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第十七章巨变
  有精明强横的朱元璋在位,朱棣眼睁睁看着大哥、二哥、三哥去世,依然隐忍不发,让陆飞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为了防止朱棣太过悠闲,陆飞提议朱棣铸造银元并且建立银行以示手中的财富流通起来,并且提出资本战争的概念,以引发朱棣这个战争狂人的兴趣。
  从来都是说出一个开头然后就是成功之后的好处,至于中间过程陆飞从来不闻不问。
  朱棣对此的解释就是陆飞识大体懂进退,有这么多成功的前例摆在那里,任凭朱棣想破脑袋也没想到实际上陆飞对中间的过程是一窍不通。
  因为银元上的头像是印的朱元璋,而且朱元璋一向知道自己这个四儿子富得流油,所以和手下大臣合计一番给朱棣建立的银行定了一系列约束政策之后,就承认了朱棣所制银元的合法性。
  天下商业北平独占一半,朱棣对商人的态度在陆飞的影响下也不像朱元璋那么刻薄,所以这场银元战争,从双方智囊团就可以预测结局。
  可惜朱棣最终还是没能战胜一次自己的老爹,因为太祖朱元璋去世了。
  在陆飞第六个孩子出生的时候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大明的时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陆飞恍惚间意识到历史的一个巨大转折点就要来到,自己再也不能独善其身。
  新皇朱允炆和燕王朱棣,必然会不死不休。面对无可避免的站队问题,对战争极度厌烦的陆飞最终还是登上了这些年来建造出来的无敌舰队,准备出海远航。
  相比原本历史里面朱棣的财力物力都不知道要强上多少倍,如果历史没有偏差,那么朱棣的篡位过程应该会少很多同族人的鲜血。
  将藏了好多年的传国玉玺送给朱棣,两人密谈一夜之后,陆飞十几年来首次离开自己的家人,独自登上了南下的舰队。以海上危机四伏为借口不让陆飞家人上船,让他当头儿却不给实际指挥权,说明朱棣对陆飞的重视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陆飞虽然不会打仗,但是这么多年下来已经变成搞建设的第一好手,而整个开拓海外市场的计划又是他提出来的,任命陆飞为舰队首领朱棣也是有充足的理由支持的。
  虽然蒸汽机的研究还遥遥无期,但是在陆飞的带动下,整个北方甚至整个大明的生产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资本力量的崛起决定了扩大市场的需求。
  陆飞此次南下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给大明帝国寻找新的产品倾销市场。
  草原和西域诸国的经济早就被绑在了大明身上,等到朱棣解决正统帝位问题,分分钟就能把他们给解决掉。
  相比朱棣丰厚的财力和强横军事实力,新皇朱允炆差了不知道多少个台阶,如果不是朱元璋生前强行从朱棣手里要走了焦炭和钢铁的冶炼秘方,恐怕这种差距还会无限的扩大。
  历史上每次改朝换代,人口总数都要减少一半以上,朱棣这种篡位的行为好一点,不会死那么多人,而且现在实力相差悬殊,应该成功的更顺利吧。
  陆飞也不知道这样子是对是错,不过既然不能阻止,不如干脆在背后推一把,让他来的更猛烈一些,也好更快的结束,能少死几个人也是好的。
  陆飞的舰队一行足足有十万人,首航目标是清理盘踞在南沙群岛的海盗并且选择大的岛屿建立军事基地,完成朱棣的战略包围圈,防止朱允炆从海上逃亡。
  陆地战争的输赢已经没有争议,只看朱棣想要选择哪个黄道吉日南下而已,至于朱允炆的抵抗,不管是陆飞还是朱棣都没有当一回事。
  陆飞考虑的是会死多少人的问题,朱棣考虑的是怎么才能有将朱允炆彻底灭杀的更大把握。
  陆飞虽然挂着舰队老大的头衔,但是实际指挥权是朱大刀和郑和。
  朱大刀跟了陆飞十几年,如今终于捞着实权,在舰队出发前的几个月就天天都和郑和耗在船上操练士兵,而且再加上郑和这个超级猛人做手下,陆飞对此次南下自然就不用再花什么心思,每天给老婆写写情诗,坐在甲板钓钓鱼,看看日出日落。
  虽然远离了同族相残的地方,陆飞心里还是一阵阵的难受,如果再不做点什么,陆飞感觉自己就要憋屈的爆炸了。
  幸好陆飞想起来还有旗语这个东西,陆飞拿出炭笔一幅幅的自己在草纸上推演起来,好不容易想起一件可以打发时间的事情,陆飞怎么也不愿意再按照以前的习惯把具体事务都推给手下去做。
  呆在家里和一群技术宅讨论蒸汽机多有意义,呆在这个舰队之上做出再大的功业也比不上做出能让天地换颜色的蒸汽机重要啊。
  等到陆飞拿出一整套严密的旗语组合出来,朱大刀和郑和眼睛都亮了起来。跟了陆飞这么多年,每次认为自己已经看透了他的时候,他总是能放出让人惊为天人的卫星出来。
  深不可测,朱棣对他的评价果然名副其实。
  没有发动机,纯钢铁战舰的建造只能在图纸上来推演,但是大批量的优质钢铁让船只建造中的工具更换了好几代,军舰建造速度也翻了好几倍。等陆飞带领的首批舰队把基地建好,第二批第三批就会源源不断的从倭国开出。
  朱棣的意思是选择湾湾与海北两个大岛,这两个地方比其他的岛屿优势十分明显,但是陆飞对屠杀自己人没有兴趣,坚持带着舰队继续南下,最终登陆骡西亚。
  虽然一样是活生生的智慧生命,陆飞下起屠杀令居然没有一点心理负担,几声火炮响,火枪队上岸追杀,清缴起来非常的快。
  反抗?木头棒子对子弹,能打得过陆飞也没话说。
  谈判?去吧舌头先捋直了再说。
  投降?这个倒是可以考虑,到时候挖矿种地还是能用的上。
  整个战事结束,陆飞这边只损失了几个被蛇咬到的倒霉鬼还有就是跑太快扭伤脚脖子的。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建立基地,如果只靠外来输血,恐怕很难持久,必须开发出这个地方吸引人的地方,如今大明的商人胆子比天大,在国内可能还会因为新版大明律的约束而收敛一些,但是到了大明周边的其他国家,他们暴露出来的贪婪嘴脸让陆飞都感到害怕。
  只要在这里找到赢利点,大明的商人就会主动把各种物资源源不断的运输过来,不仅不用花费朱棣一分钱,还能盈利不少。
  陆飞带领舰队登陆之后,大半人都在修建港口以容纳以后到来的舰队,小半人分成无数个小队在投降的奴隶带领下深入腹地去探查矿产。
  等到陆飞把港口修建的差不多,探矿队也有了收获归来。
  近万人的探矿队不仅将当地残存的抵抗力量彻底毁灭,还发现了好几个金矿铁矿煤矿,以及丰富的香料。
  因为陆飞的原因,新版大明律对在商人在国内开矿有了近乎严苛的限制。所以这些新发现的异域矿藏和近乎无穷无尽的香料,对大明的商人有着无法抵抗的杀伤力。
  被探明的消息一旦传入国内,可以预见的大明商队就会源源不断的开拨过来,陆飞把这些矿点高价卖掉,产出丰富的地皮卖掉,手里的奴隶卖掉,然后守住港口收税,不但能一下子就把整个舰队的建造成本捞了回来,还能捞到一个几十上百年都有产出的摇钱树。
  分出一个小队去探查印泥,陆飞老老实实的派人回国散播消息,然后继续修建港口和军营,同时做出一座城市的规划图出来。
  这座城市和大明境内的任何一座城市都不一样,因为它的主题就是赌博和色情,换句话说,这里就是一个标准的销金窟,一个充满欲望和堕落的天堂。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前来发财的大明商人一定会把这个疯狂的城市建造的如同后世赌城一般辉煌。
  等到第二波舰队抵达,这座城市已经按照陆飞的意志建造的初具规模,舰队和商人的速度相比慢了不止一个来回。
  敢于出海淘金的商人血管里本来就蕴含着疯狂,这些闻风赶来的商人对陆飞的决定全都举双手赞成,随着他们第一批货物送回国内,这座梦幻之城的建设速度猛增。
  即使这座岛屿上的物产都被掳掠一空,光是靠着这座疯狂的城市也不会让这个地方重新变成荒芜。
  陆飞在这座城市上的投资就是道路以及公共卫生系统,其中的民用住宅、商业建筑等等都没有插手,只是不管你打算在这里开展什么行业,陆飞都以地皮入股两成。
  往来的商人不仅给陆飞带大笔的财富,还带来了大明的最新动态。
  朱棣公开宣布从自己的产业开始清算商业税收,无论什么人的产业都要统一交税,同时撤销所有过路费,过河费等等不合理费用。
  此举一出,天下哗然,朱棣瞬间被推倒风口浪尖,朱允炆碍于新版大明律不好反对,但是手下文武百官、皇亲国戚施予他的压力太大,朱棣的提议最终也没能渡过黄河。
  有了十几年时间准备,朱棣治下自然没有受到太大冲击,但是黄河以南的经济却受到重创,没有靠山的大小商人们,无不欢欣鼓舞的想要北迁。
  朱允炆的不作为不仅让国库收入日渐减少还饱受诋毁,与此同时朱棣的声望反而如日中天。
  这些事情和陆飞也不无关系,掌控舆论喉舌的几家报纸都是陆飞最先创办,如果这件事情里面没有这几家报纸的功劳,说出去也没人相信。
  虽然也有其他报纸和他们打口水仗,但是无论文章质量还是报纸影响力都不是陆飞的对手。
  陆飞不是什么结实的靠山,但是陆飞背后的朱棣却是定海神针,给那些有心人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去找这些报纸产业的麻烦。
  随着陆飞率领舰队进军印泥,大明商人自动组织了不知道有多少个舰队紧随其后,大有不把南洋所有岛屿梳理一边誓不罢休的样子。
  对于这些人,陆飞什么都没有说,既不支持也不反对,毕竟不管朱棣家底有多丰厚,也难以独吞南洋这么一大片地方。
  紧随其后的小型舰队里面肯定也少不了大明的那些大型利益团体,他们的产业在朱棣治下被清算一番,虽然没有罚款,但是以后因为要按章纳税的原因,利润肯定会有所减少,朱棣的这次南洋大开发也算是给他们的一个补偿。不然日后改朝换代受到的阻力必然会加大一些。
  在篡位这件事情上面,朱棣各个方面考虑的还是非常细致的,尤其是见识到了资本的力量之后,对待这种利益纠葛的问题,更是无比小心。
  等到他们在南洋的既得利益变得无法割舍的时候,有陆飞的无敌舰队在,只要稍加威胁和鼓动,让他们全线倒向朱棣也不无可能。
  印泥相比之下要更远一些,以目前的航海条件很难把更多的人从上个地方拉拢过来。
  而且进展太快,骡西亚还没被消化干净,原样复制的话,很难像上次一样捞到让人眼红的财富。
  陆飞带着舰队把印泥梳理一边之后,冥思苦想好久才决定把这里建成一个更奇葩的地方。
  永久免税,商人自治。
  免税这个条件目前来说对大明的商人还没有太大吸引力,大型的财团都有背景躲在朱允炆治下逍遥,朱棣治下的财团背后大股东几乎都是他自己,收税上来也是给自己来用,而小型商团又没有在这个遥远的地方独立存活的可能。
  而且不管拥有多少财团商队,带来的利润永远比不上国家税收,永久免税的话,一座城市根本无法维持。
  而商人自治,更是天方夜谭。
  强调中央集权的封建帝王,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一个地方存在。
  所以这个决定一出,几乎遭到了所有手下的反对。
  只有朱陶若有所思。
  一次开会结束,朱陶问陆飞道“大人对四殿下的信心这么充足么?”
  陆飞算算时间,离朱棣发作应该也没有多久,而且朱陶对朱棣也算是死心塌地,开玩笑似得说道“第一次见到他,我捡到了一件宝贝,一直到这次出海之前才送给他,有了这件宝贝,怎么可能不成功。”
  朱陶也算是陆飞的老熟人了,对陆飞不靠谱的牛皮早就免疫,淡定的问道“什么宝贝这么厉害,难道还会是和氏璧重出不成?”
  陆飞一口气差点噎死,什么时候小道消息都传到这里来了,奇怪的看了看朱陶点头道“太没意思,被你一猜就猜到。”
  朱陶先是不信,但看陆飞神情不像撒谎吹牛,继而大惊,最后哈哈大笑表示要永留这座大岛。
  手握传国玉玺,执掌天下最强军队,治下百姓安居乐业,仓库粮钱满溢,对上一个理想主义的小屁孩朱允炆皇帝,怎么看朱棣的胜率也在五成往上。
  等到税收制度在全大明确立,生意越做越大的大明商人肯定会想方设法的减少自己的税收支出,到时候这里的免税制度就会变的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
  对朱棣来说,一个没有军队的商人自治州也不算是什么大的威胁,只要这里不组建军队,并且接受大明舰队驻扎的要求,这里应该会有好些年的和平发展时间。
  随着陆飞的南洋大开发,会把越来越多的大明商团利益绑在一起,这些也都是朱棣未来的一大助力。
  就算他们不倒向朱棣,在海外随便划出一片地方自立为王对朱棣也是一种帮助,因为两不相帮就是对朱棣的最大帮助。
  陆飞开辟出来的新天地范围越广,对朱棣帮助越大,想不受约束的肯定不止朱棣一个王爷,大明境内实力对比明显不占优的王爷们虽然不至于移居海外,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南洋开发日益成熟,拥有一片独立王国的诱惑也会变的越来越大。
  而能够实现他们自立为王这种梦想的,只能是拥有绝对控海权的朱棣。
  如果说南洋还在远洋舰队打击范围内,让他们没有安全感的话,等到陆飞一路开到澳洲,甚至美洲,这些一个来回就要半年以上的地方会怎么样呢?
  建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独立王国,这种诱惑力恐怕会增大不少吧。
  等到朱棣逆袭成功,对身边的人举起铡刀,开发出来这些地方,也算是让他们多一条逃生的道路。
  在印泥停住脚步的陆飞大摆筵席邀请跟随其后的所有大型商团首领,经过几天的密议之后,共同挑选出两支船队秘密开往陆飞所说的澳洲与美洲方向。
  因为南方商业集团被南洋大开发占住了大量的财力物力,虽然随着时间推移会毫无疑问的发生爆发式的增长,但是朱棣精准的抓住了这一时机,发兵南下直指京都。
  虽然也装备了火器,但是不论威力、射程、射速、精准度都和朱棣部下的装备相差了好几个层次,朱允炆的大军每战必败,朱棣飞速推进到京都城下,同时拿出传国玉玺以示正统。
  朱元璋都没有搞到的传国玉玺,让朱棣威望大增,本来还有些蠢蠢欲动的各方势力都选择了蛰伏。
  下令边军救驾被拒的朱允炆看不到获胜的希望,趁夜突围逃到了海上。
  远在印泥搞建设的陆飞还没听到消息,就被一直巡逻在南海上的朱棣第四舰队给逮了个正着。
  公元一四零二年,朱棣登基称帝,史称永乐大帝。
  朱棣为了统一大业,松开南海封锁圈,给大明境内的反对势力留下一线生机。
  站队错误的大明势力团体害怕朱棣站稳脚跟之后大开杀戒,在朱棣主动露出善意的同时,纷纷带着家眷出海,打算凭着在南海留下的产业以图东山再起。
  陆飞带着舰队回到大明祝贺朱棣登基大宝,然后交付一切头衔重回自己的学校当起后勤部长,再也没有露过面。
  印泥商人联合会在不久后成立,因为来自朱棣的巨大压力,商人联合会将眼光看向了更为广阔的世界。
  (全书完)
请选择充值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