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快到驿站时,遥望见一大群人围堵在大门前,徐天浩、煜敦只好下车,煜敦带着护卫抢先在前面开路,众人蜂拥上来把他团团围住,嚷着要他把洪知县放出监牢。也是人多势众,挤压得煜敦动弹不得,在中间张牙舞爪,也无济于事。其余护卫不敢贸然动武,害怕火上浇油,引起众怒,只是紧紧护在钦差左右,预防不测。徐天浩高声喊道:“大家有事好商量,不要乱哄哄的滋生事端。我是京城来的,可以和你们协商洪知县的事情。”
人群又向徐天浩围来,被刚赶到的卫队弹压住。此时商会会长沈福新拨开众人,走近徐天浩,双手举起一份书帖,恭敬地说:“草民叩见钦差大人,我代表淮林县子民,呈上请愿书一份,请求无罪释放我等父母官洪尘庵大人,以平息民怨。”
徐天浩接过请愿书,和缓地回应道:“有劳老先生动员大家回家,我会与煜知府协调此事,给大家一个合理的回答。”
李英虎在人群中大声嚷道:“如果府衙不放人,大伙还会来请愿!”
徐天浩好言劝道:“大家千万冷静,闹大了事体,反而会陷洪大人于不义。尔等放心,本钦差会认真公正地对待此事。”
人群在沈会长的劝说下,陆续散开离去。煜敦气得吹胡子瞪眼,心想这不反了天了。徐天浩心里松了一口气,他在京城眼界宽,知道如今时局不同,反叛的民众此起彼伏,山东、京津一带的义和拳运动更是声势浩大。往往一些小规模的群体行动不处理好,恐怕就会酿成大祸。今日他的冷处理方法,效果甚佳,如果按煜敦这满蛮子的做派,非惹出大事不可。
上官花不愧是洪尘庵的红颜知己,也是上天给他安放在皖城的一颗吉星。为洪尘庵请愿的行动,又是她串联各界头面人物策动起来的。老百姓是最纯善的,只要真心为他们办了好事的人,就会真心爱戴你,报答你。而中国的老百姓尤为厚道,只要不将他们逼上绝路,就会驯服得像绵羊,逆来顺受。当然,过度强奸民意,欺压百姓,他们也会奋起抗争,惹急了绵羊也要咬人。
四十、四十一节
四十
徐天浩进到驿所后,质问煜敦:“煜知府接到谁的命令,要禁闭郑化熙和洪尘庵。”
“是军机处的。”
“是荣中堂的钧旨?”
煜敦支支吾吾:“不是……是……是一个大臣……”
徐天浩奇怪地:“哪个大臣如此大胆,敢假传钧旨!”
煜敦被追问的无奈,坦白地承认:“不是军机处的命令,是我表叔隆义,私下叮嘱我,要看紧他们。”
隆义,这就难怪了。军机处协办大学士,荣禄的得力助手,是个顽固的族属主义者,满族官僚中排汉派的铁杆先锋。曾散发过“汉人强,满洲亡。汉人疲,满洲肥。”的极端言论。而且顽固守旧,反对维新,仇视新法,是镇压康梁变法的侩子手之一。徐天浩想到此,十分愤慨,这些满鞑子视汉官为洪水猛兽,必欲置于死地而后快。他正色道:“本钦差接受太后谕旨时,并没有禁闭当事人的意思,还特别嘱咐,不可节外生枝。隆义大人也?是大胆,竟敢违逆太后谕旨,私自传令,非法软禁、拘押官员。倘若他日太后追究起来,看谁敢担此责任?”
煜敦不以为然:“只要徐大人不向上呈奏此事,老佛爷从何知道详情,又何来追究一事?”
“煜大人把事情预估得太简单了,如果不放人,这群人一定还会把事闹得更大,一旦发展成南方义和拳,酝酿出沸反事件,惊动了太后,到时,那真要有人被杀头,以平息众怒。”
煜敦听后心中惊悸,他熟知李英虎、刘立松是把兄弟,在江湖上交游甚广,大有一呼百应之能量,逼僵了……他越想越感到后果严重,真要酿成大祸,前程难保。他谦鄙地对徐天浩说:“既如此,卑职一切听从钦差大人安排,你下令,我无条件执行。”
徐天浩机警地回应:“煜大人错了,不是听我的。解铃还须系铃人,你要主动把禁闭解除掉,该放的人放了。只要民众不再聚众闹事,此事不就结了吗。本钦差就当这件事从没发生过。”
“如此甚妙,卑职立马回去处理妥当。多谢钦差大人点拨。”煜敦匆匆回府衙去摸平这件事。
第二天,督府的禁闭解除了,洪尘庵也被沈福新、李英虎、上官花等接出了府衙监狱,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仿佛平息下去。
吏部钦差徐天浩,经过几天的访查,并没有收集到郑化熙他们与康梁往来联络的真凭实据,知府煜敦也提供不出过硬的物证,徐天浩断定,所谓“康梁余党”之说,纯属子虚乌有,是一伙仇汉的满族官员勾结策划的政治阴谋。
郑化熙是具有高度政治警觉性的三朝元老,他洞悉到光绪皇帝发起的维新运动,既无后盾,又无基础,仅有几分热情和浮躁,他无法与拥有实权的守旧派相抗衡,注定了失败的结局。为了规避政治风险,他在百日维新期间,低调处事,谨慎行政,变法红人康有为与他是南海同乡,都从未有过联络交往,因而要寻觅类似的现实证据,实在很难。
郑化熙是位老练的官僚,但并不是顽固守旧的老朽,他的开明通达,在大臣中尽人皆知。他没有大张旗鼓的支持朝廷帝党的维新变法,但他心底是认同维新变法的,而且在他执政的行政区域内,不显山不显水的推行其独立的皖江变法。皖江变法最大的特点是不务虚,求实效。围绕振兴文化、创办实业、推广西洋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脚踏实地的逐步实施,为八皖的近代化发挥着启蒙效应。
徐天浩回到京城,呈交了复旨奏折,军机处很快就传令,太后召见,在颐和园议事。应诏讨论此事的有军机大臣荣禄、协办大学士隆义、湖广总督张之洞、吏部侍郎徐天浩。
第6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