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很随性,也不认真,端起自己跟前的酒微微示意了一下。
陶新又问:“二位既知我名,想必也知道我欲往何处?”
“豫州颍川否?”年轻者凑前问道,见马秀呆滞的目光,他忽然爽性笑了起来,“呵呵……”
两人一人沽了一壶酒,携手高歌离去,歌曰:“高官厚爵兮,与我奈之何……”
第9章现场作诗
“主公,此乃何人,竟然知道我等来历及去向?”二人走后,马秀连忙问陶新。
陶新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仔细听他们吟唱的歌词,心想:这两人一定是世外高人,因为厌倦世俗凡尘,所以在这里“无花无酒锄做田”。
荆州是个相对安定的地方,可以陶冶情操的名山名水不少,所以许多世外高人都喜欢来这里避开凡世。其中好多都是大儒马融的弟子,他们虽有框国治世只能的,但却不愿意出仕。
最著名的当然要数水镜先生司马徽,他的才学,不可估量啊。
算一算自己的行程,也拆不多到襄阳地界了,陶新有些猜疑:刚才那两人,是不是就有司马徽!
正好店家来上酒,陶新借机问道:“店家,此处是何地界?”
店家很热情,加上陶新并没有为难他,所以对陶新很有好感,回答道:“此处便是襄阳县隆中亭了。”
“隆中,果然是隆中!”陶新大喜,接着问道:“刚才那二人?”
“噢,刚才那二人,具是此处名士。”店家答道,“年长者乃黄承彦,另一人便是襄阳水镜先生司马徽也。”
与自己猜测的不错,陶新心中暗喜。虽然这两个人都不愿意出仕,但他们都是真才实学之人,陶新愿意一试。刚才他们说出自己要去哪里,也就是说他们已经知道徐庶就在自己帐下。若是能把他们也召到自己帐下,那还何愁天下不得呢。
“黄先生是不是有一女,年方二八,容貌甚美?”陶新接着问道,目光灼灼的盯着店家,急切的希望得到肯定的答案。
店家尴尬的笑了笑,说道:“黄先生是有一女,年方二八。但其容貌,小人还真未曾见过,黄先生也从来不与外人提及。”
“哦。”虽然有点失望,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不管她是不是黄月英,至少她的美貌不曾有假。若她真是那个最具争议性的绝世才女,陶新倒真的很想认识一下。至于别的目的,了解他的人应该懂得。
被店家勾起兴趣,陶新没有任何食欲,吃什么都索然。知觉杯中的村酒淡如清水,没有任何味道。陶新想了想,对马秀道:“你等在此饮酒,不可无端生事,我去去就回。”
马秀连忙放下酒杯,他的任务是保护陶新,军师下的死命令,就是他们十个都挂了,陶新也必须安然无恙。听陶新要一个人离开,他无论如何都要跟着去。
最后还是陶新冷着脸,骂了他一顿才将他甩掉。
陶新离开村店,按照店家的指示,走股小溪来到一座茅庐前。这里的布局规划和其他的亭不一样,他们不是按里划分行政单位,而是随意建筑。比如眼前这座茅庐,除了一座木板桥外,别无其他的路可以进入。
小桥流水人家,说的就是眼前这种画面。
门前潺潺溪水,院内一片菜园,用简单的木栅栏围城的院落,简朴而实在。虽为茅庐,却比高楼更为雅观。虽然朴实,却比诗画更有意境。难怪那些世外高人都喜欢居住在这种地方,每天怡情养性,抚琴会友,当真是神仙般的日子。
凭栏而望,屋内静静的仿佛没有人。只有一队刚刚破壳的小鸭子,毛茸茸的从门前走过。刚刚学会撅屁股,就跟着摇摆,一只一只,甚是可爱。
方圆没有其他建筑,如果店家没有坑陶新的话,这里应该就是黄承彦的家了。陶新觉得贸然敲门太过庸俗,看到这群小鸭子忽然灵机一动,一首打油诗朗声而出:“门前一群鸭,落河赶水花;不知命三月,猛火来煮它;香味传三里,奈我腹何大;再烹一只肥,分享与众家。”
“哼!”陶新刚念完,茅屋的们猛然打开,里面穿啦一声愤怒。紧接着,一个娇俏可人的身影出现在陶新视线。
黄月英正在屋内画水车图,忽然听见门外有人吟诗,于是侧耳倾听。前两局还觉得这人不错,善于观察。可是越到后来,听着越别扭。门外那个可恶的家伙,打起了自家鸭子的主意,居然要吃了它。一只不够,居然还要再煮一只。你说气人不气人。
黄月英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准备出去教训一下这个贪嘴的家伙。可是一开门才发现,那个贪嘴的家伙居然就是自己在竹林里碰到的那个怪人。一时间,她所有的责备之词都忘光光了。
“怎么是他?”想起他灼人的目光,小月月俏脸不自然的微微发烫。
相反,陶新证实了自己的猜想,脸上有挂起了邪魅的弧度。很绅士的和她打招呼:“真是巧啊,不想我被门前刚出世的小鸭子吸引,居然能再见到你,这岂不是缘分?”
他笑的越开心,黄月英就越心慌。不过听他刚才所念之诗,却别有一番韵味。就好像那首: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陶新不知道,自己随口吟的这首诗,被黄郝抄录了下来,很快就在文学界传开了。各大名儒文豪,都在研究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诗。而且很多人都开始效仿七律,朗朗上口,轻松易懂。更为关键的是,这首诗的作者,居然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
当然,他们不知道陶新窃用了别人辛辛苦苦的创作。
黄月英自幼受到她父亲的熏陶,对文学界的事情也十分关注。当她第一此看到这首诗,就深深的喜欢上了它。她常常在想:做这首诗的,会是怎样一个人呢?
第1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