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中老街的核心地带,伫立着一家传承数代的医馆——“回春堂”。医馆大门由厚重的实木制成,虽历经风雨侵蚀,漆面已斑驳脱落,裸露出质朴的木纹,却依旧透着一股子庄重与沉稳,恰似一位缄默坚守的老者,静静见证着赫连婧琦中医养生技艺在此落地生根、枝繁叶茂的漫长历程。踏入医馆,前厅古朴雅致,四周墙壁挂满了历代名医的画像与书法墨宝,或详述医理,或吟诵医德,笔锋游走间尽显医者仁心。柜台上,整齐摆放着一个个雕花精致的药匣,里面装满了各类珍稀药材,有状如人形的何首乌,表皮皱缩却蕴含着岁月沉淀的精华;有馥郁芬芳的金银花,花朵金黄银白,恰似金银相间的繁星,晒干后药效尽显,清热解毒之能颇佳;还有质地坚硬的穿山甲鳞片,虽取自自然,却经炮制后化为治病救人的良方,每一味药材都有其独特身世与药用价值。
“回春堂”如今的坐堂医师,是一位名叫林鹤年的花甲老者,面容清瘦,目光却炯炯有神,透着对中医事业矢志不渝的执着与深厚的悲悯情怀。他自幼便随父辈研习中医,诵读经典医籍,从《黄帝内经》的阴阳五行、经络脏腑之理,到《伤寒杂病论》的辨证论治、方剂配伍之道,再到《本草纲目》的药材甄别、炮制应用之法,无不烂熟于心。其传承自祖辈的精湛医术,追根溯源,正是源自赫连婧琦所处的那个悬壶济世、医道昌盛的时代。相传,赫连婧琦身为江湖奇女子,一袭劲装、仗剑天涯,于刀光剑影间行侠仗义,可内心深处,对中医养生这门救人之术却有着别样的钟情,且造诣高深莫测。她游历四方,每至一处,便悉心钻研当地的民间医术,汲取乡野郎中土方子质朴实用里蕴含的烟火气息、宫廷太医诊疗手段精巧绝伦中的典雅风范,以及少数民族医药独特疗法背后的民俗风情,将自身对天地万物的感悟、对人间冷暖的体悟,丝丝缕缕都揉进辨证施治、养生调理之中,创造出一套套别具一格、行之有效的中医养生之法与诊疗妙方。或在荒村野店,为伤病旅人悉心诊治,祛病除痛;或于市井街巷,传授百姓养生之道,预防疾患,声名由此在江湖与市井传颂开来,引得后世医者奉为圭臬,竞相传承研习。
林鹤年幼时,常依偎在祖父身旁,在那弥漫着药香的医馆里,着迷地看着祖父望闻问切、开方配药。祖父先是以平和之态请患者入座,双目凝视,细观其面色,从面色的红润、萎黄、苍白或青紫中洞察脏腑气血之变;继而凑近,轻嗅患者气息,那气息中的异味、浊味或清正之味,皆能为诊断提供线索;随后耐心问询,饮食起居、寒热病痛、情志忧乐,事无巨细。待切脉时,祖父手指轻搭患者手腕,凝神静气,感受那脉象的沉浮、迟数、虚实、滑涩,仿若能透过指尖触摸到生命的律动,洞悉身体的症结所在。开好药方后,祖父又亲赴药房,从药匣中精准抓取药材,一一称量,再以传统炮制手法,或炒、或炙、或煅、或蒸,使其药性发挥至最佳,配伍成方。祖父总会在劳作间隙,悠悠说起赫连婧琦的中医轶事,那些故事,宛如璀璨星辰,镶嵌在林鹤年的童年记忆里。
听闻赫连婧琦曾在一个疫病肆虐的荒年,路过一个村庄,见村民们面黄肌瘦、病恹恹者众多,疫病横行却缺医少药。她深入山林,采摘草药,依据自身所学,辨症组方。用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清热泻火、抗病毒之药,配伍黄芪、白术、防风等扶正固本之品,熬成大锅药汤,分发给村民饮用。每日亲自监督,确保药效发挥,不出半月,患病村民大多症状减轻,身体渐愈,村庄也恢复了生机,村民们对赫连婧琦感恩戴德,传颂其仁德医术;又传说她在江南水乡,见渔夫们长期水上劳作,寒湿入体,关节痹痛者常见,便采集当地艾草、菖蒲等,制成艾灸条,教渔夫们自行艾灸穴位,驱散寒湿,疏通经络,同时叮嘱饮食调理,多食薏米、芡实等健脾祛湿之物,一段时间后,渔夫们关节病痛缓解,行动自如,引得众人啧啧称赞,在江南水乡传为美谈。这些故事,像一把神奇的火炬,熊熊燃起林鹤年对中医世界探索的热忱,也在他心底深深种下传承赫连婧琦中医养生技艺、守护这份古老艺术瑰宝的种子,伴随他从懵懂孩童,历经岁月磨砺、刻苦钻研,成长为青岩镇赫赫有名的杏林大家。
然而,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现代医学浪潮汹涌澎湃,西医凭借先进的仪器设备、标准化的诊疗流程与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迅速占据主流医疗市场。传统中医养生之术,因其诊疗过程依赖医者经验、辨证思维,耗时较长,且养生调理需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渐渐在快节奏生活与追求速效治疗的大环境下失去优势,陷入泥沼。“回春堂”往昔患者络绎不绝、门庭若市的繁荣景象,仿若梦幻泡影,一去不复返。如今,多是些念旧的老病号,深信中医治本之理,定期前来复诊调理;年轻一辈呢,大多青睐西医的便捷高效,对这门需静心体悟、厚积薄发的传统医术,兴趣寥寥,赫连婧琦中医养生技艺传承之路,恰似一盏在风雨飘摇中忽明忽暗的烛火,脆弱得不堪一击,随时面临被时代洪流无情吞没的危机。
第37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