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略上重视敌人,在战术上藐视敌人。”这也是商业竞争中不可忽视的。——张瑞敏
生意场上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在生意人中间,经常存在一种敏感、微妙的情绪,人们表面上亲亲热热,假如你的生意经营得不怎么样,大家还可以相安无事,但是如果你比其他人强些,这些人就有可能在背后联手,把你搞垮,你千万要小心。即使是你的朋友、合伙人,有时也会被这种嫉妒心理冲昏头脑。嫉妒之心,是人之常情,是自私的属性,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这种嫉妒之心。在日常的交谈中,“我知道某公司有了麻烦”这类的话总是比“我听说某公司生意很旺”的话多得多,幸灾乐祸的话总比唱赞歌入耳。
正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当嫉妒进入竞争领域的时候会变得极其有害,其危险之处是它使我们只想到自己好——不是通过搞好自己的生意,而是通过搞垮我们的对手。老是希望别人倒霉的人,在生意上一定不是个有进取心的人,很难取得更大的成功。别人跨掉了,除了满足了你自己的自私欲望外,实际上你没有得到任何收益。请记着:你仅仅是个小生意人而已!你并没有足够的力量改变整个市场的格局。
譬如说,你经营的饭店价高、质劣、服务差,顾客自然都跑到你旁边的饭店去了。假如有那么一天你暗中的咒骂应验了,一场大火烧了你旁边的几家饭店,你的营业也一定好不到哪里去,人们宁可多走几步,也不会挤到你饭店来。况且,过不了几个月,你就会发现,你旁边又重新冒起几家饭店,与你一较高低。
那怎么办?你不妨忘掉你的竞争对手是一个人,而把他当做一个统计数字吧,如营业利润、财富积累等,这是一个你要超越的数字。数字比人更具体、更简单,以数字为目标只会激起你的斗志,而不会滋长你的嫉妒。
俗语道:“同行如冤家”、“三十六行,行行相妒”。其实并非如此。
经营小生意,资金少、规模小、难题多,稍有不慎,便会蚀本倒闭。故此,生意人要想维持一定的价格和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对手搏杀不是明智之举,反而是联合在一起,在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达成一定的默契,才能共享其利,共存共荣,皆大欢喜。
生意人应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只要是有利可图的交易,你赚一百,别人赚一千,对于你来讲也是成功的。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如果你不让别人赚一千,你自己恐怕连那一百也赚不到。
如果绞尽脑汁与对手拼杀,结果只会是两败俱伤。曾有两间门对门的杂货店,店主为了招揽顾客,相互展开了一场压价大战,把自家商店的商品价格一降再降,斗到兴起,最后竟降到低于进货价格。结果自然是双双关门大吉,真正“停战”了。而顾客呢,开始时还挺踊跃的,经再三减价后,反而驻足不前,门庭日渐冷落。原来,连续的降价,反使顾客以为他们的商品是劣质冒牌货哩!
如果你在竞争中能做到以下几点,你的生意一定比对手兴旺:
顾客在你的店或厂里没有买到想要的商品时,你能够把他介绍到自己的竞争对手那里去。
对手的经营发生危机时,你能向他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是乘人之危,落井下石。
做宣传广告时,不故意贬低对手。
同行前来参观时,热情接待,任其观看、询问。
和竞争对手保持融洽的关系,经常上门探访,交流各种经营和商品讯息。
一只狮子和一只狼同时发现一只小鹿,于是商量好共同去追捕那只小鹿。它们合作良好,当野狼把小鹿扑倒,狮子便上前一口把小鹿咬死。但这时狮子起了贪念,不想和野狼平分这只小鹿,于是想把野狼也咬死,可是野狼拼命抵抗,后来狼虽然被狮子咬死,但狮子也受了很重的伤,无法享受美味。
这个故事就是现代营销学常说的“零和游戏”法则,也就是“你死我活”或“你活我死”的“单赢”。生意场中,“单赢”一点都不可取。
试想想,人类活动除了竞赛之外,任何“你死我活”或“你活我死”的“零和游戏”都是不利的。像战争,哪个战争不是伤人又伤己(有时甚至是自取灭亡);像派系斗争,哪一派不是元气大伤?因此“零和”的“单赢”并不是人类社会的竞争之道。所以,精明的生意人追求的应是“你活我也活”的“双赢”。前述寓言故事中的狮子如果不咬死野狼,而和野狼平分猎物,不但自己不会受到重伤,也可享受美味,这就是“双赢”。生意场中双赢法则就是有钱大家赚。
过去,公司为了赚钱,总是想独霸市场,一心想着挤垮同行。他们在处理与同行的关系上,多是互相诋毁,互相攻击,互相欺骗。不仅信奉“同行是冤家”,而且坚持“三十六行,行行相妒”。如今,现代社会的企业,虽然也提倡竞争,鼓励竞争,但竞争的目的是为了相互推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一齐发展。所以,在“双赢”基础上,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与竞争对手搞好关系。
在市场竞争中,谁都想胜不想败。说市场竞争的各公司是“敌手”,因为它们在彼此竞争中带有以下性质:一是保密性,竞争者在一定阶段一定情况下,都有一定的保密性。二是侦探性,竞争者几乎都在彼此刺探情报,以制定战胜对方的策略。三是获胜性,竞争诸方无一不想胜利,都想获取一定利润,让自己的产品占领市场。四是克“敌”性,假若市场不能容纳下全部竞争者时,任何企业都想保存自己而“灭掉”对方。
虽然竞争公司间有点像战场上的“敌手”,但就其本质来说又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公司经营的根本目标是为社会做贡献,公司的产品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公司赚的钱也被国家、公司和员工三者所共用,公司间的竞争手段必须是正当合法的,在这种意义上讲,公司之间完全可以相互帮助、支持和谅解,应该是朋友。
市场竞争是激烈的,同行业的公司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竞争对手在市场上是相通的,不应有冤家路窄之感,而应友善相处,豁然大度。这好比两位武德很高的拳师比武,一方面要分出高低胜负,另一方面又要互相学习和关心,胜者不傲,败者不馁,相互间切磋技艺,共同提高。
在市场竞争中,对手之间为了自己的生存发展,竭尽全力与对手竞争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在竞争中一定要运用正当手段,也就是说,只能通过质量、价格、促销等方式进行正大光明的“擂台比武”一决雄雌,切不可用鱼目混珠、造谣中伤、暗箭伤人等不正当手段损伤对手。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市场是广阔的,多元的,市场形势是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此时可能对甲企业有利,彼时又可能对乙企业有利。所以,老板应“风物长宜放眼量”,不可以一时胜负论英雄,更不可以一时失利而迁怒于竞争对手。
商场如战场,当你在竞争中暂时处于不利境地时,装出无能,往往可以避免对手的警觉,便于暗中谋划,在被动中求得主动。装出无能的目的是为了掩饰内心的重大抱负,为实现某种重要企图,有智而示之愚,能而示之不能,蒙住对手的眼睛,摆脱困境。其具体的表现形式是:很正直的人因不徇私情,表面上好像很冤屈;很灵巧的人因不逞能,表面上好像很笨;很有辩才的人因不轻易施展才能,表面上好像语言迟钝。上述这些人宁可假装糊涂而不冒然行动,沉着冷静,不露声色,就像冬天的雷电,储存力量,待机爆发一样。
精明的生意人,为了掩盖自己的目的,常以“假痴”来迷惑竞争对手。宁可有为示无为,聪明装糊涂;不可无为示有为,糊涂装聪明。从谋略学意义看,这是一种解危难的智谋方法。它如同装聋作哑,装疯卖傻,大勇若怯,假痴不癫,韬晦之计等智谋。
郑板桥曾写过“难得糊涂”四个大字,并解释说“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意思是说,由聪明转入糊涂难就难在“如何伪装”。在使用这一“糊涂”智谋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掩藏好自己的主观企图,决不能让对手猜出用意。会伪装,要装得自然,使对手不起疑心。静观时局,注意发现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动向。暗中发展自己的力量,准备战胜对手的条件。这样,一旦时机成熟,扭转被动形势将易如反掌。关于这一智谋在商战中的应用,下面举个例子来说明。
一位画家在美术馆画廊里展销自己的作品。这位画家名气不甚大,虽然每幅画标价仅在10美元~100美元之间,但展销台前依旧冷冷清清。这时,一位酷爱收藏展品的美国游客来到了展销台前,他仔细端详了半天,觉得其中三幅画很值得收藏,他一看标价甚低,大喜过望,便准备掏钱买下这三幅画。
画家根据美国游客的表情,决定以高价出卖这三幅画。因此,当美国人付款时,他冷冷地索价,要求以每幅250美元成交。美国人对他这种敲竹杠的经营方式很不满意,不愿成交,继讨价还价,岂料,这位画家气冲冲地把一幅画给烧了。美国人眼看着自己喜爱的画被烧了,觉得可惜,又问画家剩下的两幅画愿卖多少钱,画家仍然坚持每幅250美元的要求,美国人仍不愿意买下。当下,画家又烧了一幅画,酷爱收藏字画的美国人终于沉不气了,他乞求画家不要再烧最后一幅画。最后,愿以500美元的高价买下它。
画家诓骗外宾的行径,我们在此并不赞同,他的做法是一种不公平的营销行为。而在商战中,要想制服你的竞争对手,我们有必要借用他这种“假痴不癫”、装糊涂的计谋。
与竞争对手相处的技巧很多,“钻孔”法也是其技巧之一。钻孔,怎样去钻?钻到什么程度?找谁的孔钻?其实在商业竞争中,钻孔就是指钻对手的空挡、钻对手的弱点等,下面我们一一作表述。
对众多的中小企业的老板,能否与大公司进行竞争,或怎样与大公司进行竞争,是经常会遇到的一个令人感到十分棘手的问题。有些人认为凡与大公司进行竞争,结果只能是鸡蛋碰石头,死路一条,但现实生活大量事例表明并非一定如此。例如,在经营电脑设备或大型机械设备的行业中,某家公司即使是小规模的企业,倘若能做到交货快捷,及时满足顾客的急需,同样可以从那些强大的竞争对手那里获得相当的贸易份额。
有时候,一些小本经营的生意人也可以在大公司漏掉的生意中发大财。类似情况到处可见,我们称这种技巧为:钻大公司空档。
什么是竞争对手的实力?看待这个问题时,我们千万不能光凭表面现象,而应需要进行切实的市场调查研究和全面分析。在分析竞争对手的实力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其中已经发生的、或可能将要发生的变化。例如,有些厂家或商家在当地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贸易份额,看起来实力非常雄厚,实际上并非想像中的了不得,因为有许多顾客早已对他们的销售产品和服务质量甚为反感,还有些老板一旦成功发迹便逐渐开始退化,从一个思维敏捷积极进取的创业者日渐退化成只知吃喝玩乐、不思进取的人,有时还会采取妄自尊大的方法去处理顾客的需求与对外关系,因而招致人们极大的反感。这些都是可能为竞争对手利用的致命弱点。
类似这些变化,有时候会显得十分微妙。为此,更需要生意人与顾客进行广泛接触和对话,充分了解有关的反应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正确判断和决策。
常言道:“不怕不识货,最怕货比货。”对此问题的研究和分析,为此,你通常要想一想,并确切回答下列问题:同是一种商品(或服务项目),顾客为什么会买我的而不买他的?或者,为什么买他的不买我的?如此等等。
商业竞争中,认真研究竞争对手的营销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其中办法之一,就是逐一研究他们使用各种营销措施的历史情况。看其中某种营销法是否被长期使用,或经常重复使用。从常理来说,如果某种方法被对方长期性、重复性使用的话,其效果肯定不错。如果长期以来,对方只是断断续续地使用过一两次便不见再用的手法,那就可以断定这种方法是无成效的。
不过,搜集对手这方面的资料是相当困难的,你可以向那些过去是竞争对手的顾客,但现在已成为自己客户的消费者查询。此外,还可以委托亲戚朋友特意进行现场观察,并对竞争对手现在使用的营销方法的优势和弱点进行刺探。
当然,话也应该说回来,了解竞争对手现在做什么或怎么做,无疑是重要的,但生意竞争的成败要全部取决于“我现在要做什么”。因此,一旦确切了解竞争对手现在做什么或怎么做之后,接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决定你自己“必须做什么”才能赢得顾客,这样才会为企业开创成功之路。
先秦时期的着名思想家孟子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意思是说,众望所归,人心所向,是成就事业的根本条件。孟子的这句话道破了中外历史上那些着名政治家的权谋秘笈,同时也道破了商业竞争中“攻心为上”的商战谋略。
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刘备,就是这样一位善于“攻心”的谋略家。俗话说:“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这说明,刘备善于征得人心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事。这里只想叙述一下刘备和刘璋的“涪关宴”。
据《三国演义》中描写,刘备进入西川后,同刘璋在成都经北的涪关相会。会见之前,庞统对刘备说:“来日设宴,可于壁衣中埋伏刀斧手一百人,主公掷杯为号,就宴上杀之,至于成都,刀不出鞘,弓不上弦,可坐而定之。”庞统的这个谋略,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可行的。杀掉了西川的首脑刘璋,使西川陷入群龙无首之中,一盘散沙的状态,如果一鼓作气,乘胜进兵,便可一举拿下成都,可以大大加快入主西川的进程。但是,刘备却不以为然。他和庞统等人说,刘璋和我“同宗”,“不忍取之”,第二天的宴会上,与刘璋“情好甚密”,没有一点儿动手意思。庞统急不可耐,派魏延登堂舞剑,想乘势杀死刘璋。刘璋的部下张任见势不妙,挥剑奉陪,其情形与“鸿门宴”无异。在这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下,刘备大怒,拔剑而起,力喝群雄,制止了流血事件的发生。涪关宴上杀死刘璋,乘势夺取成都,易如反掌,刘备为何反其道而行之?
刘备入川时说的一段话,道破了其中的秘密。他说:“今与吾水火相攻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方可成,若以小利失信于天下,吾不忍也。”这就是说,刘备想在天下树立起一个宽仁忠厚的人主形象,和曹操的残忍狡猾形象相对应,征服人心,号令天下。“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这是刘备坚信不疑的哲学。就入主西川而言,如果采纳庞统的意见,于“涪关宴”上杀死刘璋,很可能会失去西川的人心,为建立西川这块根据地造成诸多不利条件。因为,虽然刘璋“禀性暗弱,不能任用贤人”,把西川搞得一片昏暗,“人心离散,思想明主”,但人们对刘备还不了解,究竟是不是明主,还不清楚。在这恩信未立的时候,贸然杀人,只能让人们把自己和曹操归类一处,“上天不容,万民亦怨”,得不偿失。为此,他决计不杀刘璋,反倒装出一副情投意合的样子。
可见,刘备不杀刘璋,并非不想,而是不敢。这是出于政治的考虑,是为保证征服人心的大局面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后来,刘备受刘璋之请,前往重庆葭萌关抵御张鲁,他借此广收民心,然后,又以“回荆州”为名,向刘璋借兵借粮,当刘璋只借给他“老弱兵四千,米一万斛时”,发现借机发难的时机已经成熟,不禁拍案大怒:“吾为汝御敌,劳心费力,汝今积财吝赏,何以使士卒效命乎?”这样,“名正言顺”地和刘璋闹翻,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刘备对人心的认识和追求,说明他确实是一位高瞻远瞩的政治家,他的“攻心”谋略简直运用得炉火纯青。由此推断,在商业竞争中如若借鉴此“攻心”之法,也会收到异曲同工之妙!
每个公司都容易受到竞争者的进攻,前面我们叙述的都是应对老对手的竞争技巧。其实现实中,还会出现一些潜在型的对手,这些对手不是现在攻击你,而是在将来的某个时候威胁你。所以,对这部分暂时隐藏的对手,由于他们还没有浮出水面,因而你没法打击他们。俗话说:“惹不起总躲得起。”因此,对潜在型的竞争对手,你只好对他们采取防御性的战略战法了。
应对潜在型对手的防御战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其主要防御性作战行动有以下几种:
阵地防御意在巩固自己的现有地位。从军事观点来看,建筑在山脊或以环河保护的城市及军事设施,均属于典型的阵地防御。商战中的阵地防御,包括加强产品及服务,增加对手攻击时的障碍,使公司免受竞争者的侵略。
机动防御是指在企业遭受或可能遭受外来攻击时及时调兵遣将,先下手为强,挫伤对方的锐气。在商业上的机动防御措施,包括有计划的产品更替策略、产品改良策略以及对产品生命周期与持久性改变的措施。实施这一策略的关键,就在于趁那些潜在竞争者未站稳脚跟之前,给予快速痛击,以瓦解对方的攻击,巩固自己的城池。
当敌人的攻击迫在眉睫时,先发制人也可说是一种防御策略。通过先发制人,不仅可重创敌人的实力,也能在心理上打击敌人的士气。其具体做法是:通过在资源、技术、财务、市场等方面的努力,加强现有的竞争优势或发展新的竞争优势,比对手做得更好,并不断进行更新更好的尝试,不给潜在竞争者以可乘之机。
为了攻击同行业的领先者,挑战者一般是对其未加防护的侧翼阵地发动攻击,所以有必要设置侧翼防御工事进行侧翼定点防御,以遏制敌方进攻。这一策略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防御者能否准确地预测进攻者的进攻动向,并在侧翼阵地具有相对强的力量。
所谓反击防御,就是在挑战者发起攻击后做出回击,后发制人,目的在于扭转局势,削弱攻击者的力量。反击的形式,包括正面迎击进攻者、攻击进攻者暴露的侧翼、摧毁敌人的作战基地等。
不论哪一家一流公司,都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超过对手,总有力所不及的地方。这时,就需要采取战略撤退这一防御性的作战行动,以从危急的形势中尽量减少人员及物资的损伤,从而得以恢复元气,重振实力。比如,公司在产品及服务的成本、价格、交货、品质信用方法,无法与潜在竞争者做有效的竞争时,就不得不撤离该市场。
威慑是避免冲突的一种战略。它的特征是:通过明确地向潜在竞争者传达或暗示己方有能力及意愿惩罚敌对行为,来说服理性的潜在竞争者。其目的在于争取和平,而非发动战争。它是通过心理压力而非实战来瓦解敌人,赢得战争。它多依赖直觉与情绪来对抗逻辑,并需要有公司的实力作为后盾,以迫使潜在竞争者放弃攻击。
企业在进行防御战时,常会出现一些常见错误,而导致防御失败。如果防御战中出了差错,即使是实力强大的市场老板也经常遭到沉重打击,甚至从此一蹶不振。
第一个常见错误是公司仅仅关心短期的利润率,而短期的利润往往与防御需要的投资及其他代价是冲突的。许多公司对防御投资抱有偏见,鼓励提高短期利润率,不重视防御战略寻求的风险降低。
第二个常见错误是夜郎自大。公司往往不考虑出现挑战的可能性,结果公司不能制定出正确的防御计划与简单实用低成本的防御措施。
第三个常见错误是消极防御。任何防御都有其脆弱的一面,所以单纯的消极防御,过分执着于保持现有的市场,会使防御的优势消磨殆尽。
“危机”二字可以这样解释:“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发现隐藏在“危”里面的“机”。所以,聪明的人善于发现危机、化解危机、利用危机。——比尔-盖茨
当客户有异议时,如何化解
精明的生意人应当认识到,“顾客是上帝”,顾客的异议,我们应当重视。化解顾客的异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化解企业的危机。有效处理顾客异议的技巧有很多,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种:
旁敲侧击法
对于顾客提出的某些异议,从正面去辩答解释则效果往往不佳,这是因为一则辩答颇费时间与气力,二则正面交锋驳斥对方,容易造成买卖之间的紧张与对立,这时,聪明的生意人可以使用旁敲侧击的方法去处理顾客的不同意见。
岁末年初,某杂志营销员在争取读者订阅,这时有位顾客走上来提出异议:“整天忙得团团转,下班回家做家务还来不及,哪里有空坐下来看杂志?”如果从正面驳斥对方,营销员势必要在“看书长知识”、“如何挤时间”等方面进行说理。可是,这位聪明的营销员采用了侧面进攻的方法,他反问顾客:“不看书看报,您怎么了解外面的世界呢?”顾客满不在乎地说:“我可以听广播,看电视嘛!”。听了这话,营销员并不气馁,相反,他开始“旁敲”起来,“您现在的想法与我朋友过去的想法一样,可是他在订了杂志之后,却体会到看书还是一种休息方式和精神享受,如果您不信,不妨先订半年试试看。”在营销辩解时,讲一个旁人故事,谈一件趣闻轶事或者说上几句幽默笑料,都是旁敲侧击的好办法。顾客可以从情节的寓意中领悟出道理,在哑然一笑后体验出对方的良苦用心。
在营销活动中,顾客自我领悟和自我体验的信服效果要比一味灌输和说教更为明显、有效。
有效类比法
有效类比是比喻和类推的简称,常用来应付顾客提出的一些微妙异议。例如在上门营销时,顾客对营销企业上次交货缓慢而感到不满,以致使原本可以顺利成交的谈判陷于僵局。于是,营销员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将自己的苦衷用类比的方式告诉对方:“李厂长,你的意见我懂,嫌我们上次送货太慢,耽误了时间。但是请你想想,要是我成为孙悟空就好了,接到你的电话,立即腾云驾雾一个跟头翻到你厂子里。可惜每位顾客都和你想法一样,不论何时何地总能随叫随到。我一个人满足了王经理,就怠慢了张经理;迁就了王厂长,又得罪了赵厂长。原来想两面讨好,结果落得两面不是人,处处不讨好。说真的,我真心希望好好为您服务,尽量满足贵厂的要求,可惜自己不是三头六臂,分不出身来。所以日后还请您多多指教,早些订货,我也会向公司反映多添些人手,加快工作效率,为像您这样的老客户提供完备的服务,以报答大家对我们公司的支持与合作。”
在上述一番说明之中,起码含着三个暗示:一是营销员使用了“孙悟空”和“三头六臂”两个巧妙的比喻,以表明营销一方以往提供的服务中不能尽如人意的无奈和歉意,妥贴生动;二是提出了改进交货缓慢状况的可行办法,希望顾客能合作,早订货多订货,同时也要求自己的企业增加人手,提高服务质量;三是营销员的说话语气诚恳委婉,不强加于人,表面上听起来是在自责,其实弦外之音是劝说对方合作,建立持久的交往关系。
直接否定法
以“不可能”、“开玩笑”等方式,正面否定客户异议的方法。
例如:客户说:“质量不错,可总经理不在,别人做不了主。”
生意人答:“别开玩笑了,您主管经销,自然是您说的算。”
这种方法只要处理得当,您会给对方留下坦诚无欺而又充满自信的印象。假如您表现得惟惟诺诺,客户倒有可能觉得您对他无礼。但此方法不能滥用,用的时候必须注意:
第一,态度要诚恳友好,语气要缓和。
第二,对固执己见、气量狭小的客户最好不用。
第三,只要买主的异议是他个人的观点就决不使用这种方法,否则是对其本人提出了否定,只会促使他进一步固执己见。
因此,应把对付异议的直接否定法看作是一种治疗绝症的铤而走险的方法。只有老练的生意人在有成功希望的情况下方可使用。
如何有效解决合同纠纷
生意场中,在合同的实际履行中,发生矛盾、纠纷是不可避免的事。这不仅关系到合同当事人双方切身的经济利益,也关系到合同能否继续执行的问题。因此,一旦出现矛盾纠纷,就别让它酿成危机。因此,必须及时、合理地加以解决合同纠纷等矛盾问题。
作出适当让步
当纠纷出现后一般人都会想到上法院打官司。打官司是一条解决问题的途径,但是如果有其他途径,可以暂时不打官司。因为有些商人做一些生意正红火,需专心致志地继续干,对对方作出合理让步,使双方相互谅解、协调,而后解决矛盾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因为法院解决十分正规,那就要求你必须具备各种合乎法律的手续,要费时、费力、费钱财。
作出适当让步,是协调方法之一。有时,双方本来关系就很密切,或者对方在商业场中有地位,如对方是某种紧俏大类商品的大货主,或是本公司产品长期的购货单位,对于这种情况就该采取让步的策略,适当妥协,牺牲眼前利益以保持长远的利益,否则会因小失大。
调解和仲裁
从我国经济合同纠纷处理情况来看,多数都是由调解和仲裁解决的。
调解。所谓调解,就是通过第三方的努力来帮助合同当事人各方消除纠纷。它与仲裁明显的区别是:调解不能强制当事人接受解决办法,它只能通过建议、方案或利用其威信促使当事人接受某种解决办法。
要进行调解,就有调解人。调解人既可以一个组织身份出现,如公司的主管单位或上级单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也可以是一个组织中的成员,如法院的工作人员、上级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公司的经理人员等。
调解人的调解办法是,通过倾听各方的意见,了解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资料,并进行客观分析,提出一个公正可行的解决方案。在一般的情况下,由于调解人站在中立的立场上,不带有偏见或感情色彩,提出对双方都有利的处理办法,往往能够为纠纷的双方所接受。当然,协调人的威望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调解人的威望越高,越能取得双方的信任,则调解的效果越好。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调解人以组织的形式出面,则调解的形式有所不同。由合同纠纷双方提出申请,由工商行政管理局出面进行调解叫行政调解。双方一旦达成协议,当事人都应当履行。如果纠纷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法院依法裁决,在裁决之前,法院进行的调解属于司法调解。如果调解有效,达成协议,就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应坚持履行。否则,法院可强制执行。
仲裁。调解失效,就可以进行仲裁。这是指发生纠纷的各方,自愿将有关争议交给仲裁部门,从而使仲裁部门做出具有一定约束力的裁决。仲裁具有法律强制性,它是通过强制各方执行仲裁决定来解决合同纠纷的。
仲裁审理要求申请仲裁者要提供仲裁申请书,如谈判或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申请仲裁的事由和要求等。在涉外仲裁申请书中还要写明选定的仲裁员姓名或委托仲裁机构代为指定的内容。
仲裁庭进行仲裁审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口头审理,由仲裁机关通知双方当事人,在规定开庭的日期出庭,以口头答辩的方式,接受仲裁庭的审理。另一种是书面审理,由仲裁庭根据双方当事人、专家提供的书面材料,对争议的案件进行审理,不要求双方当事人出庭作口头答辩。
仲裁程序的最后阶段是裁决,它是指仲裁庭对争议案件做出的决定。对于仲裁决定,涉外的是一次终局仲裁,所以仲裁机关做出的仲裁决定,立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在规定期限自动履行裁决,双方都不得向法院或其他机关提出变更的要求。否则,法院将依法强制执行。国内合同纠纷的仲裁,当事人一方不眼时,可在收到仲裁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起诉,否则裁决即生效。通过法律仲裁机构仲裁解决,是协调的好办法。一般来说,大单位在发生纠纷时都采用这种途径解决。
怎样掌握防诈技巧
有人说,商场即战场,要想在商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学习一些商场制胜术。主动出击、攻占市场是制胜术的一个方面;严密防守,不给对方有可乘之机,识破诡计,防范并戳穿欺诈,也是制胜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实际上,诈术包括了骗术和诓术,只是表现形式大同小异,手段不一而已。
识破骗术技巧
骗局的特点与诈术不同,诈术运用的是虚假,而骗局是人们有计划地运用假假真真、虚虚实实的行为施骗于人,其中包含有一定的真实内容,因而具有更大的欺骗性。骗局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心理专家、谋略专家根据竞争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运用心理学、逻辑学的式以及使用一些客观事实,有计划有步骤地行骗。有的直接施骗于竞争对手,有的则以广大人群为行骗对象,从中获得人心、钱财或达到某种其他目的。
如何识破骗局,没有固定的方式方法。一般来说,对竞争对手的整体行动、动机、目的、言行都应认真分析,鉴别其中的真假虚实;要从实质上看问题,并应全方位地思考,系统地看对方的行动。对疑有骗局的情况,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组织心理学家、智士人研究、讨论、破识,一旦发现骗局时,应予以揭露,但更高明的作法是“将计就计”,或“佯装不知”,采用相应的对策破坏甚至利用对手的骗局。
我们反对欺骗,也不主张人们为了正当的目的设制骗局搞所谓的竞争。但是,在复杂的商业竞争环境中,至少我们不能放弃对别人施加骗局的警惕性。谁也不能保证,当今世界上没有人为了政治、经济的目的制造几起骗局。
识破诓术技巧
诓术,就字面上来说,即诓骗的技术。诓术常用来欺骗商场上的对手及消费者,并无固定或特定的目标,被诓者通常都是自愿的。诓是行骗的一种方式,其表现手法一般是预先设计种种陷阱,引你落入陷阱,被其掳获,达到事先预期的目的。
诓与骗都是一样的东西,所不同的是,诓从一开始就想骗人,而且总是在美丽的背后暗藏着骗局,或者诱,或者逼,或者激将,或者笼络,变化多种多样,最终让你往他设置的陷阱里头跳,成为他的囊中物。
要看破诓骗并不难,只要退后一步站在局外,即能识破庐山真面目。也就是说,一旦看到某些不正常的情况时,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一个清醒的头脑,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人轻易诓骗走钱财。对付诓骗的最简单的办法是不要贪心,不要相信你会从简单的办法中获得钱财,不要以为你的智慧和手段会高于诓骗者。
防范赖术技巧
赖术,亦可解释为死皮赖脸的无赖。赖术有依赖、耍赖、赖皮、赖债、赖账、诬赖、抵赖等方面的行为。
赖是一门技术,什么时候采取什么赖术,奸商们都是十分讲究的。当客户不需要他的商品时,他可以死皮赖脸地缠住人家,直至达到目的为止;当合同签订之后,又后悔盈利太少,于是开始耍赖,不执行合同;当市场不景气时,债务负担重,资金周转不过来,债主又逼门讨债时,逃之夭夭或“抱病”施治,让债主找不到;当他做了错误的决定、使公司承受巨大损失时,却反过来说是别人的责任。如此种种,说明了一条,那就是赖术广泛地应用于商场之中。
赖术是奸商们对付商场上各种变化的一种手段,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通过各种赖术的运用,奸商们不但能扩大销售,度过难关。而且可以再大捞一把。
在商场上不乏奸诈和欺骗,比起那,赖术又算得了什么呢,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罢了。商场上的竞争是残酷无情的,要想生存、壮大,必须要学习各种应变技术,了解赖术,灵活对付赖术,将有助于每一个企业的发展。
第十九章时刻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