系的实习报纸《南泉新闻》上,并未在社会上公开。
  1986年,《蒋纬国报到》成书。据说这是蒋纬国自陈家世之书,书中写道:“根据蒋纬国的说法:他是党国元老、前考试院院长戴季陶的儿子。”
  1919年,这个幼婴四岁半时,才由蒋介石抚养。我们知道,蒋介石已有儿子蒋经国,为何还要再领一个儿子呢?这是秉承母命。
  原来蒋母王采玉在1887年生了蒋介石(名周泰)后;又生个儿子,名瑞青(又名周传),到了3岁而夭折。
  尽管如此,按乡规旧谷,他也算是蒋氏一房。蒋介石生儿子蒋经国,王采玉又要蒋介石把蒋经国过继给蒋周传,所谓“兼桃立嗣”。这样,蒋介石门下就有无后之虞。
  为了承袭蒋氏血脉,蒋介石遂向好友戴季陶要求领养这个幼婴,带回老家溪口,交由侧室姚怡诚抚养,取名纬国,乳名建镐。一经一纬,一丰一镐,如此这般,蒋介石遂了心愿。
  还有一种说法是,蒋介石和戴季陶与日本女子同居,那时还没有亲子鉴定,所生之子两人也不知道到底是谁的!戴季陶惧内,所以孩子就由蒋介石来抚养。
  蒋纬国的身世之所以蒙上重重迷雾,这当然是由于蒋介石和戴季陶同那个日本女子有过的那段微妙关系。据1921年3月11日蒋介石日记所述,蒋纬国的生母死于1921年春,“晨起,得季陶书,知纬儿生母因难产而身亡,异日此儿长成知其事,必引为终身之憾,思之曷胜哀悼。”
  从这段可以得知蒋纬国的母亲与戴季陶的联系更多,蒋介石对蒋纬国母亲有一定感情,但对她的关切远远比不上对蒋纬国成长的忧虑和挂念。
  不管是不是亲生骨肉,蒋介石对蒋纬国视为己出,宠爱有加。
  这在蒋介石的日记中多有记述:如罚后心痛,1919年7月14日日记,“纬儿顽皮,禁闭少许时,事后甚怜之”。病时焦急,8月8日日记“日间,纬儿寒热未退,心殊担忧。纬儿寒热较烈,终夕悬悬,寝不能安席,乃知吾母鞠育子女之苦也。”
  离别难舍。
  1921年9月13日,蒋介石回家葬母后离开溪口回广州的日记记载“深夜三时后,离家就道,纬儿始则绕膝依依,必欲随我前去;继则大哭大叫,连声爷爷,用力抱我身,终为其母强行拉开。及余出门,犹向外号啕作前追状。”
  别后挂念。
  1922年元月28日蒋介石在桂林过春节,蒋经国也在家里,蒋介石惟独给蒋纬国写了一封信,“我今日在桂林过旧历的新年,心里很想慕家庭今日的乐趣。自叹不能在家欢聚一堂,因之更加想念你的活泼神态,不能忘怀。”
  姚怡诚和蒋介石结合之初,两人感情尚好,时间越长,矛盾越深。直至后来,蒋介石对蒋纬国的牵挂反倒成了蒋介石与姚怡诚关系的维系纽带,蒋介石说“盖因弃去,一则纬儿无人抚养,恐其常起思母之心,一则藕断丝连,虑起终结不解之缘。”
  可见蒋介石对于姚怡诚的感情也远远比不上对于这位养子的关注和忧虑。
  1921后蒋介石又与陈洁如相好后,但由于有蒋纬国的缘故,蒋介石与姚怡诚的关系仍在维系。蒋经国由姚治诚抚养长大,蒋纬国一直视之为亲生母亲,后接到台湾安享晚年。
  1989年1月11日,蒋纬国以《蒋经国总统逝世一年来的感受》为题在台北发表演讲,首次在公开场合谈及自己的身世。
  蒋纬国说,就他而言,无论是蒋介石还是戴季陶,“做谁的儿子,我都愿意。”蒋纬国的身世之谜,往往与台湾政坛的权力斗争相联系,就蒋纬国个人而言,他无论是谁的儿子,他都无所谓。
  三、爱情
  1、终生仰慕钱学森夫人蒋英
  蒋纬国在柏林时,正逢国民政府派蒋百里将军赴欧洲考察军事。蒋纬国受国内指派,成了蒋百里将军的侍从官。蒋百里对这位仪表非凡的侍从官非常满意,在德国考察的两个多月时间里,他一有空就跟蒋纬国聊天,非常欣赏他。
  蒋百里此次到欧洲,还带来了三女儿蒋英。他离开时,把蒋英留在德国学习音乐。
  据蒋纬国晚年回忆,当时有人向他提亲,对象就是蒋英。蒋纬国自称,当时国内抗日战争正在进行,自己很快就要回国抗战,战场上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因此不想此时考虑婚姻大事。但言谈话语之间,还是难掩他对蒋英的仰慕。
  在钱学森赴美留学时,蒋英与他并未正式订有婚约。此时,同在柏林生活4年的蒋英、蒋纬国应该有交往的机会,他们年貌相当,又都是独自在异国艰苦求学,但他们却没有走到一起,只能说是没有缘分。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正是他们没有走到一起,才有了蒋英与钱学森的“绝配”。如果钱学森不是与蒋英结婚,他回国的难度就会更大。
  因为从钱学森回国的曲折过程来看,起关键作用的是蒋英躲开美国特工的监视,偷偷写给在比利时妹妹的那封信。
  这封信辗转寄回国内,周恩来就是拿着这封信,才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放钱学森回国。从钱学森回国后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来说,蒋纬国应该没有什么值得遗憾的。
  2、痛失最爱的石静宜
  回国后的一天,蒋纬国应朋友之邀夜游嘉陵江。夜色渐浓,忽闻江上飘来一曲轻歌,蒋纬国突然萌生出一种厌恶感。他快步走出船舱,愤然低声骂道:“商女不知亡国恨”。没想到,这句话竟听在了一位妙龄少女的耳中,并由此对蒋纬国产生了好感。
  这位少女不仅相貌姣好,而且还是当时国内数一数二的大财阀、纺织大王石凤翔的千金小姐,名叫石静宜。这位石小姐对蒋纬国一见倾心,此后,她四处打听蒋纬国的行踪,创造一切机会与蒋纬国见面。
  蒋纬国从德国回来不久,蒋介石又命他赴美入陆军航空战术学校受训。蒋纬国前脚赴美,石静宜后脚追去。异国见故人,又是这样一位举止端庄的美女,蒋纬国很快就坠入爱河。回国后,二人成婚。
  婚后的石静宜挥金如土,一次过生日,仅从法国购衣物一项,就花去黄金700两,连宋美龄都不禁咋舌。蒋纬国官阶不高,俸禄有限,哪来的这些钱呢?原来,石静宜是父亲的掌上明珠,她的一切开销都由娘家支付,从未花过蒋家一个铜板。而信奉“为生活而工作”的蒋纬国,对此也从不干涉。
  石静宜挥金如土的背后,是她对自己多年未育的难言之痛。婚后,蒋、石二人的感情一直很好,只是石静宜怀孕8次都流产了。在蒋纬国36岁那年,石静宜第九次怀孕。这次经过精心保胎,终于到了分娩之日。可由于主治医师处置不当,孩子胎死腹中。蒋纬国痛心不已,将死胎带回家中,久久不愿安葬。
  石静宜受此打击,身体非常虚弱。不久,心脏病发猝然离世。蒋纬国伤心欲绝,用石静宜所遗财产,创办了“静心小学”和“静宜女子英专”,亲任两校董事长,以为纪念。
  3、追得大美女邱爱伦
  为了尽快让儿子从丧妻之痛中解脱出来,蒋介石再次派蒋纬国赴美受训。在美期间,戴安国带蒋纬国四处散心,在一个酒会上,蒋纬国认识了一位中德混血的美女邱爱伦。
  蒋纬国与邱爱伦的交往并不顺利,主要是由于邱爱伦的父亲从中阻碍。邱爱伦的父亲是位华裔巨商,娶了一位德国女子,因此,邱爱伦身上既有西方人白皙的肤色和深邃的大眼睛,又有东方人典雅的仪态与举止。
  见自己的爱女对蒋纬国动了真情,而且蒋纬国还请戴安国做说客登门提亲,邱老先生不仅避而不见,还劝说女儿道:“我只是个商人,从不参与政治。况且现在蒋介石偏安孤岛,自身难保,你还是不要理他的好。”
  蒋纬国没有灰心,此后的几年,他不停地给邱爱伦写信。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四年后,蒋纬国终于抱得美人归。他们在日本成婚,戴安国为他们主婚。
  婚后四年,邱爱伦为蒋纬国生得一子。79岁的蒋介石大喜,为这个最小的孙子取名蒋孝刚。这一年,蒋纬国已是45岁的中年人了。
  邱爱伦习惯了西方的自由生活方式,在生下蒋孝刚后,便移居美国。蒋纬国只好经常搭飞机往来于我国台湾和美国之间,被人戏称“太空人”。
  蒋纬国去世后,没有追随父兄暂厝大溪,而是按他生前愿望,与原配夫人石静宜合葬。
  2007年,邱爱伦女士曾到苏州蒋纬国与姚氏夫人所居住的旧宅参访。
  虽然这里早已成为一座五星级宾馆,可初次来此的邱爱伦对这里的情况似乎非常熟悉,如对二楼房间里的原有布局、姚冶诚的佛堂、楼房东侧的古井等等都了如指掌。
  可见,蒋纬国生前曾多次向她谈到这里。参观当日,邱女士还开玩笑地说:“这房子的地契我们到现在还保存着。”真可谓“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了。
请选择充值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