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马良等人来到,陶新问道:“如今大军压境,诸君可以良策御敌?”虽然知道陶新叫他们来的目的,他们作为这方面的专家,也做过许多猜想和假设。但他们都不敢太肯定自己的想法,甚至否决自己的想法。所以都不敢在陶新面前提出来。
这个不是算一道数学题,做错了大不了重写。弄不好,便是万劫不复。所以他们不得不谨慎对待。这场博弈,对方是高手中的高手,一着不慎便会满盘皆输。
见他们不语,陶新是又急又气,直想骂人。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做一个好君主那么难了。什么叫体恤下属?不是和平的时候嘘寒问暖,而是战争的时候宽容他们的过错。他们不说话,表明他们有自知之明,至少不会给你乱出主意。这是做臣子的对主公起码的负责,这样的臣子,不应该宽恕吗?
一口气提到了嗓子口,又压了回去。陶新忍着没有发火,也沉默了。他也在想对策。陶新有个原则,自己做过的事情不会去后悔。所以这种大事的决策,还需要他来拿主意。至少不管是什么结果,他都不会去怪别人。
拿出地图看了看,又抬着脑袋望望天花板,或者背着手转两圈,又或者低声沉吟两句。见陶新低头苦冥,徐庶等人惭愧悍然。作为人臣,不能为君分忧是臣子的过失。他们窃窃私语,小声的讨论了起来。
时间一点点推移,大堂之内的讨论声越来越大,有人甚至争论了起来。一个个方案提出来,又被否决。陶新此时有些烦躁,徘徊了几步后径直走到了外面。
人在烦躁的时候,心里面憋着一口闷气,总想着怎么样发泄出来才畅快。所以后世才会有那么多花样多端的场所,供人们尽情的发泄,尽情的狂热。但这么没有,陶新不可能在这个年代去建一个酒吧之类的发泄场所。所以只能采取最简单的方式——登高。
杜甫曾在晚年作诗《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一个多病繁霜鬓的老人,心中憋着忧国忧民,来到高处抒发自己的情怀。可见登高愿往,是最自然最环保的发泄方式。
陶新没有欲穷千里目的想法,也没有更上去的一层楼。一个人默默地走出太守府,不知不觉来到了桂阳山脚下。桂阳山不高,高程在四五百米左右,算是这一片比较高的山了。不知道哪位有才的设计师居然让它作为桂阳城的一面天然城墙。
陶新上去过一次,是陪田琴去野营的,心情和这次截然不同。
既然来到了山脚下,走上去做作也不错。心烦的时候,一个人静静的坐一会儿,发个呆绝对是不错的选择。桂阳山的西侧悬崖边有一片怪石,坐在上面可以看的很远。
远处的山是铁青色的连成一片,带着蒙蒙轻雾。仿佛一个巨大的怪兽张着大嘴肆意的嘲笑着自己。有微风轻轻吹来,带着些许凉意,淌过脸颊。轻如秋天的凉意,带着些许苍凉。柔似晚风扶柳,轻轻弄依柔。
被凉风一吹,心中的忧闷随之稍稍减散。轻轻吐出一口浊气,将这压抑消散的巍巍青山之中。
时间一点点流逝,陶新静静的坐在悬崖边上,似乎忘记了自己来的目的,倒更像一个世外修者,在领悟天地的灵华。他不是想逃避困难,而是不想让困难成为自己不悦的原因。那种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发火,脾气变得很糟糕的人,其实和逃避者只是五十步和百步的区别。
天色渐渐变暗,来的路已经渐渐模糊。这时,一个人影缓缓出现在陶新背后的视线。来人不高,和陶新比起来还要矮半个头。只不过一撮性感的小胡子让他比陶新显得更有魅力。宽松的锦袍滑如柔纱,没有发出半点声音。深邃的眼神里,尽是智慧的光芒。不是徐庶,还能有谁呢?
有士兵看到陶新来了桂阳山,已经很晚了陶新还没有回去,于是徐庶作为代表来看看陶新。
当一个人的武艺提高后,他的其他感观也会变得很灵敏,陶新就是这样。徐庶踩在石头上,陶新已经知道有人来了。缓缓的转过身,见是徐庶,微微道:“元直,你来了?”
徐庶有些羞愧,道:“主公已经在此多时,臣……”他不是担心陶新想不开,而是担心陶新为这件事烦恼。不过见到陶新一脸平静,已经知道自己的担心纯属多余。
陶新微微一笑,不想在这种优雅的地方提退敌这种压抑的问题,于是问道:“元直觉得,此地景色如何?”
徐庶闻言,才始环视了一圈。他游山玩水去过不少地方,名山古迹也多有到访。这里虽然比不上那些大川名山,但也是一处不可多得的修身养性的好地方。不由赞道:“此地和风旭日,山青秀色,实是一处妙地。”
陶新接着道:“我欲在此建一座府邸,你以为如何?”
徐庶不知道陶新怎么会这样问,现在大敌当前,陶新怎么会有心思考虑这些事情呢。“难道主公已经想到了退敌之策?”徐庶心里揣思着。心不在焉的回道:“庶以为可以。”如今陶新不缺钱,建一座府邸而已。只要能退刘表大军,别说一座了,就算把这山上建满,没有人会说陶新。
陶新也不在乎徐庶心不在焉,和他讨论起了府邸的修建工程。陶新的想法是在这里建一座小三层别墅,然后再附属一些其他的建筑。这一片空地很广,根本不用担心缺地的事情。若是把太守府搬到这里来,那就是城中城了。不管是自己的家人,还是主要大臣家属,又多了一层保护。
第6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