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第八十六章调研
  短暂的寒暄后,刘光启院士便迫不及待地提出了要开始进行大豆种植试点项目的前期调研工作。
  “张主任,我的身体已经没有大碍了,咱们抓紧时间开始调研吧,早一天完成调研,就能早一天制定出方案,早一天让老百姓种上优质大豆!”
  刘光启院士的精神矍铄,丝毫看不出前几日遭遇抢劫的阴影。
  “刘院士,您放心,我已经安排好了车辆和人员,随时可以出发。”张诚做事一向周密,他早已预料到刘光启院士会急于开展工作,所以提前做好了各项准备。
  就这样,在张诚的陪同下,刘光启院士开始了对黄旗山县各个乡镇的实地考察。
  “老乡,你这块地种的是什么品种的大豆?产量怎么样?”刘光启院士蹲在一块田埂上,一边用手捻着豆荚,一边询问着正在田间劳作的老农。
  “俺们这儿种的都是老品种,产量不高,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老农憨厚地回答道。
  “老乡,你想不想种产量更高的新品种?”刘光启院士问道。
  “想啊,咋不想?谁不想多挣点钱呢?”老农无奈地道。
  “那好,等我们调研结束后,会根据咱们这里的实际情况,引进一些适合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到时候再免费给大家进行技术培训,争取让大家都能增产增收!”
  “真的吗?那可真是太好了!”老农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经过近一个月的调研,刘光启院士对黄旗山县的农业情况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回到县城后,他立即组织专家团队,根据调研结果,结合黄旗山县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大豆种植方案。
  方案中不仅包括了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还涵盖了先进的种植技术、科学的田间管理、以及完善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为了让农民尽快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刘光启院士还亲自上阵,为农民们进行技术培训。
  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着大豆种植的各个环节,从选种、播种、施肥、到田间管理,事无巨细,耐心指导。
  农民们聚精会神地听着,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
  他们知道,这次机会来之不易,只有掌握了先进的种植技术,才能提高产量,增加收入,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刘光启院士的培训课程结束后,张诚站在礼堂门口,目送着农民们三三两两地离开。
  “张主任,这大豆种植,真能像刘院士说的那样,产量翻一番,收入翻一番?”一位老农走到张诚面前,怀疑地问道。
  “是啊,张主任,俺们祖祖辈辈种地,也没见哪个品种能有这么高的产量啊!”另一位老农也附和道。
  张诚知道,农民们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对新事物总是抱有谨慎的态度,更担心投入了成本却得不到回报。
  “各位老乡,我理解大家的顾虑。”张诚语气诚恳地说道。
  “刘院士带来的,不仅是新品种,还有先进的种植技术。只要大家按照技术要领操作,提高产量是肯定的!”
  “可是,张主任,这新品种的种子、化肥、农药,都要花钱买吧?万一赔了怎么办?”一位老农提出了最现实的问题。
  张诚明白,资金问题是项目推进的最大阻碍。
  县财政本来就紧张,而大豆种植项目所需的资金缺口很大,短时间内难以筹集到位。
  “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向上级部门反映了,相信很快就会有资金支持。”张诚只能先用官方的口吻安抚农民们的情绪。
  “张主任,俺听说这新品种对土壤的要求很高,俺们这地,能种吗?”一位老农又提出了新的问题。
  张诚明白技术难题也是项目面临的问题。
  黄旗山县的土壤情况复杂,病虫害种类繁多,如何进行土壤改良、防治病虫害,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会请专家团队进行实地考察,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张诚语气坚定地说道。
  送走了农民们,张诚回到办公室。
  “滴铃铃……”
  电话铃声响起,张诚接起电话,是沈青芳打来的。
  “张诚,大豆种植项目的进展怎么样?”沈青芳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干练。
  “沈县长,项目推进遇到了一些困难……”张诚将遇到的问题一一汇报给沈青芳。
  “资金问题,我会想办法解决。技术难题,你要积极协调专家团队,尽快拿出解决方案。”沈青芳语气严肃地说道。
  “张诚,这个项目对我们黄旗山县意义重大,你一定要全力以赴,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是,沈县长!”张诚答道。
  ……
  当天,张诚就召开了会。
  他环视着坐满了会议室的农民,缓缓开口:“乡亲们,我知道大家对大豆种植项目还有很多顾虑,今天,我把刘光启院士请到了现场,就是希望他能为大家答疑解惑。”
请选择充值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