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第19章
  等我到了他们那个院子认识他们的时候,小宝已到了上初中的年龄了,然而却因为弱智和不时发做的精神病上不了学。我经常看到他们一家三口人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地在院子旁边的街上欢天喜地地闲逛,但有时候你也会在远离城市的另一边看到他们依然是那么快乐地你摸他一下头,他摸你一下屁股地边走边打闹着。
  后来大家发现了小宝的秘密,他最爱玩的游戏就是去离他家不远的那个十字路口,站在马路边挡出租车玩。当他盯着一辆出租车远远地开过来走到身边,他一个漂亮的挺直的手臂四十五度朝下直指的动作,配合着动作,口中会大喊一声:“停”。等司机停车后,他又会一挥手臂大喊一声:“走”刚开始弄得司机莫名其妙,他还以为有人坐车呢,等到明白上当之后,司机会恼怒地骂上他一声:“神经病。”小宝听后咧嘴一笑,他不在乎谁骂他,他为自己阴谋得逞而暗自高兴。
  小宝站在那里不停地挡车,不停地有车停下来,不停地有人骂他神经病,他很高兴,过一段时间他再去挡车时,有的人没停直接开走了他显得有些失望。有的人停了,也有的是知道了他,但没注意停下的,停车的再骂他的就很少了,因为大家觉得既然都知道了再骂他就没什么意思了。也显得自己没水平,所以大多数人都重新启动,默默地将车开走。这样小宝就觉得没以前刺激了。
  不管怎样,这成了小宝最拿手的一个保留节目了。每过一段时间他就要出去展示一下身手,就像演员上台歌唱一样。有时候他会不知疲倦地加班到深夜,不论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雨,只要他高兴,他都会出现在那里。特别是在滴水成冰的寒冬,外面的人都在凛冽的寒风中缩着脖子急匆匆地往家赶,只有小宝还执着地站在那里行使着自己的使命,他的动作还是那么的标准。
  第16章
  在高耸着的秦岭山的脚下,沿着渭河由西向东,直到汇入汹涌黄河的几百公里的渭河流域,地势比较平坦,土地肥沃,这就是关中平原。这里四塞险固,气候适宜,大多数时间风调雨顺,自古以来被无数的文人志士称为风水宝地。站在塬上一眼望去,在明媚的阳光下,绵延陡峭的山峰上白云朵朵,如巨大的伞盖,在碧玉般的山岭上分割出巨大的片片暗影,使绵延无尽的山岭穿上了斑驳的花衣。山上苍翠的森林清晰可见,将整个山岭打扮得雄浑、剔透,充满神韵。另一边的渭河或波浪汹涌,或碧水潺潺,在高渺的天空下,如丝如带,喧响着一路东去。如居住在高耸绵延的大山深处的神仙们将他的玉簪遗落在了这里。
  我的家在一个高高的土崖上,上几辈子的先人们都住在崖西头的堡子里。现在的堡子只成了老人们的传说和遗迹,它处在土崖的尽头,两面是高高的土崖,另两面与从秦岭山下绵延而来的土塬相接,融会在广袤的土塬之中。靠西面的土崖下是一条从秦岭山里蜿蜒而下的,细小的不知名的小河,后来人们在西头的土崖上修了一条石板路直到小河边,在东面也修了一条石板路通到这边的崖下,以供出行方便。后来随着人口的繁衍增长和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开始往周围扩展,很多的人家下了土崖越过小河在那片宽阔平坦的土地上筑屋建院,也有的顺着小河另一条青石板路下土崖但没有越过小河,那里同样是平坦的地势。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后来村子越来越大,某个年代人们就将它依那条小河一分为二,分成了两个村子。
  民国时期,有一条公路从不远的城市沿渭河修来,从不远处的土崖下经过最后修到了省城。从此就有不同的部队开着卡车拉着火炮或步行着用骡马牲口驼着东西从那里源源不断地经过。后来外地商人的马队或车队也突然之间日夜不停地多了起来,尽管他们以前也曾零星地从这里经过,沿途给人们带来一些新奇的玩意儿或是用人们手中的东西换一些家里有用得着的日用品,如洋火、洋碱,铁皮做的轻便的饭勺马勺,或是大姑娘小媳妇喜爱的小镜子、梳子、发卡、手帕、头巾、桂花油以及细花洋布,针头线脑,把脸抹得油光妖白散发着说不上来的薰人气息的化妆品。当然少不了男人们个个喜爱的纸烟,它可比这里的男人几辈子都抽的旱烟强出了不少倍。它们是那些穿着笔挺的黄军装制服的部队首长,还有从省城经过的偶尔停下歇个脚的商户们带来的.特别让人开眼的是那些跟随商队而至的大家族的年青的小少爷们,他们时髦的发型上擦着乌黑油亮的发油。小脸儿俊美白嫩,哪象我们庄户人似的乌黑粗糙,像永远都洗不干净似的。人家身上穿着光鲜直溜的洋装,脖子上扎着个花里胡哨的布条子,听说那叫领带,穿洋装就要扎那玩意,不管天冷天热,要不然人家有头脸的人就会笑话死你。刚开始咱们这多少人都以这是把裤腰带扎在了脖子上,还偷偷地笑话人家哪。人家穿的皮鞋油光锃亮,连个苍蝇趴上去都会跌倒,不像我们这儿的,条件再好也只有布鞋穿,穷人则只能穿草鞋。
  当然也有逃兵或打败仗头上裹着白纱布断胳膊断腿的残兵败将从这里经过,然后是乞讨要饭的也大量增加,因为他们也是顺着马路一路要着随着人群来到了这里。也有为那些黑心的商人一路干活到这里,晚上住宿时半夜商人偷跑而让他无家可归的。
  总之,靠近村子的街道两边的地方慢慢地红火了起来,有了饮食摊点,骡马铺,打铁的,修马掌的,弹棉花,做网套的,染布的,修马车的,卖米面的等等。沿路的小商店刚开始卖一些本地的山货和方便携带的吃食什么的,后来越开越大又增加了洋火、香烟、洋布、洋碱、小花围脖,头巾、手帕、小圆镜、洋油什么的。后来就连附近买卖粮食牲口、农具等等用品的集市也搬到了这里,也有了在集市上耍把式卖艺的,吹拉弹唱,卖老鼠药的拔牙剜鸡眼,卖大力丸狗皮膏药野药,小偷小摸甚至坑蒙拐骗的。再后来也有了饭店和小旅馆。
请选择充值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