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灭亡后又经过几年的艰苦争战,李渊统一了全国,开创了唐朝二百九十年的基业,中国古代历史步入最辉煌的时代。
十一月攻拔长安,在关中站稳了脚跟。李渊入长安后,立炀帝孙代王侑为天子(恭帝),改元义宁,遥尊炀帝为太上皇;又以杨侑名义自加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综理万机。次年(618)五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
唐高祖李渊称帝后,任命裴寂为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副长官右仆射,赐给他数不胜数的珍宝器玩,还让他每天同自己一起食用御膳。高祖视朝时,让他和自己同坐在帝座上,下朝则将他请入自己的居室,无话不谈,言无不从。
对于臣子,高祖通常称呼他们的名字,而对于裴寂,则因他在隋代当过晋阳宫监,就尊称他为裴监。后来,废除了隋代通用的五铢钱,由国家改铸开元通宝铜币,高祖特赐裴寂自铸一炉。
高祖在政治经济方面给予裴寂的这些特殊荣耀和待遇,是当时的所有贵戚、大臣都无法比拟的。为什么会这样?高祖在刚刚受禅登极时对裴寂不无感激地说了一句话,算是揭出了其中的奥秘。
这句话是:“我能有今天,完全是你的功劳啊!”原来唐朝的缔造者认为裴寂是唐帝国的开国元勋。
裴寂,字玄真,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县)人,北齐武平四年(573)出生。他幼年丧父,由几位兄长抚养成人。隋文帝时,他在京师当左亲卫,负责宿卫宫殿。这时,他的家境依然贫穷,他便徒步来往于家乡和长安之间。隋炀帝时,他由京官改派到太原(今山西太原市)去当晋阳宫监,负责管理晋阳行宫的宫妃、财产和武器。他这时不仅和太原地方官吏晋阳县令刘文静厮混甚熟,更和以前有过老交情的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交往甚密,常常不分昼夜地一起宴饮、下棋。
这时,隋朝已经到了蜩螗沸羹的阶段,各种矛盾总爆发,险象丛生。大业七年(611),隋炀帝为收复辽东故土,发动了对高丽的战争,亲自到涿郡(今北京市西南)部署军务。山东邹平人王薄在长白山(今山东章丘县境内)率先发动农民起义。
此后几年,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地主武装割据以及隋官暴动,林林总总,遍布全国。面对着这种形势,各个阶级,各个集团,都不可能无动于衷,处之泰然。
李渊出身于关陇贵族,在首都长安和地方当过多年军政长官,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文韬武略。这时,他也在分析形势,窥测动向。
大业十一年,李渊被派到山西,负责黜陟选补文武官吏,讨捕盗贼。大业十三年,他被任命为太原留守,坐镇当地,防御突厥。
这时,群雄逐鹿接近尾声,隋的灭亡已成定局,李渊也在暗暗部署起兵事宜。但由于他父亲与隋文帝是连襟,他自己是文帝皇后独孤氏的姨侄,既与隋帝室是亲戚,又身为隋朝独当一面的大臣,没有十分的把握,完全没必要贸然行动,所以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沉着冷静。
裴寂、刘文静、夏侯端、许世绪、唐宪、唐俭、武士彟等人,都向他谋划起兵之事,他或者表示将要考虑,或者希望谋划者幸无多言。在这些谋划者中,裴寂所起的作用被《旧唐书?裴寂传》说成是“启义举之谋为首”。
李渊起兵前,他的次子李世民已是一个十七八岁的英俊青年,能够较为成熟地思考国家大事了。李渊当时怕隋炀帝怀疑自己有异志,就尽量韬晦,但暗中责成李世民在太原密交豪杰,长子李建成在河东(今山西永济市一带)潜结英雄,准备时机成熟时马上起兵。
李世民见其父迟迟不动,便通过刘文静去交结裴寂,请他从中催促。恰好在这时,太原副留守高君雅对突厥作战败北,李渊因而受到牵连,被拘禁起来。
裴寂趁机鼓动李渊起兵,说道:“能发现和把握事物的细微预兆,这才算得上高明。现在天下已经大乱,您功劳卓著,反倒被朝廷猜忌,怎么保得住身家性命呢?您的副手打仗失利,朝廷却归罪于您。形势万分严峻,应该下决心了。太原兵强马壮,晋阳宫的府库里财物盈积,举兵起事,完全有成功的把握。主上现在驻跸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京师所在的关中地区号称天府,却由不懂事的毛孩子代王担任京师总留守。当地豪杰并起,各自为战。大好时机,稍纵即逝,希望您赶快起兵,开赴关中,创立帝业。何苦要心甘情愿地接受一介使者宣布的拘禁而束手待毙呢?”
李渊很赞成这个说法,准备起兵,但因炀帝撤销了对他的拘禁,就又改变了计划。
于是裴寂不断催促他起兵,又对他说:“现在全国纷纷扰扰,太原城外都是反抗朝廷的盗贼。您如果还谨守小节,旦夕之间必有性命之忧;如果举兵起义,定能得到帝位。大家都齐心协力支持您,您意下如何?”李渊在裴寂的一再说服下,终于下定决心,正式发动了太原起兵。
太原起兵后,裴寂拿出晋阳宫府库的九万斛米、五万段绢帛和四十万领衣甲,提供给李渊作为军费。他又向李渊提议建立大将军府,设置三军,由李渊称大将军以号令全军。李渊采纳,任命裴寂为大将军府长史,刘文静为大将军府司马。
游牧族突厥自北朝起便称雄于东亚,坐收中原政权的贡物。
李渊起兵前后,华北、西北的割据势力和农民军领袖刘武周、梁师都、薛举、李轨、高开道、王世充、窦建德等人,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无不向突厥称臣,接受突厥的封号和狼头纛。
在这种情况下,李渊单靠自己的力量,不仅无法推翻隋朝以完成帝业,就是割据一方称王称霸,也是困难的。形势规定了李渊的发展趋向:必须联合突厥,必须以称臣的方式,而不是平等的方式,去联合一向为中原人所轻视的所谓夷狄突厥!
这与自己坐镇太原防御突厥的职责背道而驰,丧权辱国的做法也使自己丧失身份,面子难堪,无法向社会交待,李渊思想上很难转这个弯子。
这时,裴寂、刘文静都劝李渊打消顾虑,称臣于突厥。李渊勃然大怒,说:“你们都是隋朝臣子,反倒这样来劝我,你们哪还有隋臣的气节!”
裴寂回答道:“要说臣子气节问题,如果伊尹对夏桀一味尽愚忠,吕尚对商纣王完全讲臣节,那么,商汤放夏桀,周武王伐商纣王,伊尹就不可能转而成为商汤的忠臣,吕尚也不可能成为周武王的辅佐。我们处在世事转变关头,改而追随您,就不必受小节的拘束了。现在兵众已经集结,所缺少的只是马匹,只有突厥有马可供我们使用。如果不抓紧,一旦事出仓皇,后悔可来不及了!”
李渊仍然觉得担风险,就说:“办事如不师法古代,很少能够成功。你们再多想想,提出一个更为稳妥的方案。”
裴寂于是进一步申说道:“文皇帝传位给现今的主上,而主上重用奸臣,亡国丧家,这都由来已久了。由于民怨神怒,才出现国家目前的动乱状况。这真是老天爷有眼,理该如此啊!您如要师法古代,那么就请按照伊尹放太甲和霍光废昌邑王的先例,废黜当今皇上,立代王为帝。既要如此,就不必对自己所要废黜的人讲什么臣节了。还是称臣于突厥,利用他们的援助吧!”李渊不禁嘘欷长叹,最终还是采纳了裴寂的意见,就派刘文静前往突厥联络。
突厥始毕可汗接受了李渊的臣属要求,授以突厥旗帜狼头纛充作印绶,给李渊提供战马前后共2500匹,突厥兵500人。这样,后顾之忧变成了外援,李渊夺取隋政权的成功把握增大了。
李渊率领大军西进,准备渡过黄河,直趋长安。代王派大将屈突通镇守河东,拆毁河桥,阻击李渊。这时,黄河岸边的百姓主动为李渊提供船只,李渊的队伍,一部分已经渡过黄河。
李渊与屈突通打了几仗,没能克服河东,打算丢下河东不管,兵锋直指长安,又担心屈突通在后牵制。裴寂见他犹豫不决,就对他说:“现在屈突通占据河东,如不将他平定,前有长安严密的防守,后有屈突通对长安的援救,我们就会腹背受敌,这是败亡之道。我看不如先攻下河东,以断绝长安的援路,再挺进关中,可不费什么力气就占领长安。”
李世民不同意,说:“兵法注重权变,权变在于神速。现在应该抓紧渡河西进,给屈突通造成心灵上的震慑。我们如果迁延时日,他就要想方设法来对付我们了。况且眼下关中有很多股盗贼,没有统一的指挥,很容易招怀他们。如果吸收了他们的力量,我们会变得兵强马壮,还担心什么城邑拿不下!屈突通不过是一个处于守势的贼,不值得担心。我们如果错过了进入关中的时机,那前景可就很难预料了!”
李渊觉得他们两人说得都有道理,就兼采两种意见,留下一部分将士继续和屈突通较量,自己率领大军逼向长安。后来屈突通屡战屡败,只得投降。
四、积极劝进,促成李渊改朝换代
李渊自太原起兵,用了半年时间,到大业十三年十一月便攻占了长安。他镇压了抗拒自己的隋将阴世师等人,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将13岁的代王立为皇帝,这就是隋恭帝,把大业年号改为义宁。
李渊成为新政权的大丞相,爵位晋为唐王,总领军政大权。炀帝的合法统治地位被取消了,而恭帝不过是由李渊任意摆布的一块招牌,李渊实际上已把皇袍作为内衣穿到自己身上。
义宁二年(618)三月,炀帝在江都被杀,李渊由恭帝许可,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恭帝面临着弃如秋扇的命运,不得不将帝位禅让给李渊。
这正是李渊所期待的,但又怕担当坏名声,招致风险和麻烦。这样,一个向李渊劝进的历史任务便提了出来,由裴寂牵头去完成。
裴寂带领两千名文武将佐,联合向李渊上书劝进,大意说:“国家属于全体民众,不能由一姓独自霸占。圣人通晓世道人心,具备应变能力,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推移。因此,自古以来便是金木水火土五德更始,百王轮流坐天下,这如同春兰秋菊一样,各领一时风光。您气量弘大,包容宇宙,智慧高超,涵盖万类,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追踪三皇五帝的步武,仲夏起兵太原,初冬就抵达灞上。各地大大小小的英雄豪杰,都向您投诚归顺,您的声威已经远布四面八方。本来社会上就流传着李氏当王天下的说法,万民都衷心拥戴您,您就上符天意,下顺民心,接受禅位,登极称帝吧!”
李渊见到这份上书,故作姿态说:“我早就知道会这样!”
裴寂于是拜见李渊,继续劝进道:“夏桀和商纣虽然无道,但各自都有儿子。商汤和周武王在推翻夏桀和商纣的统治之后,没有拥戴他们的儿子做天子,而自己来当大臣。这是历史经验,确然无疑。前人说过:功盖天下者,不赏。您要让出皇帝不当,而当臣子,恐怕隋主也不会同意。再说,我们都是您这位唐王的将佐,官位封地,都受之于唐国,您不称唐帝,我们也该离职而去了。请您深思,使我们有容身之地!”
李渊笑道:“裴公怎么一个劲地逼迫我,让我好好想想。”裴寂于是引用这期间流行的一些谣谶来说明天意如此。譬如《桃李子歌》云:“桃李子,莫浪语,黄鹄绕山飞,宛转花园里。”李“是李渊的姓氏,”桃“谐音”陶“,指陶唐氏,李渊的爵号为”唐“。又有所谓”东海十八子,八井唤三军,手持双白雀,头上戴紫云“;”何意坐堂里,中央有天子“;”李树起堂堂,……深水没黄杨“等等。”十八子“合在一起为”李“字,”八井“、”深水“指”渊“,”堂“与”唐“谐音,”杨“即隋朝帝王姓氏,如此等等。经过再三劝进,李渊回答道:”我所以迟迟不答应你们的劝进,不仅仅是推辞,也怕你们现在当面吹捧我,背后又说三道四。
汉高帝刘邦当年说过:‘诸侯王推举我当皇帝,如果能够有利于天下百姓,那我可以接受。’我难道还能和汉高帝唱反调吗?“于是裴寂等人再拜起舞,高呼万岁。
这年五月,李渊改国号为唐,改年号为武德,即皇帝位于长安太极殿,在城南设坛,由裴寂谨奉供品祭祀上天。
大业十四年三月,炀帝见天下大乱,已经心灰意冷,为消除强烈的失落感和政务上巨大的压力,逃避现实,整日杯不离手。命修治丹阳宫(今南京),准备迁居那里。从驾的都是关中卫士,他们怀念家乡,纷纷逃归。
这时,虎贲郎将元礼等,与直阁裴虔通共谋,利用卫士们思念家乡的怨恨情绪,推宇文化及为首,发动兵变,宇文化及逼缢隋炀帝。
这个伟大的皇帝,最后连个像样的棺材也没有用上,由萧后和宫人拆床板做了一个小棺材,偷偷地葬在江都宫的流珠堂下。
李渊在位时期,依据隋文帝旧制,重新建立中央及地方行政制度,又修定律令格式,颁布均田制及租庸调制,重建府兵制,为唐代的职官、刑律、兵制、土地及课役等制度奠定了基础。武德年间,统治集团内部充满了复杂的斗争。
裴寂和刘文静都是太原起兵时的佐命元从,裴寂深得唐高祖的宠信;刘文静为秦王世民的心腹,自以才略功勋居裴寂之右而位居其下,意甚不平。李渊借故杀了刘文静。
秦王世民自认为在唐王朝建立的过程中,他的功业超过太子李建成,但因是次子无法继承皇位;太子建成亦深知世民是自己皇储的地位的重大威胁。
于是,双方展开了剧烈的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在这场政争中,李渊则经常站在建成一边。太子的心腹杨文斡受命召募壮士送长安,以供李建成发动政变时使用。
武德七年(624),有人向李渊揭穿这件事,李渊盛怒之下产生了废李建成、改立李世民为太子的念头,但并未实现。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爆发了玄武门之变。
在这次政变中,李世民杀李建成和李元吉,逼李渊立己为太子。不久,李渊被逼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李渊在度过一段闲散失意生活后,死于太安宫。庙号高祖。葬献陵。
在唐朝建立初期统治各集团中,李渊集团是最大的,有太原起兵的勋臣裴寂、唐俭、窦威兄弟、温大雅兄弟、刘弘基、殷开山、刘政会、任瑰、史大奈等,女儿平阳公主夫妇、马三宝等,隋朝归附的很多官僚,如陈叔达、屈突通、萧瑀、封伦、宇文士及、杨恭仁兄弟等人也属于李渊集团。
而太子集团只有魏征、冯立、谢叔方、薛万彻等少量人才,李纲被疏远,杜淹被房玄龄拉入天策府,太子集团主要依靠李渊集团,李世民集团是他在割据战争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以房杜为首的天策府官员,其成员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
另外被忽视的是宗室各集团,以李神通、李孝恭为首的两大集团中,李神通最早在关中起兵,部下有史万宝、令狐德芬等,在割据战争中也招揽了不少人,其中最著名的是李绩。李孝恭平定山南地区,与李靖攻占江南,该集团有李靖、冯盎、刘洎和江南归附的人。
这两个集团在政局中也有重要影响力,李世民探询李靖、李绩,了解这两个集团的中立态度,才发动了玄武门兵变。
第3章 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