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上电话,沈青芳揉了揉太阳穴。
张诚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沓厚厚的文件夹。
“沈县长,这是初步筛选后的合作意向书,您过目。”
张诚将文件夹放到沈青芳面前,语气带着兴奋。
沈青芳翻开文件,密密麻麻的条款和数字让她眼花缭乱。
“这么多?看来这次展示会的影响力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大。”
“是的,不仅周边地区的建筑企业,甚至省城的几家大型企业也表达了合作意向。还有几个县的政府也联系我们,希望引进我们的新型材料和培训模式。”
“这可是个好机会,一定要把握住。”
“通知下去,明天上午九点,在会议室召开合作洽谈会,所有有意向的企业和政府代表都邀请过来。”
“明白。”张诚点头,转身准备离开,却又停了下来。
“沈县长,关于合作的具体细节,我们是不是需要提前制定一个方案?”
沈青芳沉思片刻。
“当然,重点放在材料采购、技术转让和人才合作这三个方面。
材料采购要保证价格合理,技术转让要保护我们的知识产权,人才合作要确保我们培训基地的持续发展。”
“我明白了,我会尽快拟定一个方案,明天会议之前提交给您。”
张诚说完,快步离开了办公室。
第二天上午,会议室里座无虚席,来自各地的企业代表和政府官员济济一堂,气氛热烈。
沈青芳和张诚坐在主位,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
“各位,欢迎来到黄旗山!这次成果展示会,我们的新型材料和培训基地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们深感荣幸。”沈青芳开场。
“沈县长,我们公司对你们的新型材料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够达成合作。”一位来自省城的大型建筑企业代表率先发言。
“我们也一样,我们县正计划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果能引进你们的新型材料,将大大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
一位政府官员附和道。
接下来,各企业和政府代表纷纷发言,表达了各自的合作意向和需求。
沈青芳和张诚认真倾听,并详细解答了他们的疑问。
“关于合作的具体细节,我们已经制定了初步方案,请各位参考。”
张诚将准备好的方案分发给参会人员。
接下来的时间里。
“沈县长,这个技术转让费用是不是有点高了?”
一位企业代表提出了异议。
“这位先生,我们的新型材料技术是经过多年的研发才取得的成果,这个费用是合理的。
“但是,如果价格太高,我们很难接受。”
该企业代表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沈青芳看了一眼张诚,张诚心领神会,接过话头:
“我们可以根据合作规模和期限进行调整,确保双方都能获得合理的利益。”
他灵活的谈判技巧,逐渐化解了双方的分歧。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磋商。
最终,黄旗山县政府与多家建筑企业签订了新型材料供应合同。
并与部分地区达成了人才定向输送协议。
“合作愉快!”
沈青芳与一位企业代表握手,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会议结束后,张诚回到办公室,向沈青芳汇报了签约情况。
“沈县长,这次合作洽谈非常成功,我们不仅签署了大量的材料供应合同,还与几个地区达成了人才合作协议,为我们培训基地的学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张诚语气中难掩兴奋。
挂上电话,沈青芳揉了揉太阳穴。
洽谈会的成功让她欣慰,连日来的高强度工作也让她感到疲惫。
一阵敲门声响起。
“请进。”
王教授推门而入,脸上带着兴奋,手里拿着一份实验报告。
“沈县长,好消息!我们对新型材料的性能又做了进一步优化,抗压强度提高了15%,同时生产成本降低了8%!”
沈青芳接过报告,仔细翻阅,眼中闪过惊喜。
“王教授,你们团队真是功不可没!这将大大提升我们新型材料的市场竞争力。”
“这都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王教授谦虚地笑了笑。
“我们还在探索更环保的生产工艺,争取进一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很好,继续保持!”沈青芳鼓励道,“有任何需要,尽管提出来,县里会全力支持你们的研发工作。”
王教授离开后,沈青芳陷入了沉思。
科技创新是发展的关键,只有不断提升产品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与此同时,在工程技术培训基地,李工正在指导学员进行实践操作。
“注意,浇筑混凝土时要保持均匀,避免出现气泡。”李工的声音洪亮有力,学员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敢有丝毫懈怠。
“李工,这个角度的钢筋绑扎是不是有点问题?”一位学员指着图纸,疑惑地问道。
李工走过去,仔细检查了一遍。
“你观察得很仔细,这里确实需要调整一下,否则会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他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正确的绑扎方法。
学员们认真学习,不断练习,操作技能日益娴熟。
“李工,我感觉自己进步了很多,多亏了您的指导。”一位年轻的学员感激地说道。
“你们都很努力,我相信你们将来都会成为优秀的建筑人才。”
李工鼓励道。
经过几个月的培训,学员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一天下午,张诚来到培训基地,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
“李工,学员们的培训情况怎么样?”张诚问道。
“总体来说,学员们学习积极性很高,进步也很快。”
李工回答道:
“特别是小刘和小张,他们学习能力强,动手能力也很出色,已经被恒远集团预定了。”
“很好,这说明我们的培训模式是有效的。”
张诚满意地点了点头。
“要继续加强实践教学,培养更多优秀的建筑人才。”
张诚与几位学员进行了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感受和未来的职业规划。
“张主任,我非常珍惜这次培训机会,希望能够学到更多实用技能,为家乡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我们一定会全力支持你们的成长,希望你们能够成为黄旗山建设的栋梁之材。”张诚鼓励道。
傍晚,张诚回到办公室,向沈青芳汇报了培训基地的情况。
“沈县长,培训基地的学员们学习热情高涨,进步很快,部分优秀学员已经被企业预订。”张诚语气中带着欣慰。
“这真是个好消息。”沈青芳脸上露出了笑容,“人才培养是我们项目成功的关键,只有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能人才,才能保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我们计划扩大培训规模,吸纳更多有志于从事建筑行业的年轻人。”张诚补充道。
“这个想法很好,要抓紧落实。”沈青芳表示赞同,“同时,也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员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第三百五十七章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