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第3章
  不为别的,只因赵五见过此人。赵五曾多次给上郡的军队送粮,这十余年来他对上郡的将军也认识的差不多了。七年前,上郡来了一员大将,当时让上郡的人都赞了好些天。这上郡新来的大将,不是别人,却是当今天下皇帝羸政的大儿子——太子扶苏,人称太子离。
  年少时的扶苏机智聪颖,生具一副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因此在政见上,经常与暴虐的始皇帝背道而驰。始皇偏执的认为这是扶苏性格软弱所致,于是下旨让扶苏协助大将军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北方的匈奴,希望籍此培养出一个刚毅果敢的扶苏。
  扶苏果然不负始皇厚望,来上郡七年间,立下无数汗马功劳,他身先士卒、通猛善战立下赫赫战功,尤其是在大将军蒙恬的教导下,扶苏无论是在兵法还是在武技上进步的都非常快,敏锐的洞察力与出色的指挥才能让众多的边防将领自叹弗如。又因扶苏受民如子、谦逊待人,上郡附近受其恩惠的百姓不在少数,深得广大百姓的爱戴与推崇,是以扶苏在民间的威望很高,大多数的百姓都见过扶苏。
  赵五也曾几次见过扶苏大胜归来,甚至有一次,扶苏也是这个样子惨胜而归,赵五在佩服扶苏的同时,对扶苏的印象格外的深刻。
  虽然事隔多年,但赵五又怎么能认不出扶苏来?只是惊讶了一下之后,赵五马上拜倒在地,口中道:“公子扶苏,小民赵五参见。”五娘一听赵五的话,又怎能认不出扶苏来?也陪赵五跪到在地。
  扶苏此时万万没有想到,已落魄至此,居然还有人能认得出他来,不由得心下感动,伸出双手上前扶起赵五夫妇二人。
  “两位快快请起,扶苏愧不敢当啊!”待赵五夫妇二人站起身来,扶苏又道:“两位,有水和干粮吗?离已三天未尽粒米,实是饿得慌。”
  赵五一听,忙让五娘去给扶苏拿干粮。扶苏也顾不上什么形象了,一身的破烂,还有何形象可言?大口大口地吃着五娘递给他的大饼。赵五也把自己手中的羊皮水袋递给了扶苏。
  过了不大一会儿,扶苏吃光了手上的两张大饼,又喝了半袋子清水,虽然只是一个半饱,但扶苏心里清楚,以他现在的身体绝不能多吃,否则影响他反映,吃得过饱不利于他的逃亡。曾和匈奴人作战多年的扶苏经过了血与汗的考验,这些道理他全懂的。
  吃好了,扶苏也多少缓回点儿劲儿了,这时也有空问赵五夫妇了。
  “敢问两位高姓大名?”扶苏还真是一点儿架子也没有,问得倒是很平和,如同扯家常一样。
  “公子,小的姓赵名五,这是我老婆,村里人都叫她五娘。”赵五低着头道,不敢直视扶苏。
  扶苏当然明白他二人的心理,也不好叫二人为难,再说扶苏想早一点儿离开这里,到阳周城去,现下问完路之后,也该走了。
  “好,那赵五,我问你这里是何处?离阳周城有多远?”
  “回公子,顺着这条小路,再有七八里便是赵村了,里面的人家多姓赵,也是赵国后嗣,故名赵村。过了赵村,穿过恶狼谷后就是阳周城了。不过,看公子身上的伤势,最好还是治疗一下为好。”赵五显然对扶苏很是关心。
  笑了一笑:“有劳费心了!”扶苏听出赵五的关切之意,倒也没有过多表示,唯恐牵累赵五二人。
  扶苏抬眼看了看天色,又道:“两位,多谢你们的干粮和水了,请受扶苏一拜!”说着,扶苏便对赵五夫妇行了一个大礼。赵五夫妇哪里敢受扶苏大礼?急忙回拜了过去。扶苏倒也不勉强,待礼行完了,转身便要走。
  “公子稍等!”赵五喝住了扶苏,“公子,你这一身衣服出去,被人看到会吓怀的,正好小民车上有一套换洗的衣服,不如公子您先用着?”扶苏低头看了一下破烂不堪盔甲,随即听了赵五的话,把盔甲换下来,换上的是一身粗布衣裳,连那把缺口多多的长剑也丢下来。
  赵五主动地道:“公子,这些东西我帮您埋起来,您还是快些赶路吧。到了赵村,记得去找赵茜,她是赵村治伤的行家。”扶苏深深地望了赵五夫妇一眼道:“大恩不言谢,待扶苏来日再报!”向二人施了一礼后,扶苏展开“移形换影”轻功,飘然而去。
  扶苏的身影渐渐地消失在丛林深处后,赵五夫妇才收回目光。叹了一口气,赵五收拾起了扶苏留下来的长剑和盔甲埋在了一棵大树后,这才推着小车向前方行去。
  赵五夫妇前行还不到百米时,迎面来了一队秦兵。为首的一名队长上面盘问赵五夫妇,赵五夫妇那又怎么敢乱说,支吾几句,希望应对过去。那队长看样子像是很急,也没有过多的盘问赵五夫妇,只是随意地问了问有无陌生人经过之类的话。
  秦兵队长并没有过多的盘查赵五夫妇,便放他们走了。但事情却还没有结束,一个机灵的秦兵发现了百余米外的树下所埋的东西。队长提着破烂的盔甲和长剑,仔细地查看了一番。
  “老头,快说,这身盔甲的主人在哪儿?”
  “……”
  “说不说?”
  “……”
  赵五夫妇铁了心闭口不谈。看着他们一副什么也不说的样子,队长倒是怒了,喝道:“砍了!”队长一声令下,几柄青铜刀随之落下,两声惨叫后,赵五夫妇的鲜血洒在了大地之上,又渐渐渗到地下。轻风尽管努力地吹动,但依旧吹不走浓浓的血腥之气。
  第二章赵茜(上)
  翻过了两首横梁,扶苏的面前显出两座大山,自西向东两山夹处有一处小小的山村。村落不大,目测只有三十余户人家,此时正是中午饭时,村里的多数人家都冒着青烟。
请选择充值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