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第九十六章征求意见
  规划初稿完成后,张诚和沈青芳并没有急于实施,而是决定先向社会公布,征求民众的意见和建议。
  “重建家园,人人有责。”张诚在临时搭建的公告栏前,郑重地贴上了重建规划图,“我们希望黄旗山人民能参与到重建工作中来。”
  公告栏前,很快聚集了大量的群众,他们仔细地阅读着规划图,议论纷纷。
  “新县城的规划真不错,比原来的县城还要好!”
  “是啊,学校、医院、商场都规划得很好,以后我们的生活会更加方便。”
  “我建议在新县城多建一些公园和绿地,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优美。”
  “我建议在新县城建设一个文化中心,传承和弘扬我们的地方文化。”
  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黄旗山县的重建工作不断向前。
  张诚和沈青芳认真地收集和整理着这些宝贵的建议,并将其融入到最终的重建规划中。
  黄旗山县的重建,不仅仅是重建家园,更是重建希望。
  “六十万,对于重建工作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张诚眉头紧锁,手里拿着最新的资金报表,语气沉重。
  沈青芳站在窗边,望着窗外满目疮痍的景象:“我们不能放弃希望。”
  她转过身,目光坚定。
  “向上级申请专项拨款的同时,我们也要发动社会力量,寻求更多援助。”
  “我正有此意。”张诚将报表放在桌上,“我已经起草了一份募捐倡议书,准备举办一场慈善募捐活动。”
  “好,我来联系一些企业和社会组织,看看他们能否提供帮助。”沈青芳立刻行动起来,拿起电话开始联系。
  几天后,黄旗山县临时搭建的会场内。慈善募捐活动正式开始。
  张诚站在台上,面对着台下众多来自企业、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声音略带沙哑。
  “各位,今天我们齐聚于此,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重建我们的家园,黄旗山!”
  他简要介绍了黄旗山县的受灾情况和重建工作的进展,并着重强调了资金缺口的严峻性。
  张诚的讲话结束后,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一位企业家率先走上台,将一张沉甸甸的支票递到张诚手中:“我代表公司捐款一百万,希望能为黄旗山县的重建贡献一份力量。”
  这位企业家的举动,带动了一波捐款热潮。
  一位位爱心人士纷纷走上台,慷慨解囊。
  有企业代表,也有普通市民,甚至还有几位衣着朴素的老人,颤巍巍地将自己积攒多年的积蓄捐了出来。
  沈青芳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幕感人的场景,眼眶微微湿润。
  其中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大爷从口袋里掏出皱巴巴的几张零钱,颤抖着放进募捐箱里:“我…我没什么钱,但…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希望…希望黄旗山能早日重建好…”
  募捐活动持续了几个小时,现场气氛始终热烈而感人。
  活动结束后,张诚和沈青芳看着堆积如山的捐款。
  “我会尽我所能,让钱都用到实处,让黄旗山县早日恢复生机。”
  募捐活动接近尾声,张诚正准备宣布结束,人群中突然传来一声尖锐的叫骂:“张诚!你这个狼心狗肺的东西!”
  一个衣衫褴褛,头发蓬乱的农村大姐,满脸怨恨地从人群后方冲了出来,手里挥舞着一把生锈的菜刀,直奔张诚而来。
  “杀了你!杀了你个没良心的!”大姐声嘶力竭地哭喊着,状若疯狂。
  现场顿时一片混乱,惊呼声此起彼伏。
  保安人员迅速反应,几步上前将大姐制服,夺下菜刀。
  张诚惊魂未定,却认出了这个大姐。
  “你是……香蕉村的李大婶?”
  被制伏的李大婶依然挣扎着,哭喊声中满是绝望和愤怒:“张诚!你只顾着县城,我们香蕉村呢?我们村子也被地震毁了,到现在都没人来救我们!我的孩子,我的孩子还埋在废墟底下啊!”
  张诚心头一紧,香蕉村!他明明已经安排了救援队前往香蕉村,怎么可能还没到?
  “李大婶,您先冷静一下,”张诚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我已经派了救援队去香蕉村了,他们应该已经到了。”
  “骗人!都是骗人的!”李大婶哭喊着,“我等了两天两夜,一个人都没看到!我的孩子,我的孩子……”
  张诚立刻掏出手机,拨打救援队队长的电话,却始终无人接听。
  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他再次拨打,依然是冰冷的忙音。
  “失联了……”张诚脸色变得异常难看。
  这一幕被现场的媒体记者捕捉到,将张诚焦急的神情记录下来。
  “张主任,请问您对此有何解释?”
  “张主任,香蕉村的村民反映迟迟没有得到救援,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张主任,您是否对周边村庄的受灾情况有所了解?”
  记者们的问题,让张诚一时语塞。
  与此同时,网络上也开始出现质疑的声音。
  “黄旗山县领导只顾着县城重建,周边村庄无人问津!”
  “县长不作为,草菅人命!”
  “救灾款都用到哪里去了?为什么香蕉村得不到救援?”
  各种负面报道迅速发酵,舆论的矛头直指张诚和沈青芳。
  沈青芳走到张诚身边,低声说道:“现在不是解释的时候,当务之急是找到救援队,弄清楚香蕉村的情况。”
请选择充值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