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妹,这对玉镯是我偶然所得,听闻皇妹喜好这些精致物件,便想着送与皇妹,为前些日子错过了你的生辰赔罪。”
太子的语气轻柔。
没有哪一个女人对首饰有抵抗力的,哪怕这人是文成公主。
她微微一愣,随即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惊喜与感激:“太子哥哥如此破费,真是让我受宠若惊。这玉镯实在是太美了。”
说着,她接过玉镯,轻轻把玩。
太子见文成公主收下礼物,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接着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皇妹,如今宫中诸事繁杂,难免有些小人会趁机兴风作浪。就说近日听闻的那些关于皇室的谣言,实在是让人头疼。”
若不是才知道李文殊在外面散播舆论的事情,文成公主还就真听不懂这话里的意思,但是此刻,她立刻听出了太子话里有话,但以她的身份,应该是不知道这些东西的,于是一脸困惑:“是什么谣言?很严重吗?那父皇岂不是很苦恼?”
太子叹息:“是啊,父皇震怒,皇家颜面,岂能儿戏。皇妹素来得深的父皇的欢心,而且皇妹在宫中素有人望,若皇妹能在一些场合为皇室正名,想必那些谣言便能不攻自破,也算是为父皇分忧了。”
一听到自己可以为父皇分忧,文成公主觉得这也算是做女儿的一片孝心了,于是询问:“那我要如何做呢?”
太子见文成公主已然上钩,心中暗自得意,面上却依旧保持着沉稳的神色
他微微向前倾身,声音放低,似乎生怕隔墙有耳:“皇妹,如今市井之间流传着诸多对二皇子不利的言论,虽皆是李文殊那恶妇暗中指使散播的谣言,但却搅得人心惶惶,朝堂局势也变得微妙起来。”
文成公主柳眉轻皱,眼中满是担忧:“竟有此事?这李文殊实在是太过分了!可我一介女流,在一些场合又该如何为皇室正名呢?”
太子微微一笑,从怀中掏出一封密信,递到文成公主面前:“皇妹,这是我暗中收集的一些关于李文殊阴谋的证据,你只需在合适的时候,将这些证据透露给几位朝中元老,他们自会知晓如何处理。这些元老们对皇室忠心耿耿,定能借此机会揭露李文殊的真面目,还朝堂一个清明。”
文成公主接过密信,小心翼翼地将其收好,重重点头:“太子放心,我定会妥善处理此事。只是……此事关系重大,我还是有些担心。”
太子拍了拍文成公主的肩膀,安慰道:“皇妹不必担忧,一切有我。你只需按照计划行事,我已安排妥当,不会让你陷入危险之中。”
待太子离开后,文成公主坐在床边,眼神复杂地盯着那封密信。
她深知,自己已然被卷入了这场残酷的朝堂争斗之中,再无退路。
几日后,宫中举办盛大的中秋晚宴,华灯初上,歌舞升平。
文成公主身着一袭月白色锦袍,头戴凤冠,在人群中穿梭。
她的目光在宴会上不断搜寻,终于锁定了几位元老所在之处。她佯装不经意地靠近,手中轻摇着团扇,用极为隐晦的言辞将密信中的关键内容透露出去。
元老们听闻后,震惊之色瞬间爬上脸庞,手中的酒杯都险些滑落。他们相互对视一眼,眼中皆是愤怒与震惊,当即义愤填膺地表示定会彻查此事,还皇室一个公道。
然而文成公主的这个举动,早就落在了一直盯着的李文殊的耳目中。
李文殊得知此事后,怒发冲冠,猛地将手中的茶杯狠狠砸向地面,“砰”的一声脆响,吓得周围的侍女纷纷跪地求饶。
“好你个李文成,竟敢坏我好事!”
她咬牙切齿地说道,眼中闪烁着阴狠的光芒。
很快,李文成就迎来了李文殊的反扑。
弹劾文成公主的奏章如雪片般飞至皇帝案前。
朝堂之上,一位大臣站出,言辞激烈地弹劾文成公主勾结外臣,意图颠覆朝堂秩序,扰乱皇室根基。此言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脸色阴沉得可怕。
他最是忌惮皇室公主皇子们为了那个位置做点什么事情。
稍作思忖后,他沉声道:“此事关乎皇室颜面,务必严查,给朕一个交代!”
文成公主慌了,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一番为皇室分忧的赤诚之心,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父皇震怒,自己居然让父皇震怒了。
怎么办啊。
文成公主在宫殿内来回踱步,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满心都是恐惧与无助。她心中不禁泛起对太子的怨怼,本以为是为皇室除害,没想到竟是踏入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
而此时的太子,在东宫之中,表面上一脸忧虑,实则内心暗自得意。他深知文成公主陷入危机,这正是他计划中的关键一步。他对身旁的心腹谋士低语:“时机差不多了,是时候出面解救文成公主,让她彻底倒向我们这边。”
另一边,宋辞听闻文成公主被弹劾。
他微微叹息。
就知道,身为本文的女主,必定会吸引各方势力想要借她的势达到自己的目的。就是不知道这件事情是太子做的还是哪个皇子做的,但道理不会是二皇子。
二皇子这个工具人的各种谣言还在民间各种流传呢,就这点,就足够排除李文殊和二皇子合作这件事情了。
这个计谋也不知道是李文殊想的还是二皇子想的,还是有点头脑的。
宋辞深知,直接拿出证据或许会陷入对方的反制陷阱,必须另辟蹊径。
他静下心来,仔细梳理整个事件的脉络,回想起平日里与各方势力的接触,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心中逐渐成型。
宋辞首先找到那位弹劾文成公主的大臣。他没有直接为文成公主辩解,而是以一种闲聊的姿态,和大臣探讨朝堂局势。“大人,您此番弹劾文成公主,想必是为了朝堂安稳,这份忠心令人敬佩。可如今市井谣言不断,若不连根拔起,即便处置了公主,朝堂恐也难安宁。”
第四十一章 文成公主被弹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