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之间的敌视心理导致了原本相安无事的外星开发变得剑拔弩张,最后导致了一场没有流血的大战。
这也是实力超强的大国为了压垮实力稍差一些的强国的一个手段。
没有了来自外星的大量资源的供给,其战争潜力就大打折扣,最终会输在消耗上。
而且又是在遥远的外星,地球上的人感受不到,甚至都不知道发生了这样的事,也就无所谓了。
虽然公约规定,月球上的机器人不得装备武器,但各国都没有严格的执行,这边成为了大国动武的借口。
月球上的环境实在是不适合人类居住,所以都是机器人独自在运行。
月球离地球很近,可是战争瞬息万变,地面指挥会贻误战机,故而给了月球上的机器人很大的自主权,也就是拥有自我判断的高级人工智能。
限于各方的阻力以及防止万一机器人造反后会拿着大威力的武器对人类不利,所装备武器也都是些简单的枪炮。
地面指挥又有可能贻误战机,便就完全交给机器人自行决断,只需启动作战模式即可。机器人不像人类那样,既可以犯最低级的错误,纵然拥有巨大的优势也给打成败仗;也可以出奇制胜,使出叹为观止的谋略,将指挥变成艺术。
它们指挥根据掌握的对方的情况,己方的情况和地形等因素做出最为合理的部署,不犯低级错误,也不会大胆派出奇兵,以少胜多。和他们打,就是真的派出奇兵也不会有好下场,尽可能做到周到合理的布局,可乘之机几乎没有。相反,派出奇兵的一方会因为打破了均衡的态势而给敌以可乘之机,加剧了失败的步伐。
那么谁来指挥了?一个英明神武的机器人头领?真有这一天就意味着机器人已经觉醒了,开始了和人类的大战。
那可不是一件好事。
机器人不可以有首领,也不需要有首领。它们采取的是蚂蚁、蜜蜂这样的昆虫的生存之道:每个成员都会自觉的投入到最需要的工作中去。
生产的时候如此,打仗的时候也如此。
囿于条约的限制,战斗级的军用机器人数量都很有限,而且武器装备也很简单。但是只要都在一个水品线上,这也不算一个问题。无非就是基本回归到人类的冷兵器时代,“可惜绝大多数人无法看到,这是多么壮观啊!”一个君主赞叹的。
有限的战斗机器人作为突击力量,单独组成一支突击队,专门突击对方的薄弱之处。战斗机器人自不必说是为了战斗设计制造的,身高三米,四条腿可以快速灵活的奔跑在各种地形上,且不分前后腿,掉头都省了;四条胳膊可以独立运转,同时作战,不留任何空档死角;装备多种热兵器器,以及用来在弹药打光后使用的重锤重斧和巨矛等冷兵器,尤其是对付那些临时充当战斗工具工程机械们,这些还是很有用的。
临时被征调充当战斗工具的工程机械有挖掘机类,自卸卡车类,钻探打孔类。让它们参加战斗就只能是一场钢铁的大冲撞,在月球这样一个无声的世界,无声但又无比激烈的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它们与地球上的同类看上去更加的粗狂,棱角鲜明,外表没有涂刷油漆,金属的颜色配着外表更加的冷酷狰狞,大编队密集的驰骋在广袤荒凉的月球大地上。
单一一条战线上就可能有几十万乃至几百万辆的这些车辆,履带式的车轮在崎岖的路面上行驶的并不快,缓慢的向前推进着。
工程车辆最大的能耐当然是干活,而非打仗。最为高度智能型的机器人,盲目的硬碰硬是最不明智,对不起它们的智商的。相对弱势或者兵力被牵制住的一方,则会利用地形在边境线上,用他们的特长——挖掘和运输的本领筑起一道乱石堆砌的城墙,挡住入侵者的脚步。
卡车对卡车的战斗只是简单的撞击,头对头的硬撞,输赢就看谁的车头更硬,那太侮辱它们的智商了。
碰撞是讲技巧的,如果只是一字排开,然后相互对撞,壮观是壮观,那还要智能干什么。尽量撞击最薄弱的部位,这才能体现智能的作用。
偌大的一块平原,无数的车辆,一对一追逐的,多辆围攻一辆的,有的一开始是追逐者,但转眼被追逐者一个急转弯,又成了猎手。你追我逐,颜色又都是灰黑色,都差不多,乱的根本分不清谁是谁,只有当事的机器人们知道,朝着自己的目标,运用一切技能,千方百计撞击对方的薄弱部位。
倘若谁能有幸在低空观看,他一定会被这场面弄得目不暇接。几万平方公里熔岩平原,上百万辆重卡看不出任何秩序的撞来撞去,遍地都能见到因为被撞到了能源系统而爆炸的火球,只不过月球上没有空气,火球瞬间就消失了。
整个大地都在颤抖,只不过一丝声音都听不到,否则就能为这壮观的景象增添更震撼的效果了。
挖掘机和掘进机械的速度慢,不适合追逐,也无需那样做。他们的粗壮的机械臂就是一件武器。两台机子俨然比武的剑客,攻防转换,招架出击,略显笨拙的你来我往,相互挥舞撞击,强烈的冲撞能把机械臂上的铲斗等物体震飞出很远,谁倒霉的话就会被砸个正着。
钻孔破拆类和挖掘类的都一样,钻头和震捶根本没有时间对准对付,起不到作用,只有硬碰硬,胜负则要看地形和智能的水平,计算稍微慢了那么一点,而且不是最佳的攻击路线,就会吃亏。好在皮糙肉厚,胜利的一方也会浑身是伤。多打一就不用说了。
这样硬拼的作战,人多的一方基本能确定胜利,虽然是惨胜。
战斗机器人的任务便是灵巧的解决掉对方车辆的探测装置和履带,瘫痪掉对手。无人的车辆,摄像头,雷达一旦被干掉,就只能任人宰割了。“眼睛”不能完全藏着,虽有保护,但仍旧很脆弱。战斗机器人要比拼的是射击的精准度,最少的弹药浪费就是最接近胜利的。
这支数量巨大的车队保持着井然有序的阵型,路有多宽,车队的宽度就有多宽,一个巨大的长方形。车辆的颜色与月球的颜色相差不大,加上卷起的灰尘,只能看到一股流动的、绵延上百公里的灰色的洪水,快速的向着目标奔流而去。
到了目的地,后面的车子整齐流畅的一辆接一辆向两边分流,仍旧像是水流沿着低矮的地势流淌,最终汇集成一个大大的圆形,一个包围圈。只是这个圆圈并不完美,最先抵达的毫不减速的径直往前冲,圆的顶端还未封合,底端则已经凹进去了。
正面的方位正对着太阳能阵列,那些并不坚固的太阳能电池板在这一大群的重卡的面前不堪一击,一个又一个被撞飞,摧枯拉朽的,完全就是一场破坏的狂欢,收割麦子一样成片成片的推倒在地,狂飙突进,直到完全被破坏完。
破坏完太阳能阵列,车队一直向前,前往下一站,连片的工厂区,汇合已经到达的其他车辆,夹击那些相对高大的厂房。
这可要比割麦子一样的破坏太阳能阵列困难多了,相对坚固的厂房,开足马力穿墙而过倒是没问题,可是被撞倒的厂房会将其埋在里面,甚至会砸坏。
工厂区虽然没有太阳能阵列的规模大,却也是很大的一片,没个半天休想转完一圈。但是来毁坏的车辆也足够多,从四面蚕食,一直向中心推进。
月球的引力小,车辆可以造的更重,厚重的钢板把卡车弄得倒像是坦克,可以轻易的穿过厂房的墙壁。
按照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原则,本不应该将卡车造得这么厚重,由此可以看出都是各怀鬼胎。
墙壁被全速冲撞的重卡撞出一个又一个的大洞,无声的从一面墙一头撞进去,再从另一面墙破墙而出,车头上还挂着里面的机器设备的残骸。
后面的车辆自动的顶在前面的车辆的车尾,一辆接一辆,形成强大的推力,想要硬顶开。但是没过多久,就再也推不动了。一层又一层的围堵,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混乱无比。夹在里面的根本动弹不得,完全被限制住了手脚,失去了作用。重卡是没有用了,剩下就看驼在卡车上的的破拆机械和战斗机器人了。
对付坚固的对方的重卡,破拆机械也无能为力,只是如果挤在一起的对方的车上也驮着破拆机械或挖掘机械,则可以在这个特殊的比武场上一较高下。
战斗机器人则从这辆车跳到那一辆车上,寻找对方的战斗机器人或工程机械消灭。主动寻找的都是外围一方的战斗机器人,先消灭防守力量,接着消灭那些车辆。
所处的位置决定了战术的差异,最里层的不能打包围自己一方的车辆那样自己也会困在包围圈里出不来,结果还是一样的。
处在最外围的战术就是要尽最大的可能破坏尽可能多的车辆,让这些重型卡车变成巨大的钢铁的围墙,坟场的围墙,将里面的众多的车辆困死在里面。
夹在中间的全力迎战,而被困在最里面的在分析了战场形势后,战斗机器人也悉数上阵,和刚才还打得不可开交的敌人联手,利用数量优势,艰难的将最外围的战斗机器人消灭了。
但是难题随之而来,任它们开火打坏一些重卡的探测和传动系统,瘫痪掉也毫不退缩,依旧顶在那儿。
攻击停止了。如果将它们都打瘫痪,结果还是一样的被困死在这里。愣了一会儿,不管是谁带的头,战斗机器人们纷纷越过宽阔的“围墙”,朝着反方向狂奔。围魏救赵,唯今只有这一招可以使了。
这招果然奏效了,最后面的重卡掉转头来追击战斗机器人们。但是还不能开火,必须等到合适的距离。车子的速度更快,很快就追上来了,一字排开,俨如围猎鹿群撵着战斗机器人跑,并逐渐形成圆弧形,意欲包围。
论速度战斗机器人跑不过卡车,逐渐被围在了包围圈中。但是它们身手灵活,闪展腾挪,在周旋中寻机敲掉探测系统和动力系统。弹药在之前的战斗中打得差不多了,只能用冷兵器了。卡车虽然笨拙,可是前后左右都是,稍不注意就会被撞上。
围堵的车辆少了,里面的就冲破了包围圈,巨大的铁板松动了。
力量的平衡被打破,秉承利益最大化原则的机器人们都变得疯狂,向着每一个有机可乘的地方扑过去,就像是借得虎狼闻到了血腥味。
第十三章:月球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