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几盏孤灯,在夜风中摇曳。
朱标独自一人走在回宫的路上,他的心情沉重无比。
他不知道该如何向父皇交代,更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宗室人口的问题。
“四弟,你可千万不要有事啊。”
朱标喃喃自语道。
他抬头望向夜空,只见一轮明月高悬,清冷的光辉洒在大地上。
“大明的未来,究竟在何方?”
朱标心中充满了迷茫。
他加快了脚步向着自己的寝宫走去。
这一夜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朱元璋独自一人坐在御书房内,他的面前摆着一堆奏折,但他却无心批阅。
他的脑海中,不断回想着朱棣那愚蠢的回答,还有那令人心惊的推算结果。
“二百六十年?
真是可笑!”
朱元璋冷哼一声:“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增长下去,用不了两百年,我大明朝的宗室人口,恐怕就要超过百万甚至千万!”
“到时候,整个天下都是咱的子孙,那还要百姓做什么?
还要军队做什么?
还要朝廷做什么?”
朱元璋越想越害怕,他不敢想象,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大明朝会变成什么样子。
“不行,绝对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朱元璋猛地一拍桌子,“咱必须想办法,解决宗室人口的问题!”
他站起身来,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
他的眉头紧锁,脸色阴沉得可怕。
“宗室的俸禄必须削减!
那些不合理的俸禄全部取消!”
朱元璋自言自语道:“还有,宗室的爵位,也不能再世袭下去了!
必须改为降级袭爵,甚至是取消爵位!”
“可是,这样做,会不会引起宗室的不满?
他们会不会造反?”
朱元璋又陷入了担忧之中。
“不行,咱不能心软!
为了大明朝的江山社稷,咱必须狠下心来!”
朱元璋的眼神变得凌厉起来:“谁敢反对,咱就杀谁!
谁敢造反,咱就灭谁九族!”
“咱就不信了,咱还治不了这些不肖子孙!”
朱元璋的身上,散发出一股骇人的杀气。
“来人!”
朱元璋大声喊道。
一个太监应声而入:“陛下有何吩咐?”
“传咱的旨意,明天早朝所有在京的藩王,全部给咱进宫觐见!”
朱元璋的声音,如同寒冬腊月的冰刀,让人不寒而栗。
“遵旨。”
太监领命而去。
朱元璋重新坐回龙椅上,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孩子们,不要怪咱心狠,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们好,为了大明朝好。”
朱元璋喃喃自语道:“希望你们能够理解咱的苦心。”
他拿起朱笔,开始批阅奏折。
这一夜他注定无眠。
朱棣被拖回了自己的寝宫,太医们围在他的身边,忙碌着。
他的屁股上,已经涂满了药膏,但仍然肿得像馒头一样。
“殿下,您忍着点,这药膏涂上去,可能会有点疼。”
一个太医说道。
“嗯。”
朱棣咬着牙,点了点头。
他的额头上,布满了汗珠,脸色苍白如纸。
“殿下,您这次怎么惹得陛下如此生气?”
一个太监小声问道。
“我……”
朱棣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总不能说,自己是因为一道算术题没做对,才被父皇打的吧?
“行了,你们都别问了。”
一个年长的太监说道:“殿下现在需要休息,你们都退下吧。”
太医和太监们都退了出去,房间里只剩下朱棣一个人。
他躺在床上望着帐顶,心中充满了苦涩。
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也不知道大明的未来会怎样。
“父皇,儿臣真的错了吗?”
朱棣喃喃自语道,“可是,儿臣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啊!”
泪水从他的眼角滑落,滴落在枕头上晕染开来。
夜静悄悄的。
只有窗外的虫鸣声,一声声地传入他的耳中。
朱棣缓缓地闭上了眼睛,他希望自己能够睡着,希望醒来后,一切都会好起来。
可是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奢望。
大明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他也还有很多的苦要吃。
他翻了个身将脸埋进枕头里,无声地哭泣起来。
哭声在空气中飘荡,打破了御书房的宁静。
夜深了,御书房的烛火却依旧跳动着不安的光影。
朱元璋手中的鞋子颓然落地,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是他沉重怒火的叹息。
他胸膛剧烈起伏着,粗重的喘息声在寂静的御书房内格外清晰,像一头暴怒的雄狮余威犹在。
朱棣狼狈地趴伏在地上,身体随着每一次抽泣轻轻颤抖。
他紧紧地闭着嘴,像一只受伤的小兽,独自舔舐着伤口。
朱元璋居高临下地看着他,手指颤抖着指向朱棣,那手指仿佛一把利剑,直指他的心房。
“你给咱好好反省反省!”
他的声音嘶哑,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喉咙深处挤出来,带着压抑不住的怒气:“什么时候想清楚了,什么时候再来见咱!”
说完他猛地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出了御书房,只留下一个沉重而决绝的背影。
李善长和刘伯温站在一旁,看着眼前这狼藉的一幕,心中五味杂陈。
他们低着头,像两个做错事的孩子,等待着暴风雨的来临。
朱元璋的怒火,他们不是第一次见识,但这一次却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猛烈都要可怕。
“殿下,您没事吧?”
许久李善长才缓缓开口,声音干涩带着一丝试探。
朱标没有回答,他缓缓地走到朱棣身边,轻轻地将他扶了起来。
朱棣的身体软得像一滩泥,几乎所有的重量都压在了朱标的身上。
他的脸上泪痕未干眼神空洞,仿佛失去了灵魂一般。
“四弟,你……”
朱标想要安慰他,却发现自己根本说不出话来。
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四弟,那个平日里活蹦乱跳、机灵古怪的四弟,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走,大哥扶你回去。”
朱标的声音哽咽,他搀扶着朱棣,一步一步地走出了御书房。
李善长和刘伯温默默地跟在他们身后,心情沉重无比。
他们看着朱标和朱棣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担忧。
第九十一章 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