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军对战时期,会有人想到有人利用信鸽来传递信息,会有军中的斥候爸敌军阵营中飞出来的信鸽射下来,但是有谁会在乎敌军阵营里飞出来的小燕子和麻雀呢?
只是在心中略微的想一想,慕容连成的心中就会十分的火热,然而苏灿灿他们不在他的身边,慕容连城也就只能想一想罢了。
在慕容连城惦记着苏灿灿的鸽子和小燕子的时候,大凉城中,被慕容连城惦记着的苏灿灿,此时此刻正在和慕容涯与穆如风站在太守府前,看着城中的百姓们,携老扶幼的前来领肉。
经过几天的准备,终于把前期的工作都准备好了,这一场大家期待已久的分肉活动,终于在万众瞩目的期待下开始了。
柳如迪在计划章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寻求最大的公平了,他是知道苏灿灿的为人的,万一做的不好,惹恼了苏灿灿,他相信苏灿灿她一定能把大家折腾的谁都不幸福的,所以为了避免麻烦,何不一开始就做到最好呢?
而且柳如迪与慕容涯的年龄差距相差不是很大,身为丞相之子,他还是有眼光能看出来很多东西的,比如太子慕容涯在苏灿灿的帮助下,一定会牢牢坐稳东宫的位置,等到慕容连城百年之后,他一定会平稳安全的坐牢那一把龙椅,其他的人纵使不甘心,也依然无法掀起多大的浪花来!
那么,给自己一个如何的定位,如何让自己过得更好一点儿,这就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了。
聪明的人永远都能看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哪里,聪明的人永远都有自知之明。
不聪明的苏灿灿现在还没想到这么遥远的事情,她不是不知道,慕容连城正在把她和慕容涯绑在一起,从她决定和穆如风在一起的那一刻,哪怕慕容连城不把他和慕容涯绑在一起,他们也已经站在了同一条船上。穆如风身上的太子的痕迹实在是太严重了,别人想要忽略也不可能!
而苏灿灿真正不考虑这些的原因并不仅仅只是这些,慕容连城的年纪实在是太轻了,他才仅仅只有二三十岁,古代人的寿命虽然比较短,但是一般来说,想要活个四五十年还是没有问题的。
皇室的人,坐拥天下无数的资源。如果能够好好整顿皇宫的环境的话,想要活得更长久一些也是没有问题的。
苏灿灿就知道,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几个皇帝还是很长寿的。比如说清朝的乾隆,康熙,比如汉武大帝,比如唐高祖李渊,比如马上皇帝忽必烈,还有整个人,封建王朝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比如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比如苏灿灿最喜欢最敬佩的皇帝明成祖朱棣,比如苏灿灿最讨厌的皇帝汉高祖刘邦等等,以上这些皇帝,无一例外都是长寿的皇帝。
有这么多的例子,苏灿灿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慕容连城注意的话,他完全可以活到很大的年纪。
慕容连城还可以活那么久,即便假设他只可以活到四五十岁,他也还有最少二十年的寿命,所以说苏灿灿又何必考虑那么多呢?现在就选择站队的话,也实在是太早了一点儿。
更何况苏灿灿认为,在历朝历代,皇子们对于龙椅的争夺战之中,最聪明的选择就是完全彻底的忠于皇室,永远只忠于在任的皇帝。
就在他们想着杂七杂八的事情,给自己的思想开着小差的时候,底下分肉的场地里面,一片喧哗声大起。
苏灿灿和慕容涯不约而同的皱起了眉头,难道今天这样的场合里还有人敢捣乱闹事吗?而且还是不怕死的和军队对上,到底是谁这么有勇气,苏灿灿都迫不及待的想和这位,或者是说这些勇士认识一下了!
第一百八十二章:功德碑(1)
苏灿灿让人把这些大户们捐献的物资全部都登记造册,然后立一块大大的功德碑,如果一块功德碑写不下的话,可以立五块——县衙门口立一块,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口的位置各立一块。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
人来的时候赤条条来,除了父母的期待什么都带不来,人走的时候赤条条走,除了亲人的怀念什么都带不走。
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在世上活一遭呢?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于是,很多人活在这世上的目的,就变成了追名逐利。
或者是给子孙后代留下几辈子也花不完的钱财,或者是能够名留青史。哪怕人死了,也有无数的人能够记住他所做过的事情。
现在这些人之所以这么做,他们所追求的,不过就是为了扬名立万罢了,不过就是为了图一个好名声罢了。既然如此,苏灿灿又有什么理由不成全他们呢?反正他们已经捐献出来了物资,百姓们得到了既得利益,有好处落到了实处,苏灿灿并不介意让这些人名扬天下。
如果这么做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做好事的话,苏灿灿甚至会主动帮助这些人名扬天下,因为有他们的帮助之后,会有更多的人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
只要给大凉城中的百姓们捐献物资,不论出多少,都会被公主殿下刻入功德碑之中,不仅仅会立在四个城门的入口处,更有支持力度最大的前一百个人会被刻入立在县衙门口的那块功德碑之中。
公主殿下亲口允诺给立的功德碑啊,这说出去是多么有面子的一件事情啊,这是多么隆重的天恩浩荡啊,这是对他们行为的一种表彰。
这种荣誉在平时可是十分难得一见的,更何况兴宁县主还是民间走出来的公主,她在民间也有很大的声望。不仅仅只是如此,她在皇帝陛下的面前也是一个大红人。
如果能得到兴宁县主的青睐,那么还用发愁今后的生活会过得不好吗?
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了能够得到一个在兴宁县主面前表现的机会,而争的头破血流,大打出手。
现在兴宁县主主动抛了一个橄榄枝出来,他们怎么能够不紧紧的抓住这个机会呢?
就像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样,哪怕在古代并没有后世那么快速便捷的交流沟通的渠道,可是消息还是还是想长了翅膀一样的顺着风飞了出去。
当兴宁公主要为捐献物资的善心人立功德碑的消息传出来之后,所有的人都激动和兴奋了起来。
大凉城之中不知道有多少当地的世家宗族,处心积虑的想要给自己挣得一个好名声。
第25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