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维也纳之行,所有人都十分满意。大家也都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带了自己喜欢的小玩意和一些特产。他们也在维也纳留下了许多珍贵回忆的照片。也游览了一些著名的风景。有些时候这些风景只有亲眼见过了,才知道当时写下那首诗,画下那幅画,照下那种照片的人,那时的心中在想什么,又是以怎样的情感拍下了这幅照片儿。这,就是风景的魅力吧。
在两周的维也纳之行之后,他们就返回了国内。这个时候大家就该开学的开学,该上班的上班开始了正常的生活。
他们上个高中有一个规定,就是在大一下学期的时候,第一次就考算是试水,第二次月考就要开始分文理了。
文科班和理科班这期后,对所有的高中生来讲,在分班选择的时候几乎都是一个难题。
但是有些时候,显而易见的理科生比文科生要多出好多好多将近两三倍的数量。
这大概就是非常奇妙的一种现象了吧。甚至对于大多数高中来说,文科班只有一个,剩下的全都是理科班。这造成了学校里的文理科的事也极度不均匀的现象,毕竟如果没有那么多文科班的学生的话,那我也就不需要那么多文科的老师了。
对于很多人,他们学文学理的理由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很多人来说,学文学理都是根据自己的成绩来选择了。但是也有很多人只是听信了老师或者是家长父母朋友的话,或者是想要跟某个人在一起就选择了去学文或者去学理。但也有些人认为学文代表他们智商不行,所以只能靠脑子死记硬背,所以才选择了学文,这种想法反而不在少数,甚至是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甚至有一种鄙视链的存在。
但是也有很多人选择学理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喜欢背东西,觉得自己背东西不占优势,不喜欢背那些枯燥的,只是死板的规定上的东西,所以选择了学理。
对于这几个人来说,他们的选择似乎也没那么多的意外了。
叶之然时文科和理科都十分擅长。没有偏科的嫌疑,但是他自己是想要去学理科的,因为他以后未来的方向是想考金融这一类的专业方便以后自己管理自家公司,或者是挖掘到一些人才。文科的话只是出于自己的能力,的确可以达到,并且擅长学习,善于学习,对那些东西也都善于记忆罢了。所以他选择了学理科。只是因为更倾向于未来的选择方向而已,并没有偏科或者其他的说法。
对于夏依伊来说,她对文科理科的选择还是比较纠结的。她并不是很喜欢文科的那些,只是在记那些枯燥的规定的那种固定式思维,她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答题。但是以她自己的方式去答题,却通常和答题老师的答案对不上,这就导致了他会被扣分儿,这让他很是挫败。而对于理科来讲,他对算数和理性思维真是方面还是比较擅长的。但是有些时候,他却在纠结文科和理科的选择时候,就是因为夏依伊很喜欢历史。她喜欢历史上那些名人名事,或者是那些年份中发生的各类事情发生最近后的影响,那种玄妙的,仿佛命中注定,历史车轮滚滚的那种感觉。但是高中的历史却并不完全是这样的,高中的历史除了讲了一部分历史和发展使之外,更多讲的是历史,对于这个现象回来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但是让他讨厌这个历史学科。原因就是他对于那些固定的现象和固定的结果都有所谓的“标准的答案”。不达到那个标准的答案就会被扣分儿,这让他很是难过。如果历史是需要发展型思维的话,那么为什么所有人都要被固定在那个思维上呢?这是她的疑惑,最后也是促使他选择学理的原因。
而对于三人当中的最后一人张安然来说,她对文科理科也并没有特别的偏好,只是两个都觉得还可以,并没有觉得哪一方吃力,或者哪一方讨厌不喜欢的感觉。所以看着他的两个好朋友都选择了理科,他也选择了学理。
除了他们三个之外,还有一个就是谢玲了。谢玲其实也有过纠结,到底学文还是学理的。他在两个方面也都比较擅长,对于文科的记忆型思维也有一定的处理方式,对于理科的那些理科思维也有自己的独特思维,所以对于选择哪两科之外,对她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所以她参考了一下夜之然他们的选择以及自己公司未来的发展,谢玲也选择学理。这也是有一种隐秘的情感在其中吧。谢玲其实是一个怕孤单的人。这也是这么多年来她把对叶之然的情感埋在心里的原因之一。他总怕自己最后会变得故身一人,所以便对得到的温暖而念念不忘。
这些日子她对薛岩的好感度也有直线上升。毕竟这些天对她也比较照顾。而这些日子以来,叶之然对自己的积极主动一直处于回避的态度让她有些心灰意冷,心中的那份无分无处安放的情感,竟然隐隐约约的有姓薛岩转移的倾向。
薛岩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人,心思也比较细腻。但是他先入为主的认为谢玲是喜欢叶志冉的,所以很谢玲这些天对自己有些温柔的样子也并没有往那方面想。只是觉得两人的革命友谊越来越坚挺了。
薛岩选择的也是理科,他选择这个倒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因为不想学文科,所以直截了当的选择了另外一科。这一点上,他倒是跟夏依伊有些像,他也是不耐烦那些所谓的这标准的,而不愿意去研究那些文史政治了。
他们之中的最后一个人赵如川也选择了理科。他对理科还是比较擅长的。因此选择学理的原因也比较简单。因为他的文科胡爱贝尔一套糊涂,所以自然而然的选择理科。
而另一个跟他们同龄人,温如玉却不需要选择这些东西了。
因为温如玉在另外的学校里和他们的教学制度安排并不一样,他们是要在高二的时候才选择。而且刚好遇上的是音乐学院,专门培养这些音乐才子的对文化课虽然没有像他们这种以学习为主的学员重视了。他们更重视的反而是各种比赛学习反而成了附加项了。温如玉的成绩也还是不错的,毕竟以他的性格来说,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而他一向认真的态度也给他的学习加了不少分,所以在学校里也是名列前茅的学生。
第七十八章