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梦旭光已经成了气候,刘健也不必再伪装,所以他恢复了使用大锤的本来面目。
尽管现在梦旭光他们有了现代化武器,刘健使用大锤的机会不多,可是,这次见面是决定梦旭光生死的重大时刻,为了保险,刘健还是把锤带来了。
刘健的锤,在当时义军里边十分少见,他的勇猛和过人的武功,当时给义军留下了深刻印象。
经过了官军的沉重打击,义军死伤无数,逃亡溃散得更多,从100万下降到10万,现在剩下的,都是当年最精锐,也是头脑最敏捷的老兵和能人。
所以,这些幸存的人中间就有人想起了那个在最后时刻掩护李自成突围的刘健。
可是,现在刘健出现在梦旭光身边,而梦旭光又是知县的身份,义军当然觉得刘健是叛变到官军那边去了。
义军小校“轰”的一声,向前冲过来,要抓住刘健。
梦旭光一看,大喝一声:“谁敢动!”
和他的喊声同时,梦旭光身边的所有人都举起了武器。
梦旭光和林无意用的是普通的左轮手枪,而刘健用的是超大的20发子弹的左轮手枪。
梦旭光的卫队军官用的都是这种火力强大的近战武器,而其他卫兵用的则是那种左轮步枪。
几十支枪口对准了义军,梦旭光则大骂:“不错,我二哥就是李自成的救命恩人!怎么,你们要杀人灭口?谁动,我就先打死李自成!”
他的枪口直指李自成的脑袋,他真的控制不住自己的手指,几乎就要扣动扳机。
而义军也急忙调兵,大批义军从外面跑进来,他们举着的则是那种梦旭光发明的连弩。
小小的屋子里边站满了人,一时双方剑拔弩张,气温急剧升高,假如有一个人擦着一点火星,整个房子就会火山爆发,爆发一场改变义军和梦旭光集团命运的惨烈大战。
危急时刻,李自成突然放声大笑。
他这一笑,他的手下先蒙了。
李自成笑着对自己的手下喊道:“快把家伙收起来,都是自家兄弟,闹起来像什么话!”
他的手下犹豫了一下,马上把武器放下。
这时只要梦旭光这边有一丝二心,突然下令动手,义军在场的人就全都要变成枪靶子。
可是,李自成若无其事,笑着招呼梦旭光马上坐下。
李自成不是通常的草寇,李自成是读过书的,当得起见识不凡,头脑过人这几个字。
李自成从小就进了私塾,但据说成绩不好,用现在观点看,不是好学生。
有一个著名历史故事说过,有一天,老师请所有学生吃螃蟹。
吃螃蟹前,让大家先根据螃蟹写首诗。
李自成写的诗里有这样一句话:一身甲胄任横行。
中国古代的教育跟现在很不相同,动不动就讲教人成大事,然后就是见微知著的功夫。
所以,中国古代的人动不动就要说大丈夫当青史留名,建功立业。
这和现在教育中的学生学了几十年,要干什么都还不知道,甚至没有起码的社会常识,女硕士让人家卖到山里给农民当老婆完全不同。
这位老师当时断言:你将来必成大器,但始终是乱臣贼子,不得善终!
可见中国古代的教育在李自成和他的老师身上都收到了效果,李自成是一个成大事的人,而他的老师是真正的儒家门徒,见微知著的功夫一流。
李自成曾经和人闲聊的时候说,大丈夫当成就自己。
这说明,李自成从小就受到祖先事迹的熏陶,加上自身的强悍性格,他从小就立下了志向。
这种人就是乱世枭雄,在平凡生活中是不能生存的,最后他终于走上了造反这条路。
这时的李自成,在这样的混乱场面中从容不迫,准确地把握了梦旭光的心理,料定他不敢动手。
果然,梦旭光低声对自己的人说:“放下武器,都后退。”
梦旭光的卫队放下枪,慢慢后退。
李自成哈哈大笑,先介绍了自己这边的人。
应梦旭光的要求,李自成把自己的左膀右臂全都叫来,要向梦旭光展示一下自己的实力。
他几乎就要当上皇帝,所以他的手下都有正式的官职,什么刘宗敏、顾君恩、牛金星,重要历史人物,悉数到场。
梦旭光一边看,一边感叹,终于穿过尘封的历史,看到这些改变中国命运的人的真面目了。
李自成看到梦旭光脸上惊讶的表情,心里好不得意。
然后,轮到梦旭光介绍自己的人。
第一个,就是林无意。
这个名字一报上来,义军大哗。
林无意原来是锦衣卫,专门刺探义军情报,暗杀义军将领,义军对林无意简直恨入骨髓。
梦旭光看到义军群情汹涌,不住冷笑。
看来林无意的情报工作做得极其高明,不但掌握了对方的情报,还保护了自己的机密。
义军方面对梦旭光他们的内幕没有一点儿了解,他们不但不知道林无意在梦旭光这边,更不知道梦旭光本人就是当年扶持孙传庭打败义军,让李自成从皇帝变成丧家犬的人。
假如他们知道了梦旭光的真实身份,他们比恨林无意还要更加痛恨梦旭光。
不过,人家李自成是真正的乱世枭雄,是真正成大事的人。
他大笑一阵,对两边的人说:“以后大家都是自家兄弟,就不要计较那么多了。还是先谈合伙的事情吧!“
梦旭光正要听听李自成的条件。
李自成说:“兄弟,你年轻有为,实在让愚兄佩服。不过,就你这么点儿人马,要成气候,还是难得很哩!
现在能够纵横天下的,不过你我二人,可是,假如你跟愚兄作对,愚兄只要用百万人马从四面合围,你那几万小卒,几天之内就要变成齑粉。你还是和愚兄合伙,咱们共图大事。”
梦旭光怕的就是这个。
他知道这个事实,李自成自然也知道,所以李自成才有恃无恐地提出合伙,并且还是梦旭光归于李自成的手下。
梦旭光看看李自成两边的人,看到他们全都是一副嘲讽的表情,于是说道:“这样吧,我和我的兄弟们商量商量,我们到我的车上去,一会儿给你回话。”
李自成朝自己的手下看了一眼,点头说:“好。其实不用多想,不过多费一点儿功夫而已,该来的总归还是要来的。”
梦旭光默然,起身出去。
随着他的走动,大批义军轰然而来,跟着他们这个小队伍向前移动,简直就是把他们包围起来,随时准备关进监狱。
梦旭光他们走了没几步,就到了村子这边被他们推倒,变成平地的地方。
梦旭光他们所有人都上了坦克,坦克轰鸣起来,向村子两边分开。
义军全都是骑兵,可是,在这样几米高的庞然大物面前,却显得十分渺小,无所适从。
有人急忙跑去向李自成报告,李自成也跑到村子旁边,观看梦旭光他们的战车。
看着梦旭光他们这种闻所未闻的古怪战车,李自成也是暗暗吃惊。
但是,义军的主要作战方式是机动作战,他们的主要作战部队是骑兵,所以李自成对梦旭光他们的坦克、大炮,没感到兴趣。
李自成的谋士问李自成:“这个狗官,是不是要逃跑?”
李自成冷笑一声:“哼,他逃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
他们正说着,突然看到梦旭光他们的坦克上面全都升起了一面红旗。
明朝任何一支军队,都不会使用这种纯红旗的,他们的旗上面都有图案。
李自成正在纳闷儿,忽然看到,梦旭光他们的坦克全都在调头,同时坦克上面的大炮都在急速升降。
李自成一惊,急忙喊道:“快走,他们要开炮!”
可是,这时已经从空中传来了古怪的雷鸣般的声音,这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刺耳,最后已经在头顶上响,最后,就变成了天崩地裂一般的大爆炸。
梦旭光在坦克里边冷笑着说:“一帮土包子!就知道咱们卖给那些土财主的炮能打4里,就不知道咱们正式的大炮能打12里!没看见李光恩他们来,也不知道问问为什么!”
这时的李光恩,正在5里外一辆20米高的巢车上面站着,他用一架天文望远镜观察着村子里边的一举一动。
看到梦旭光他们迅速后退,升起红旗,他立刻大叫:“开炮,开炮!”
早就测定好方位的大炮立刻开火,炮弹雨点似的向这个小村子轰过来。
这时梦旭光他们的坦克炮也已经定好距离,向村子正中轰过去。
梦旭光对于大炮怎么克服后座力,并不精通。
他当然知道大炮要用什么装置来减小后座力,可是他对具体怎么做,就不清楚了。
所以他才要发展坦克,用整个坦克的巨大重量来抵消那种大炮射击的后座力。
这样,他的大炮的射击精度就相当高了。
而梦旭光也不是那种让钱烧坏脑子的富二.代,他之所以要用坦克推平那些村子,一个是要看看李自成在那些房子里边隐藏了什么人马,一个是要为坦克射击清除射界。
半个村子全都没有了,不但梦旭光在坦克里边能够看到,就是李光恩在几里之外都能看清李自成在那儿隐藏着。
梦旭光所有的大炮全都集中到这儿,对准这个不到半里长宽的小村子轰击。
梦旭光这次不惜炮弹,要把这个小村子跟李自成一起,轰成粉末。
梦旭光他们的第一批坦克炮弹,就直接命中了李自成所在的村子中心。
李自成他们还没有来得及上马,就被炮弹打倒。
后来的炮弹反复轰炸,把一切都变成了灰尘状态。
又炸了两轮,梦旭光让所有的坦克都撤掉红旗,停止炮击。
梦旭光、刘健,带着卫队举着枪,下车搜索。
他们十分小心,慢慢寻找,最后终于来到了原来李自成所在的位置。
梦旭光他们用大刀当铁锹挖掘,终于把一些沙土掀开。
梦旭光看着下面的东西,痛心地说:“这就是李自成了。”
他们看见的就是一件李自成穿过的战袍,上面堆着一堆黑乎乎、粘不拉唧的东西。
刘健大叫:“这怎么是李自成呢?”
梦旭光说:“以后要找李自成,得找扫垃圾大婶儿打听了。”
就这样,曾经推翻大明的李自成因为不能与时俱进,不掌握现代化武器的的原理,彻底葬送了自己。
他的地盘被梦旭光接收,人马降的降,逃的逃。
----
梦旭光骤然得到了大量的人马、地盘,可是消化起来相当困难,他第一次感到有钱人的痛苦。
不过,他最大的收获是从以骑兵见长的李自成手里得到了大批的战马,他的“马拉铁路”、“马拉坦克”,全都高度发展起来。
这样整个地区的控制和联系相对容易,对梦旭光的地盘形成一体,十分有利。
消灭李自成是一个惊天大事,梦旭光需要向崇祯报告,顺便买个官儿,把整个长江沿岸掌握在自己手里。
不料,就在这时,传来了鞑子再次入侵的消息。
这时的多尔衮因为梦旭光的计策,把自己的土地和奴隶、人马全都分给手下,已经是满清贵族里边最穷的人了。
而整个鞑子也几乎灯枯油尽,所有的精锐都在那场自相残杀当中消耗掉了。
奴隶们也逃跑了大半。
得到了启示的其他鞑子贵族也开始蠢蠢欲动,准备推翻多尔衮。
多尔衮一方面要转移鞑子的注意力,一方面要赶快增加鞑子的财富,于是再次倾全力进攻明朝,掠夺牲畜和人口。
此时明朝仍然没有任何能够抵抗的部队,情况跟半年前完全相同。
鞑子军队如入无人之境,从老地方进来,然后烧杀抢掠,尽情发.泄兽性。鞑子贵族在多尔衮指挥下,又掠夺了无数财富,对于推翻多尔衮的统治,慢慢没那么热心了。
转眼鞑子又包围了北.京,就要灭亡明朝了。对于鞑子今后的行动方针,鞑子贵族有些争议。
个别满洲贵族主张“宜乘此兵威,大肆屠戮,留置诸王以镇燕都,而大兵则或还守沈阳,或退保山海,可无后患”。
摄政王多尔衮却因为皇太极曾经说过“若得北京,当即徙都,以图进取”,不同意就此止步。
这时,多尔衮已经把占领的地区连成一片,所到之处,随即令汉族官民剃发改制。
“剃发令下,有言其不便者曰:‘南人剃发,不得归。远近闻风惊畏,非一统之策也。’九王(即多尔衮)曰:‘何言一统?但得寸则寸,得尺则尺耳。’”
这是历史真实事件。
这句话,暴露了满清皇帝的真实心理,解开了满清历史上的一系列匪夷所思的谜团。
康熙帝对向东北移民加以严格限制,将东北中、北部变成禁区,设置柳条边。
清末沙俄和日本侵略东北,袭击北洋水师,满清政府不及时援助,采取长远对策,原因也在于不允许汉人出关,进入关东“龙兴之地”。
外国侵略中国时候满清统治者说的那句臭名昭著的话――“宁予友邦,不予家奴”,就是出于这种心理。
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戴梓早于欧洲200年发明出机关枪,却立刻被康熙充军关外。
清朝科技为什么落后?
清朝多次记载,老百姓一旦找到一个矿山,要进行开采,知府会派兵埋伏,把这1000人全部杀掉,因为人多了肯定会闹事。
几百年这样下来,哪来的工业强国!
同样道理,在清朝末年外国军队已经进攻首都的时候,满清统治者仍然不肯发动全国人民进行抵抗。
因为,他们没有把全国的多数人――即汉族人当成自己的臣民,而是把他们当成防范的对象。
汉族人接受了夷狄之人为君,可是这些满族人却始终没有把自己当成是中华大一统的君主,只是把自己当成是来抢汉人地盘的入侵者。
当然,就是这种短视行为,也决定了满清的迅速灭亡。
----
梦旭光这时没有立刻热血沸腾地冲上去跟鞑子打,因为,他深深认识到,自己的军队作战能力确实非常强,已经具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作战能力。
可是,梦旭光也深深明白,自己的军队同时也具备了现代军队的弱点――深深依赖于后勤补给。
梦旭光的军队的战斗力主要来自他的大炮,而这种大炮对于弹药的消耗相当大。
一旦炮弹补给不上,那么他们就要面对以近战能力闻名的八旗铁骑。
那时,拥有现代化军队的梦旭光,如果当上了鞑子的俘虏,将是非常难看的。
所以,梦旭光一面横渡长江,向北方推进,一面十分小心地注意,不让自己距离自己后方基地太远。
梦旭光这时严格按照当初自己向孙传庭和崇祯的建议――做持久战的打算,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
他没有企图一战消灭鞑子,而是为了长期的发展,去攻占具有战略意义的河南煤炭产地和山西的硝产地。
煤炭不只是将来强大动力蒸汽机的能源,也是炼钢的必要原料。
而硝,是弹药的来源,绝对不能缺乏,更不能落到鞑子手里。
梦旭光跟多尔衮,哪个更能争夺到弹药产地,就要看他们的战略眼光了。
第126、闯王:儒家教育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