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的骑兵两天就到达了河阳,一经查探,发现驻守孟津关的有一万敌军,领军的将领叫李蒙。
别看这小小一万的敌军,如果是在普通战场上那不值一提,可是放在小平津和孟津这样的关口,那可比百万雄兵。
这孟津关是黄河边的一个古渡口,它在渡口南岸,背靠邙山,面朝黄河,居高临下是绝对的易守难攻之地。
过河都是需要船渡的,士兵们在船上的攻击,顶多就是能射箭而已,对于居高临下的关隘基本没有杀伤力,但是却要承受关口上敌人的箭雨和滚石的威胁。而且登陆的地方狭窄,就算顺利过河,队伍也无法展开,更不要说弄什么大型的攻城器械了。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事是渡船来回一次不但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投送的兵力也有限。
按赵云现在找到的船和士兵们自己制作的木筏来算,一次只能运送八千人左右。这还算是非常多的了。
因为水流的关系,渡船一来一回需要从下游重新把船拉到上游渡口,这需要很长的时间,也就是说前面投送的八千人可能已经被敌人打光了,你的第二趟八千人才能到达战场。
所以这才是这孟津关易守难攻的最大原因。
张淳来到黄河边,看到孟津关的地势,心里也是一凉。
勘查完地形,张淳又召集几个将领来商量对策,看能不能想到什么好办法过河。
关羽几人看着地图,一筹莫展,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看孟津关墙也不过三丈而已,让我领一船先锋,趁夜用云梯翻上城墙。只要支撑一时半刻,大军压上,定可攻破!”张飞是个粗人,想出来的办法也很简单,不过这个时候也的确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
这个时候的一丈大概两米多一点,三丈不过七米高,普通的梯子是可以爬上这个高度,不过能不能顺利上到城墙,那就不好说了。
“渡船目标太大,即便是夜里突袭,也会被敌人发现,根本做不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而且岸边陡峭,夜里进攻对我们更为不利,我觉得这孟津关,还是要硬闯的。”赵云不支持张飞的夜袭计划。
“王爷,我练了一个铁盾阵,可以顶着敌人的矢石前进,为大军开路。但是铁盾阵长于防御,弱于进攻,只能吸引敌人火力,不能突破敌人防御。”张郃这时候说道。
“怎么样的铁盾阵?只要你能吸引敌人的火力,剩下的事就好办!”张淳怕的不是攻不下孟津关,而是怕士兵们伤亡太大。
“可以到军营去看一看!”张郃带着张淳和关羽他们一起出了大帐,集合了一个五十人的队伍,准备演示铁盾阵给张淳看。
五十个士兵,其中三十六个都拿了盾牌,而且盾牌的形状都不一样,站在外围的拿的是长盾,站中间的拿的是六边形的方盾,其余的十多人则拿的是长枪。
张郃一声令下,队伍马上往中心收缩,拿长盾的士兵围成一个圆圈挡住外围,而拿方盾的士兵则把盾牌架在长盾上,形成一个穹顶,护住上方,像一个龟壳一样。
每个盾牌的四周都有相互卡扣的口子,阵型摆好之后,士兵们扣上卡扣,即便倒下一两个人,阵型也还保持完整。
张郃大喊一声:“守!”士兵们把长盾放到地上,盾阵里除了长枪眼,一点缝隙都没有。他又喊一声:“动!”长盾被抬起来二三十公分,整个盾阵里的人一起动,可以慢慢地朝前推进。
而且不止是圆形阵,还可以组成三角形,弧形,箭行各种阵型。这对敌人的弓箭,投石,滚木这些都有极好的防御能力,简直是坚不可摧。
“哈哈,张郃将军果然厉害,能连出这样精妙的盾阵!这攻打孟津关的先锋,就由你的盾阵来担当!如果攻下孟津,给你记首功!”张淳看完张郃的盾阵演示,心里大喜。
第72章第七十二章孟津之战大炮神威
现在有了最坚固的盾,张淳还需要最锋利的矛,而这支矛,自然是他刚从王能手里接过来的那门大炮!
通过测试,这门大炮的最大毁伤距离是四百米。虽然比起现代的炮弹差得很远,但是这已经是经过了几年的精心研究的结果了。
孟津渡口的黄河宽度大概是一千三百米,大大超出了大炮的射程,所以大炮被张淳搬上了船。
因为船只有限,张淳让各部都挑选了精锐作为第一批渡河的突击队。然后召集各位将领,做了非常仔细的部署。
“明日巳时三刻登船渡河,张郃张飞各领一支铁盾阵做先锋,赵云领五百精锐做登城突击队,关羽领六千人马做后援。”
“渡河之后,张郃张飞以盾阵为掩护推进到城关下。到时候我会用大炮轰破城门,你们盾阵冲进城门,赵云领突击队翻上城墙。”
“破城之后你们一定要撑到关羽的援兵到达,只要守住城墙,我们就能胜利!”
计划下达,各营马上准备好酒好菜,士兵们酒饱饭足,好好睡了一觉,第二天早上,孟津之战就开始了。
张淳还从来没有这样硬碰硬的打过一场战斗,看到这天天气晴好他算是松了一口气。放心地上船和赵云一起渡河。
黄河河面宽阔,没有什么遮挡,敌人很早就发现了张淳他们的动向,在孟津关口上严阵以待。
张郃和张飞他们是第一艘船,刚靠岸,敌人的箭就射了下来。张飞踢开准备好的登船梯,第一个冲了上去,他盾阵的士兵急忙跟了上来,布好盾阵,缓缓朝城墙靠近。张郃也不耽搁,组织起另一个盾阵,和张飞并排进攻。
张淳和赵云是第二艘战船,他把大炮放在最上面的甲板上。船一靠岸,赵云领着自己的士兵就跳上了岸,而张淳却还留在船上等待时机。
第11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