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第九十四章 怎么限制?
  朱桢说道。
  “限制宗室人口的增长?”
  马皇后一愣。
  “这怎么限制?”
  “母后,儿臣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朱桢解释道。
  “一方面,是削减宗室的俸禄,让他们不能再像现在这样,无所事事,坐吃山空。”
  “另一方面,是鼓励宗室子弟自食其力,让他们去做官、去经商、去种地,总之,不能让他们成为国家的负担。”
  “桢儿,你的想法是好的,可是,实行起来恐怕很难啊!”
  马皇后叹了口气。
  “是啊,母后。”
  朱桢说道。
  “所以儿臣才说,这些想法还不成熟,需要进一步完善。”
  “那关于‘小冰河期’呢?”
  马皇后问道。
  “你有什么应对之策?”
  “母后,‘小冰河期’的事情,儿臣也考虑过。”
  朱桢说道。
  “儿臣觉得,咱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咱们要加大储粮力度,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灾荒。”
  朱桢认真地说道,眼神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第二,要鼓励百姓种植耐寒作物,比如土豆、红薯等,这些作物产量高,耐寒性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粮食压力。”
  “这【土豆】和【红薯】是什么东西?”
  马皇后打断了朱桢的话,疑惑地问道。
  “回母后,这土豆和红薯,都是儿臣从一本古籍中看到的。”
  朱桢解释道。
  “据书中记载,这两种作物原产于海外,后来才传入中原。”
  【鉴于大环境如此,】
  “那这古籍现在何处?”
  马皇后追问道,眼中闪过一丝急切。
  “这……”
  朱桢犹豫了一下。
  “母后,那本古籍已经被儿臣不小心弄丢了。”
  “弄丢了?”
  马皇后有些失望,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罢了,丢了就丢了吧,你继续说。”
  “是,母后。”
  朱桢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第三,咱们要加强水利建设,提高农田的抗灾能力。”
  “第四,咱们要加强对‘小冰河期’的研究,争取能够提前预测,早做准备。”
  “嗯,桢儿,你说的这些都很好。”
  马皇后赞许地点了点头。
  “不过,这些都是应对之策,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小冰河期’的问题呢?”
  “母后,‘小冰河期’是一种自然现象,咱们恐怕很难从根本上解决。”
  朱桢说道。
  “不过,咱们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它的影响,减轻百姓的负担。”
  “嗯,你说的对。”
  马皇后点了点头。
  “桢儿,你还有什么想法,都一并说出来吧。”
  “母后,儿臣觉得,咱们还可以鼓励百姓迁徙到南方去。”
  朱桢说道。
  “南方气候温暖,受‘小冰河期’的影响较小,百姓到了那里,可以更好地生存下去。”
  “嗯,这个办法也不错。”
  马皇后说道。
  “桢儿,你真是长大了,考虑问题越来越周全了。”
  “母后过奖了。”
  朱桢谦虚地说道。
  “儿臣也只是尽自己的一份力罢了。”
  “好孩子,你有这份心,我和你父皇就放心了。”
  马皇后眼中满是赞赏,语气温柔。
  “桢儿,你说的这些办法都很好,但是实行起来,恐怕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啊。”
  她轻轻地叹了口气,眼神中流露出担忧。
  “母后,儿臣明白。”
  朱桢点了点头。
  “但是,如果不改革,我大明迟早会被这些宗室拖垮。”
  “儿臣身为皇子,不能坐视不管。”
  他的语气虽然平静,却透露出不容动摇的决心。
  “好,好,好!”
  马皇后连说了三个“好”字,她紧紧地握住朱桢的手。
  “桢儿,你有这份担当,我和你父皇就放心了。”
  “母后,这都是儿臣应该做的。”
  朱桢说道。
  “只是,儿臣担心,父皇那边……”
  “你父皇那边,我会跟他说的。”
  马皇后说道。
  “你放心,只要你是为了大明好,你父皇一定会支持你的。”
  “嗯。”
  朱桢点了点头。
  “母后,时候不早了,您早点回去休息吧。”
  “好,你也早点休息。”
  马皇后说着,站起身来。
  “桢儿,记住,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以大局为重。”
  “儿臣谨记母后教诲。”
  朱桢躬身说道。
  马皇后带着宫女和太监离开了。
  朱桢一直将她送到门口,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才转身回府。
  他回到书房,继续思考着宗室人口和“小冰河期”的问题。
  他知道,这件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
  他还需要做更多的事情,才能帮助父皇,帮助大明渡过难关。
  “六殿下,您还不睡吗?”
  一个侍女走了进来,轻声问道。
  “睡不着。”
  朱桢摇了摇头。
  “本王总觉得,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
  “殿下,您已经做得很好了。”
  侍女说道。
  “您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你不懂。”
  朱桢叹了口气。
  “这件事情,关系到大明的未来,本王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殿下……”
  侍女还想说什么,却被朱桢打断了。
  “好了,你先下去吧,本王再想想。”
  “是。”
  侍女退了出去。
  朱桢独自一人坐在书房里,陷入了沉思。
  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但是他知道,自己必须要做些什么。
  为了大明,为了百姓,也为了自己。
  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一个个计划,一个个方案。
  他不知道这些计划和方案是否可行,但他知道,自己必须去尝试。
  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只有这样,才能让大明变得更好。
  夜越来越深,朱桢却毫无睡意。
  他的脑海中,不断闪现着各种念头,各种想法。
  他时而眉头紧锁,时而面露喜色,时而又陷入沉思。
  他就这样,一直坐到了天明。
  当第一缕阳光照射进书房的时候,朱桢才惊觉,自己竟然一夜未眠。
  他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身体,然后走出了书房。
  “殿下,您这是要去哪里?”
  一个太监看到朱桢出来,连忙问道。
  “去奉天殿。”
  朱桢说道。
  “可是,现在还早,还没到早朝的时间呢。”
请选择充值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