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季韬一脑门子的黑线,弗雷泽笑道:“其实,当我们真正遇到危急情况的时候,大脑并不一定比我们自己面对危急时的本能反应更好使。当你的经验和实战技巧积累到一定程度,你自然能做出正确的本能反应。只有将战斗融入本能的人,才算是真正的战士。而仅仅依靠头脑作战的人,在面对速度超过自己或是层次比自己略高的对手的时候,完全没有自保之力。”
战斗本能!季韬咀嚼着这句话。
似乎挺有道理的嘛。
战斗本能。巨龙,比蒙巨兽,这些强者的战斗,其本质不就是本能的战斗么。将战斗融入本能并不表示他们的战斗向野兽一般全凭力量。
他们本来就是为战斗而生,为战斗而死,强大的物理与魔法攻击能力,以及丰富的战斗经验,都只是为战斗的本能服务,是属于本能的一部分,它们常常可以以弱胜强,依靠的也正是这种本能,这样的强者才是真正的强大啊。
“第三,你要靠自己去一点点体验这个学习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身体条件,思维,特点,去领悟武学的真谛,在一点点体验变强的过程,创造属于自己特色的武学,只有适合自己的武学,才是最强大的武学。使用那些东西,在开始的时候或许会使你强过与自己同层次的人,但到了一定程度,他就会变成桎梏你思维的枷锁,让你失去创造和变化的能力,成为难以突破的鸿沟。”
季韬不断地点着头,他喜欢这样的探讨,这能给他带来许多的体悟。
泰达轻轻一跃,坐上季韬的肩头,开口道:“学武一途有三大基本理念。首先是天赋,天赋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发展,你的身体条件不是我见过最好的,但你的头脑却是我所见最灵活的,所以,天赋这点,你并没有什么问题。然后是因材施教,你的天赋,你的未来是不可限量,我们没有条件去教你,只能给予你一些基础上的帮助。”
“你的意思是要我自己去体悟,师法自然么?”
“师法自然,这话倒是很有道理。大概是这个意思吧。”
“喔。”
“第三点——基础,基础又分为两方面,基本功的积累和个人的勤奋程度。这两点就是你现在最需要的,你的头脑再灵活,身体没有足够的基础又怎么能够跟得上头脑的反应呢?所以,要想变强,你目前所需要做的就是通过高强度的战斗努力强化自己的基础。”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长年修炼基本功却成为一代大师的故事,比如少林寺的担水劈柴和尚。那种日复一日的基本锻炼,造就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过,自己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做基本联系么,现在光管理城里几万人自己都累得要死了,而且,这样也未免太慢了点吧。
可是两人的意见的确有道理,武学一途最忌浮躁。季韬低头消化了一下这番对话,点头道:“你们说的对,那么,该怎么做呢?”
弗雷泽与泰达笑着对视了一眼,季韬看着他们两人眉来眼去,顿时觉得背后有点发凉,不由得咽了口唾沫。
好像气氛有点不对啊!
“啊!你想干嘛!”
“等等,我!我还没准备好!嗷!啊!娜娜救命啊!”
强兵
三天时间转瞬即逝。
铁匠铺依然矗立在原地,而它周围的环境已经完全变了模样,一座崭新的木质楼房已经拔地而起了。
这座房屋的结构有些像现代大型工厂的厂房,外形并不美观,但他的稳固程度却远远超过了这个世界上任何一座建筑。
这里是季韬划定的训练中心,是他寄托了未来希望的所在。
走进这个地方,你立刻就会感觉到整个世界都变得沉重了,而身上也像是背上了重重的负担。因为这里的重力是外界的两倍。如果你的体重是一百斤,那么到了这里,你体重就会变成两百斤。在这种环境下训练,每挥出一拳所需的力量都远远超过了正常环境下的消耗。虽然这并不等于战士们能得到两倍的体能训练效果,但实际的成效绝对远远的超过了正常环境下的训练效果。
这是季韬几日来的重要成果之一—重力力场仪。在它的作用下,整个建筑都处于高倍重力环境下。此刻,一群战士正在这里挥汗如雨,进行着严酷的基础训练。他们需要锻炼的不仅仅是肉体,更重要的是精神和意志上的强化。
走进大屋的第二层,就能够看到这里密密麻麻的摆放着许多小型的仪器。不要小看这些怪模怪样的山寨机器,这些玩意就是从各个方面对战士进行身体强化的宝贝仪器。不过由于季韬实在分身乏术,很多仪器暂时还没有制造好。但在不久之后,这些器械便可以为战士们提供速度,力量,体能以及身体强度各方面的强化。季韬已经等不及了,哪怕这种强化方式对战士们有些揠苗助长。
三楼的情况显得比较特殊,这片空旷的地方整齐的摆放着一排座椅,十余名战士正头戴着奇怪的金属头盔坐在上面。他们显得十分的安静,每个人都在全神贯注的感受着什么。如果凑近细看你就会发现,他们笼罩在头盔下的双眼,是没有焦点的。
这就是季韬仅花了几天时间搞出的最重要的成果——高度拟真训练仪。
什么是促使武艺在短期内提高最有效的方法?
季韬觉得,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实战,大量的,高强度的实战。这也正是他研制出这些头盔的一个重要原因。
戴上头盔后,佩戴者的精神会进入一个与奇异的虚拟世界,而战士们可以在虚拟环境下与敌人进行战斗。训练仪还可以模拟出各种自然环境,不同强度,数量的敌人,通过刺激大脑神经元的方式使人获得完全真实的战斗体感。在这种真实的战斗环境下训练,战士们自然会得到经验上的累积和反应上的提高。
第8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