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琬和刘巴都在零陵,陶新改时间会亲自登门拜访。对这种真正有才能的人,有时候放下架子也是值得的。自从汉朝搞了个党锢之祸后,许多有才能的文人谋士被埋没,他们急需要好的伯乐来发现他们。所以他们很看重知遇之恩,若是有人给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他们会为其奉献终身。
当然,天下在考察他们的同时,他们也在考察天下。遇到值得为他们出山的明主,他们会毫不吝惜的为其效力。
徐庶一愣,他一开始没有想到马良。因为马良太小了,如今还不到十八岁。马家是襄阳文豪,他在襄阳求学的时候,曾经拜访过马家。马家有五子,通常称为马氏五常。马良自幼聪明过人,头脑机智,深得常人佩服。因为他眉中有白毛,故乡里人为之彦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陶新依稀还记得,小学课文中那个神笔马良的形象。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马季常才能卓众,庶焉能不知。”徐庶道,“季常年幼,主公如何得知?”
陶新笑了笑,不回答。总不能说自己是从课本上知道的吧。
寒冬将至,陶新只带着甘宁和沙摩柯买了许多礼物,穿着便装去零陵烝阳寻访刘巴。
原本陶新不想待沙摩柯出来的,不过他是个闲不住的人,叫他天天枯燥的训练只觉全身难受。得知陶新又要出去,所以无论无和要陶新带着他。陶新拗不过,只好带着他一同前往,他甚至都不知道陶新这次出行的目的。
到了零陵,才知道陶新是来找人的。他是个粗人,搞不懂文人们干的事情。陶新明明身为一郡之主,位高权重,为什么还要亲自走这么大老远来拜访一介布衣呢。他甚是不解地问道:“主公,量一刘巴有何能耐,居然劳烦主公亲自前来。若是主公早说知我等,我与甘将军随便来一人,将他请来不就成了。”
陶新听后微微一笑,看着甘宁问道:“兴霸与沙将军想法一致否?”
甘宁回道:“真正的贤能明主,应礼贤下士。主公能不辞幸苦亲自拜访,可见刘巴有真才实学。主公此行不虚。”
陶新赞赏的点点头,他一直以为甘宁是一个帅才,只要稍加培养日后必能威震一方,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而周仓沙摩柯虽然勇武,但却顶多是个将才,带领一支部队绰绰有余,但指挥一场战争就望尘莫及了。
“自古治国者,必先治人。岂不闻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为一方君王,尚能礼贤下士,故有姜子牙相助,为八百年大周奠定了基础。更何况我如今只是一个小小的太守呢。”
“比我有名望,比我有才能的人有许多,真正的贤士必然首先考虑投靠这样的人。若是我再像夜郎般鼠目寸光,傲然自大,贤能之士必然滞足不前,投靠他处。没有人才的辅佐,桂阳很快就会被其他势力所灭。尔等需牢记这一点。”陶新恳切的说道。
“谨遵主公教诲。”甘宁和沙摩柯两人抱拳,谨记陶新的话。沙摩柯虽然有些不大明白,在他的认识中,打仗不就是看谁的兵多,谁的兵强吗?难道那些只会舞文弄墨的文人们,也会上战场?
虽然不解,不过却不怀疑陶新的话。跟着陶新这么久了,他真正从心里佩服这个年纪不足二十的少年。很多他们蛮族人都觉得吃不消的训练,这个少年硬是带头完成。蛮族崇尚强者,但真正强的不是人的肉体,而是人心。
谁能像陶新那样有事没事去查看下属,关心下属呢。这不是做作,而是陶新从心里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在他的心里,没有等级观念,没有种族之分,不论是自己的将领还是府上的下人,他都对他们很客气。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族,他都用同样的心态去对待。
试想,在这个封建战乱的年代,谁能做到这一点呢。
所以沙摩柯真正佩服的不是陶新多么会练兵,不是武艺和自己不相上下,而是陶新是一个真正的仁君,明主。
零陵郡的人口是桂阳郡的两倍,陶新很快就感受到了这一点。而且湘西民风彪悍,蛮夷众多。刘度白白占有这么好的一块地方却不会开发,手下也只有两三万守土之兵,却没有开疆之士。陶新暗骂刘度: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烝阳县刘巴的住处。很幸运,刘巴并没有外出,因为他老父病重,所以在家中陪父亲。他家世代围观,他爷爷是苍梧太守,他老爹也曾经做过江夏太守。只不过刘表不喜欢他老爹,所以被辞了回来。刘巴也因此不愿意做刘表的官,呆在这乡下已经有五六年了。
每日只和四方豪杰谈天论地,弹琴做赋。不过他不像黄承彦司马徽那样看得开,他空有一腔抱负却英雄无用武之地。所做辞赋,也都是怀才不遇的感慨。
陶新来到他家的时候,几乎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了。上有重病的老父,下有六七岁的儿童,全家只靠他一人支撑,生活穷苦不堪。
自己空有满腹经纶,却混到这个地步,他心中更加悲愤。这是个恶性循环,因为这样的心态,没几年就从那个衣锦光鲜的家族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陶新见到刘巴的时候,只见他骨瘦如柴,头发乱糟糟的,胡渣也好多天没有清理了。陶新还以为见到他爹了呢。这还像一个刚刚才三十岁的人吗?看看司马徽,虽然同样是隐居,人家活的多有滋味。
“不知三位来此有何贵干?”刘巴身材矮小,加上不修边幅,活像一个街边乞丐。
就这形象,是世外高人!!
沙摩柯怀疑陶新是不是走错门了。就连甘宁也有些怀疑,他所见的高人可都是气度不凡的。
“你就是刘巴刘子初?”沙摩柯粗声问道。
第2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